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通宝、大康元宝:铸于道宗大康年间(1075-1084)。 大安元宝:铸于道宗大安年间(1085-1094),版别较多。 寿昌元宝:铸于道宗寿昌年间(1095-1101)。 辽末天祚帝时,铸有: 乾统元宝:铸于乾统年间(1101-1110)有小平、折十型。 天庆元宝:铸于天庆年间(1111-1120)有小平、折十型。 总的来看,中期以后,铸币规模有了很大的突破,更铸频繁,数量、品种和版别都明显上升,辽钱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辽自铸币不仅限于商品交易,而且在宫廷赏赐、吉庆祝贺、压胜辟邪以及随葬冥瘗中也都有使用,辽墓中还曾出土“大康六年”、“大康七年”、“寿昌二年”等殉葬大钱。史载兴宗重熙二十二年(1053)在长春州设“钱帛司”,负责管理货币流通。《续文献通考》载:“时钱不胜多,故东京所铸也不止一处”[6]铸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基本走上正轨。辽政府一面加大铸币量,一面严令禁止铜钱出境和毁币铸器,同时加大力度吸引邻国宋钱,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宝钱制”货币体系,已基本进入货币经济时代。从钱币制作工艺看,也较早期大有提高,版别复杂,书法艺术也达到一定水平。尤其是天祚帝乾统、天庆钱已达钱中上品。 辽代中晚期货币的出土在辽钱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尤以重熙以后最为多见。但相较于历朝货币出土情况,辽钱的数量仍是极小的。即便是在经济最发达时期,铸币量仍不能与历史上各朝代相比,建国以来,大规模辽代钱币的发现有: 1.1958年,辽中京遗址发掘出土大量宋钱,仅2枚辽钱; 2.1972年,巴林左旗小辛庄,出土铜钱140公斤,仅44枚辽钱; 3.1978年,赤峰牛营子出土铜钱60多公斤,只清宁、大安数枚辽钱; 4.1980年,巴林左旗土木富州乡大良沟村出土铜钱47公斤,8枚辽钱; 5.1981年,林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出土铜钱777.5公斤,246枚辽钱; 6.1981年8月,巴林右旗羊场乡上石匠山村出土铜钱180公斤,辽钱123枚; 7.1981年6月,巴林左旗丰水山乡中号村出土铜钱637枚,仅1枚辽钱; 8.1982年8月,巴林右旗索博日嗄苏木辉腾高勒村出土铜钱12289枚,辽钱仅4枚; 9.1983年,浑源林场乡破兑白村出土铜钱1875年,辽钱1枚; 10.1985年,呼盟扎兰屯出土铜钱19公斤,辽钱1枚; 11.1986年,山东微山县观城镇东田阵村出土铜钱104公斤,辽钱1枚; 12.1986年,北京昌平县三泉寺古刹出土铜钱1公斤多,辽钱1枚; 13.1987年,赤峰敖汉长胜乡乌兰巴苏木出土铜钱3.8公斤,辽钱9枚; 14.1987年,辽宁省康平县西关屯乡边台子村出土铜钱67公斤,辽钱4枚; 15.1987年,伊盟乌审旗陶苏木桃儿庙嘎查出土铜钱430公斤,辽钱23枚; 16.1988年,兴安盟科右前旗跃进马场十三连出土铜钱1000余枚,辽钱2枚; 17.1994年,巴林右旗巴彦琥硕镇巴彦琥硕村出土铜钱2.69公斤,辽钱1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