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9月21日(丙午年八月初四日)《中华报》以“保皇党之结果”为题报道了此案: 保皇党之结果 保皇党吴道明(真名梁纬卿)、范履祥(真名范羲谋)解津在韩家墅讲武堂内审讯,各节曾登本报。七月初五日,将二人解至天津,某大臣(当指袁世凯--笔者注)亲自讯问,上下人等悉令回避。约一点钟,吴某说至紧要关节,某大臣汗流满面。当云:我令人将汝等送往营中,暂避数日。言毕,立派夏庚堂军门之少爷(夏印辛酉任云南提督,现充淮军中路巡防队总统,驻扎沧州)率同探访队十余名护送,即刻动身,由水路前往。吴则送至马厂,交陆军第四镇。范则送至沧州交淮军中路巡防营。吴于初六日晚一点钟到马厂,下船后乘人力车赴营。范则于初七日晚始到沧州(赴沧州亦由马厂过)。船中并未带刑具。范系穿便衣,吴则洋装,衣帽均白色。二人均四十余岁,中外学问均有根柢。吴貌尤伟,当二人由津起程时,督署已密电四镇统制吴凤岭及淮军中路统领夏辛酉,俟两人到营按上等差使接待。故四镇统制及淮军总统均连夜派差,预备住室。屋内均用绶裱,每饭酒席极为丰盛。陆军四镇统制因吴之衣服已为汗浸透,须换身上小衣服。问之,吴云薯良绸即可。当饬缝工连夜制就。计在营羁绊六、七日(吴在马厂、范在沧州),吴谈笑自若,毫无畏葸之状。惟对人(本镇官长有往谈者)云:观某大臣之汗流满面,将来与吾不利。然人皆以案情重大,无敢问其底细者。七月十三日上午十钟,该镇忽接到京中密码急电(吴范两人初五日由津起解,初七日早八钟袁宫保晋京)。着将吴某处死,限一点钟事毕复电。四镇执法官陆某知吴豪杰之十(“十”疑应为“士”--笔者注),断不用他人动手。当将来电示吴。吴云:既如此,速拿毒药来,以了君等公事。陆以他种毒品均不能速死,乃向人和镇药铺购红礬三钱(人和镇即马厂首村,统制衙门在焉。药铺名生春堂,铺东刘姓)。铺果因系毒品不敢出售。后经护兵告以原委,始敢卖给护兵。回镇后,当即研开,吴一饮而尽。腹中不受,当即吐出。吴云:可急速多买,复买五钱,饮下不过数分钟,即疼痛难忍,就地乱滚。不到一点钟,七窍流血而死。于十二钟复电:吴已处死。执法处乃饬人买薄棺一口立即殓埋于马厂南围门外乱塜内(该处有官地一段,专埋正法兵丁及由津解往处决之盗犯)。外边则咸云得急症死。而范在沧州,亦同时处死。闻吴到京后,即交通内监某姓(或云张,或云崔,未知孰是)。闻吴、范解津后,某内监曾派人到津具保。直督未允,亦未追究(外边传言将内监诱至天津归案盖即因此)。或云某内监必与吴、范同日毕命矣(按内监姚姓,曾随吴学洋文,并无别情,今已在逃)。危哉! 根据《中华报》的报道,结合朱启钤说法,不难搞清此案处理经过。梁铁君1906年8月8日(丙午年六月十九日)被捕。(注:梁案发后不久,保皇会副会长徐勤致谭张孝一信,有言:“铁公十九被逮。”(见《近代史资料》,总80号,第17页)。由此可知,梁铁君是1906年8月8日(丙午年六月十九日)被捕的。)第二天,即8月9日(十二日),范履祥被捕。先在提督衙门审讯三日,然后,交外城巡警总厅。8月16日(二十七日),两人被押往天津韩家墅交袁世凯处理。(注:梁铁君押送到津的日期,据朱启钤说是光绪生日那天,即农历六月二十八日。当天百官在颐和园仁寿殿叩头申祝,朱也在场参加祝礼,礼毕,他奉到军机处密札,命解吴道明、范履祥二犯赴天津交案,以军法立时处死。他脱下朝衣,仓皇就道,当天将梁押往天津交给袁世凯(见《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第147页)。查《德宗实录》,光绪是在他的生日前一天(六月二十七日)接受百官贺礼的。朱启钤所记押送前后的情节是不会错的,只是把日期记错了。朱押解梁到津的时间为六月二十七日是确切无疑的。)8月24日(七月五日),梁和范被解往天津,由袁世凯亲讯。然后,二人被分别解往马厂陆军第四镇和沧州淮军巡防营。8月26日(七月七日),袁世凯进京。9月1日(七月十三日),二人被处死。这些报道对于我们辨清后面几个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三)梁死日期 关于梁铁君的死期,有三种说法,即丙午年七月十三日、七月十四日、至迟七月一日。康有为在其诗《哭亡友烈侠梁铁君百韵》[9](P243-245)和跋梁铁君遗札一文中[6](P139),康文佩在其所编《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中[2](P68),都说梁铁君死于1906年9月2日(七月十四日)。但康有为在另一处却说:“诏书立宪日,烈侠舍生时。”[9](P302)诏书立宪日,即清廷颁布预备立宪诏是在1906年9月1日(丙午年七月十三日)。1906年9月29日,康有为给女婿麦仲华信中也说:“得电,铁君(七月十三日)已暴死于狱。”[3](P366)朱启钤认为至迟到1906年8月20日(七月一日),梁铁君一案“当无不勾当竣事”[6](P148),即梁至迟于8月20日之前就会被处死。朱的说法纯为主观臆测,不可信。康有为在梁死后不久的信中说梁死于1906年9月1日(七月十三日),应是较可信的。再加上有当时《中华报》报道为证,梁死于9月1日这个日期应是可信的。 (四)梁铁君赴死情节 关于梁铁君赴死情节,康有为说:“袁世凯亲鞠之,君面数其背上卖友之罪,袁世凯令四将陪饮而酖杀之。”[6](P139)康有为在《哭亡友烈侠梁铁君百韵》一诗中更是生动地描述了梁铁君痛斥袁世凯的场面:“君作渔阳挝,击鼓目睒睗。袒衣骂权奸,数罪如钟撞。……权奸虽枭雄,闻雷汗如浆。”[9](P244) 而朱启钤对康有为的说法则不以为然。朱启钤认为袁世凯不可能亲讯梁铁君。朱还说梁到津未受审讯,迅即处死。然而朱的说法都非亲见,而是推断,并不可信。 相反,《中华报》的报道则不然,是访员亲自访得。当时京津各报无人敢报道此事,彭翼仲对此事当然冒了很大风险的,不能不慎重。主编杭辛斋接到天津访员详述梁案在津过程的来稿,不敢擅自作主刊发,经向彭请示,决定派专员赴津调查再登。专员调查五日,证实来稿不虚,才决定刊发。再加上梁押送、处死过程都是人们可见的,不像口供是秘密的。按常理,对梁铁君,袁不能不加讯问就加以处死。所以《中华报》关于袁世凯亲讯梁铁君的报道是可信的。但康有为等人为了政治需要,把梁铁君赴死情节添枝加叶渲染一通,把梁被迫服毒说成四将陪饮,并制造出梁铁君斥责袁世凯的慷慨激昂的场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