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严复论妇女解放(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皖西学院学报》 陈九如 参加讨论

二、主张女子自由
    严复以评击封建陋习作为妇女解放的出发点,以主张女子自由自强自立作为妇女解放的宗旨。严复对中国妇女的地位、权利作过历史考察,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吾中国之女权受损大要而言,则在宗法”,在宗法制的社会中,三纲五常是封建主义的核心,男尊女卑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中国女子,有三从之义,故终身其身无自主之一日。云最亲之男子,则其初之从父,其后之从子。”[3](P955)严复从天赋人权出发,指出三纲五常是封建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若使妇女解放,就必须破除纲常名教,让女子真正做到婚姻自主、社交自由、自强自立于社会。
    (一)婚姻自主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一直处于受歧视被压迫的境地,身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的束缚,严守《仪礼·丧服》之说,即“妇女有三权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女无任何自主权,甚至连关乎自己命运前途的婚姻也听天由命,一生的祸福荣辱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妇女的悲哀。
    媒人在西周已产生了,“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如果婚姻不用媒,便会让别人耻笑,甚至怀疑不贞,因此媒约婚姻是中国封建婚姻的基础,造成无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婚姻悲剧。严复批评说:“女子嫁一丈夫,但是如何,总须安分敷衍,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严合正性,言之侃侃,此少年真丝毫不识他人痒痛者也。”[4](P829)严复提倡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婚姻不是两性简单的结合,而是精神及社交的高尚需求,他认为“妇女之出门晋接,与自由择配二事,实为天理之所宜,而又为将来必至之俗”。[1]
    (二)社交自由
    恩格斯说:“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然而,中国封建统治者以“严男女之防”为借口,禁止妇女参加社会活动,令其相夫教子,整日“事父母,事舅姑,事夫子,”争当贤妻良母。对此,严复进行了有力的驳斥。他认为禁止妇女参加社会活动是视女子为玩物,害怕交往中生出“越礼之事”。其实,“天下之事,大约隔之愈远,愈不可即,则愈以其事为可乐;若日日见之,则以为常情,而不以措意。”[1]因此,“防之愈严,启乱愈多”,应当冲破男女畛域,让女子走上社会。严复从中西比较中指出,“泰西妇女皆能远涉重洋自去自来,均能与男子平权,中国则若于政权之不明,虽有天资,无能为役,妇女之不见天日久矣。”[1]严复主张妇女社交自由便是让她们“阅世”,不能仅让女子充当人妻、人母的角色,让自己的命运操于他人之手,他说,“大家妇人非不知书,而所以不能与男子等者,不阅世也。”[1]同时,严复还提出妇女社交自由的有效方式是建立一社会组织,要有人出面“独排众议,自立一会,庶几风气渐开矣。”严复强调妇女解放应自立组织,无疑开近代妇女运动之先河。
    (三)自强自立
    严复说:“使国之妇女自强,为国政至深之根本。”[1]妇女一旦有了独立的经济地位、独立的人格,就能自强自立于社会。广大妇女只有真正走向社会,分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才能摆脱依附于男子的地位,自立于社会。严复提倡妇女应顺应时代要求,反对女子“坐以食利”,要让女子也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破除“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陋习陈规,他对“妇女毕生之事,不过敷粉缠足,坐食待毙而已”的现象十分痛心。呼吁减轻妇女的家庭负担,只有“家累轻而后人有余力,以事其事”,让妇女贡献于社会,多学西方格致之学及于民生、兵农、礼乐有用之学,这样既减轻了家庭的拖累又服务于社会,这正是妇女自强自立之道。
    三、倡导女子教育
    严复认为妇女解放的真谛在于女子教育,女子只有受教育才能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走出愚昧。“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男子、女子应享同受教育的权利。《女儿经》云:“若论妇人,先须静默,从来淑女,不贵才能。”针锋相对,严复提出女子应受教育的主张,“受教莫先于庭闱,而勖善莫深于慈母,孩提自襁褓以至六七岁,大抵皆母教所行时,故曰必为真教育,舍女学无下手处。”[5](P589)
    (一)兴办女学
    严复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其一生与教育息息相关,他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倡导者与力行者。严复自英国留学回国后,先后担任过福州船政学堂教习、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安庆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在他一生的教育实践中,十分重视女学,他分析中国妇女的现状说:“中国四百兆人,妇女居其半。妇女不识字者又居其十之九。即偶有一二知书者,亦不过以其余力,粗解词章。”[1]因此,为了提高妇女自身的觉悟以及保障妇女自立谋生的能力,“女子教育,必为改良,”“必欲为根本之图,舍女学无下手之处。”[5](P589)
    当时,中国的女子教育已经萌芽,西方传教士在华开办过一些女校,最早是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会”派阿尔德赛女士在宁波开设中国第一所教会女子学校,此后在“五口”及香港相继出现女校。1897年,维新派代表梁启超在上海筹办女学堂,并在《时务报》上发表《论女学》、《倡设女学堂启》等文章,为兴办女学作宣传。严复知道后,立即表示赞同,并立就《论沪上创办女学堂事》一文,认为女学的创办是破除封建礼教,实现男女平等的利国利民的好事,“此后有志之女若能努力,何患不能比迹西人?”[1]对女学的前景充满信心。
    1906年,严复任安庆高等学堂监督时,家居上海,当时在上海女中求学的甥女何纫兰常来求教,何纫兰对当时上海女校的教学水平非常不满,希望严复能自己创办一所“完全的女学”。对此,严复十分乐意,他说:“我虽然一息尚存,不容稍懈,当为吾儿勉成盛业。”[4](P829)并对何纫兰的志气大加赞赏。严复为使此愿早日实现,亲自到南京游说南洋大臣端方,劝说端方参与创办“完全国粹教育”的女学,端方当即表示“乐从”、“可出力”。为使女校顺利创办,严复集几十年办学经验,拟定了七条女学宗旨,如“此校管理员用女”,“西学则用西妇”,学员可以是“未嫁者”或“已嫁者”,“两年预备,而三年正斋”。至此,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在严复的积极倡导下终于开展起来。1907年,政府颁布《女生师范学堂章程》、《女子小学章程》,至辛亥革命后,各地女校的数量日益增多,“五·四”运动后,女子还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