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简析19世纪50年代美国对华“修约”外交(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档案》 刘国柱 参加讨论

根据《天津条约》,条约签字一年内彼此在北京换约。1859年6 月20日,英国公使布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率联合舰队驶抵大沽口,直隶总督恒福亲赴北塘迎接并照会他们由北塘登陆进京,但英法公使坚持沿白河经天津进京换约,并要求大沽口的清军撤防。25日上午,英法联合舰队开始进攻大沽炮台,守卫炮台的清军奋起反击,给英法联军以沉重打击。在这次战斗中,美国海军不仅帮助英国运送援军,而且以“血浓于水”为口号直接参战。然而在名义上,美国公使华若翰仍是和平使节,因此得以率先进京完成换约手续。1860年8月, 英法联军自北塘入侵,攻陷大沽炮台,随后又占领天津和北京。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定《北京条约》,除割地赔款外,还有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华工出口等内容。按最惠国待遇,美国亦同沾这些权力。
    通过中美《天津条约》及附件的各项条款和从《北京条约》中分享的权利,美国在中国又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商业特权:第一,增避商埠。过去美国商人只能在东南沿海五口进行贸易,根据《天津条约》,又增开了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天津等11个商埠。美国获得了北起营口,南及海南岛,东起台湾,西至长江中游流域的通商权利。第二,沿海贸易。过去商品往来于五口之间,不准零星卸货。《天津条约》规定:“或有商船进口,止起一分货物者,按其所起一分货物输纳税。未起之货,均准其运往别口售卖。”(注: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6、92-93页。)这样,美国商船有了在沿海贸易的权利。第三,美国享有最惠关税待遇。《天津条约》规定:“大合众国人民在各港贸易者……所纳税饷惟照粘附在望厦所立条约例册,除是别国按条约有何更改,即应一体均同,因大合众国人所纳之税,必然照与中华至好之国一律办理。”(注: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6、92-93页。)第四,内地通商、旅游权利。过去美国人只允许在五个通商口岸活动,按照《天津条约》的规定,美国人可以“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经商”。除了在商务上取得上述权利外,美国还取得了公使进京,扩大领事裁判权,内地传教等政治、文化方面的特权,使中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便加深重了。
    19世纪50年代美国对华“修约”外交具如下特点:
    第一,不以占有土地为最终目的,而重视扩大商业利益。与同期英、法、俄三国不同的是,美国在四次“修约”活动及强迫中国所订立的条约中,没有割让领土一项,却在通商章程中获得甚多。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国力不济和受其它列强的制约,另一方面是美国想得到更多的利益。它的目标不是占领中国的某一地区,而是不费一兵一卒地实现中国全境的门户开放,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此外,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商业民族和海洋民族,他们往往从商业的角度去理解国家利益的发展和扩张,从建国之日起,他们就追求一种超越空间的扩张。19世纪50年代的对华“修约”外交,正是这种商业扩张的体现。
    第二,在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充当配角。美国对华外交呈这一特点是有其特殊原因的。首先,美国平时只保持着规模不大的军事力量,国内市场又基本上能满足美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的需要。而在50年代,美国国内围绕奴隶制问题的斗争日益尖锐,分散了全国的注意力。这就决定了50年代美国对华外交不是独自提出侵略要求而是搞利益均沾,不是搞单独行动而是联合“修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