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族述律氏与审密氏 《辽史·外戚表》“序”:“契丹外戚,其先曰二审密氏:曰拔里,曰乙室己。至辽太祖,娶述律氏。述律,本回鹘糯思之后。大同元年,太宗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萧翰,以从中国之俗。由是拔里、乙室己、述律三族皆为萧姓。拔里两房,曰大父、少父;乙室己两房,曰大翁、小翁;世宗以舅氏塔列葛为国舅别部。三族世预北府宰相之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把后族述律氏与二审密的拔里、乙室己并列为三族与史实不符。述律氏与二审密是什么关系,很值得探讨。 首先,应弄清述律氏先人到底是回鹘人还是契丹人。《辽史·外戚表》、《辽史·后妃传》均记载述律氏是回鹘人糯思之后,《契丹国志·后妃传》和《妙行大师行状碑》则记载是契丹人。关于这个问题,冯永谦先生在《辽史外戚表补证》一文中已作辨正,认为《辽史》的记载是错误的,述律氏的先人是契丹人(注:社会科学辑刊,1979,(3,4)。)。 其次,二审密中的拔里大父、少父房,乙室己大翁、小翁房具体指的是什么。有的学者认为,二审密是早就与耶律通婚的两个氏族,而述律氏与耶律皇族通婚较晚。“建国之后,述律氏在政治上要借助于二审密的名义,所以辽太宗把述律氏的近亲分别归属于二审密帐中”(注:向南,杨若薇。论契丹族的婚姻制度[J].历史研究,1980,(5)。)。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考诸史实,拔里大父、少父两房就是指述律氏一族。 关于拔里国舅大父房,《辽史》所记萧和尚及弟萧特末、子萧革,还有天祚帝文妃属之。冯文己考出萧和尚系萧室鲁五世孙,但中间尚缺三世。魏奎阁先生著文认为,圣宗母承天太后萧绰一支属大父房,并排出了大父房较清楚的世系表。只是第四代萧绍矩、萧绍业与第五代萧和尚之间的直接父子关系还不清楚(注:魏奎阁。辽承天皇太后房族世次考[A].阜新辽金史研究:三辑[C].1997.)。笔者以为,据河北兴隆县出土的金代萧仲恭墓志(注:阎万章。河北兴隆金墓出土契丹墓志考释[A].东北历史与考古:一辑[C].1982.),在萧特末后可补上萧仲恭及子萧拱两代。 拔里国舅少父房,冯文已考出阿古只以下九代,魏奎阁又考出萧海k23l113.jpg及其父塔列一支也属少父房。并认为辽宁阜新县出土墓志的萧仅之父萧罕是萧排押弟萧札剌(注:魏奎阁。辽外戚萧阿古只家族世系新补[J].辽海文物学刊,1995,(2)。)。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辽史》记阿古只有子安团,笔者以为阿古只还有一子萧海真,他才是萧仅的四世祖。《萧仅墓志铭》:“公高祖讳撒剌,授左丞相,守太傅,弼大圣皇帝变家为国之真相也。曾祖讳迷骨里,战高群卒,职大将军。祖讳讫列,妻义平公主,加检校司徒。父罕,赠侍中官,赏七纵之劳效。奉统军职,怀六韬之机谋。”(注:向南。辽代石刻文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191.)《辽史·穆宗纪·上》:应历二年六月,“以国舅政事令萧眉古得、宣政殿学士李澣等谋南奔,事觉,诏暴其罪”。同年八月,“眉骨得、娄国等伏诛”。萧眉古得,《契丹国志》、《资治通鉴》记作“幽州节度使萧海真,契丹主兀欲之妻弟”。兀俗是世宗本名,世宗怀节皇后是阿古只之女,其妻弟无疑是阿古只之子。《辽史》记阿古只子安团官至右皮室详稳,萧挞凛父术鲁列“应历间为马群侍中”。萧排押之女《秦晋国妃墓志铭》记其曾祖为“迷古宁详稳讳演乌鲁”。可见安团、术鲁列、演乌鲁应是一人,而官为政事令、幽州节度使的萧眉古得应是另一人。萧眉古得在应历二年被处死,更不能在“应历间为马群侍中”。眉古得应是“迷古里”的不同汉字异译。再看萧仅祖名讫列,妻义平公主,加检校司徒。而排亚父名割烈(即萧挞凛),妻永徽公主,官检校太师、燕京留守,封兰陵郡王,与萧仅祖讫列显然是两个。萧仅之父罕历官也与萧扎剌不符,所以笔者以为萧仅是属于阿古只另一子萧海真之后。 关于乙室己氏,《辽史·圣宗纪·一》有“国舅小翁帐郎君桃隈”,但其世系不明。冯文认为,淳亲皇后母异父兄萧欲稳属国舅乙室己大翁房,萧敌鲁属小翁房。笔者不同意这一看法,认为二者应该颠倒过来。理由是:辽宁法库县出土的萧义墓志记“其先迪烈宁,太祖姑表弟,应天皇后之长兄也”,“谓元舅之宗,产奇俊也”。研究者公认,萧义先祖迪烈宁就是萧敌鲁,既为淳亲皇后之长兄,又称元舅之宗,则应为大翁房。 《辽史·百官志·一》:“大国舅司。掌国舅乙室己、拔里两帐之事。太宗天显十年,合皇太后两帐为国舅司。圣宗开泰三年,又并乙室己、拔里两司为一帐。”所谓皇太后两帐,无疑就是《辽史·太宗纪》所载的“皇太后父族及母前夫之族”。也就是乙室己和拔里两帐。因此而得出的结论是:辽代后族述律氏本为契丹人,乙室己、拔里氏族均为述律氏,而不是述律氏之外另有二审密氏。审密、述律、萧、石抹、舒穆鲁是辽代后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姓氏,是一脉相承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