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古代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研究》 徐晓望 参加讨论

当黑格尔提出海洋文化概念的时候,在他看来,海洋文化是使西欧区别于东方诸国的文化特征。这一结论是建立在他对人类发展史--尤其是东方历史知识贫乏的基础上的。遗憾的是,这一观念曾在中国流行一时,至今仍有相当的影响。在我们看来,海洋文化即为人类征服、依赖海洋生活的一种文化方式。成熟的海洋文化表现为在某一区域人类的生活与生产中,海洋已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在开发、征服海洋方面形成系统的文化方式--即包含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以及特定的文化消费方式。在世界历史上,所有的沿海民族都有一定意义上的海洋文化,但是,在近代以前的世界史上曾经占重要地位的只是五大文化系统:古地中海文化、古印度海洋文化、中国海洋文化、北大西洋海洋文化与南太平洋海洋文化。
    人类的海洋文化有许多要素:造船术、航海、海滩开发、海洋灾害的防御、海洋政策等等。笔者认为:海洋文化的核心是航海能力与船只的制造。本文试图围绕这一核心问题评价世界主要的海洋文化。
    一、中国之外的世界海洋文化系统
    1、南太平洋海洋文化。
    人类最早的航海是以独木舟为航海工具的。据本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埃利奥特·史密斯《早期文化的移动》的研究:在新石器时代,从地中海到印度、到中国的沿海、到墨西哥、到秘鲁,存在着一种环绕地球的“日石文化”,它的存在表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人类便能以独木舟与木筏为航海工具,进行跨洋的航行。〔1〕这种奇迹般的航海能力, 至今仍然可以在波利尼西亚人身上看到。在南太平洋的辽阔海域上,东起复活节岛、北至夏威夷岛、西至新西兰,分布着波利尼西亚人,他们是天生的航海家,可以通过对潮汐、海流方向变化的体会,测知数百里外的岛屿情况。由于对海流与季风极为熟悉,他们能够乘坐独木舟与木筏进行跨海航行,所以,在太平洋的多数岛屿上,都有他们的移民。迄今为止,新西兰的土著毛利人,可与生活在数千里外的夏威夷土人进行对话,而无需翻译,这说明他们有共同的祖先。人们推测:早期的波利尼西亚人最早抵达新西兰岛,然后向太平洋各岛屿传播。只要打开地图看一看波利尼西亚人在太平洋上的分布,就可知他们的祖先曾进行了多么伟大的远航!人类今天能在太平洋上航行,是因为掌握了高科技,使航海难度大大降低,而波利尼西亚人却是以独木舟与木筏为航海工具,就所掌握的交通工具而言,波利尼西亚人的航海能力是最伟大的,因而,可以说他们代表了人类最典型的海洋文化。
    2、古地中海海洋文化。
    古地中海的海洋文化最早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共同培育出来的一朵灿烂之花,成为联络三大文明不可少的中介。从技术上而言,古地中海的航海家早在四五千年以前便突破了独木舟航海时代。最早以航海术闻名天下的腓尼基人,发明了用苇草编制船只的技术,他们用苇草编制较大型的船只,航行于地中海各地。而后,在制木技术成熟后,又使用了大型木船。在这一前提下,地中海成为古代三大洲文明的交流渠道,也成为促进欧亚非三洲文明发展的要素。可以说,海洋文化对人类文明体现出较大作用,最早是在地中海区域。但是,地中海狭小的范围使这一区域的海洋文化更像是一个大的“湖泊文化”,比方说,古希腊人的航海不是以风为主要动力,而是以桨为主动力,所以,一艘希腊的战舰,常要配备上百名划浆的奴隶。然而,用桨可以征服湖泊与近海,却很难进入大洋。对古地中海的人来说,大西洋与印度洋都是极为可怕的区域,其原因在于他们使用风帆的技术不成熟(当时的风帆是固定的,不能随意转向)。当然,他们中的个别人也进行了伟大的远航,例如:古代腓尼基人所进行的环绕非洲的航行,希腊人中有去北欧采集金羊毛的传说。但总的来说,当地人的航海是以地中海为限的。在古罗马帝国灭亡后,古地中海文化在人类海洋文化中居次要地位。
    3、古印度海洋文化。
    古印度洋北岸是人类海洋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早在5000年前的哈拉帕文化时期,印度河流域与波斯湾一带已有了可观的海上联系。印度半岛像人舌一样深入太平洋,给印度人提供了航海的便利。5000年以来,印度人利用季风航行于印度洋四周的亚非各国。例如:他们很早就来到东南亚各国,印度尼西亚的佛教文化遗迹,大多是他们的移民创造的。至今东南亚诸国人口内,占很大比例的是印度人的后裔。一般认为:在中印二国的交往中,是中国人从陆上发现了印度,而由印度人从海上发现了中国。在中国海洋文化发达以前,印度的海洋文化接古地中海海洋文化之后,是人类海洋文化最灿烂的文化成就。
    印度航海技术的局限性在于:印度人对木器制造非常陌生。他们虽有伟大的石建筑艺术,但是,制木技术相当落后。因此,在古印度,许多航海的船只都是以苇草编成的,这类船只经不起大浪,只能靠近海岸航行。尽管他们后来也以木材造船、尽管他们对季风的掌握得心应手,但他们在海上所取得的自由是有限的。在中国的大型木船问世后,印度在东方航海界的地位便居于次要地位。迄至葡萄牙人东来,印度的船队被击溃,印度洋的航海界,便完全成为欧洲人的天下。
    4、北大西洋海洋文化。
    北大西洋的海洋文化起源于中世纪的地中海,上接古代地中海海洋文明。不过,古地中海海洋文化的航行重点是在地中海,而北大西洋海洋文化的萌芽是在北大西洋的波涛上。这一海域的气候条件复杂多变,航行极为困难,因而,熟悉了这一海域的船长在世界各大洋都能航行自如。可以说,这一恶劣的自然条件是锤炼当地水手的最好练兵场。欧洲漫长的海岸线生长着采伐不尽的森林,使木船制造业有取之不尽的原料,也是其1000多年航海业发展的基础。欧洲海洋文化的特点在于擅长吸取科学技术于航海界,不断革新航海术与造船术。中国的指南针与炼钢术传入欧洲,使得欧洲船舶制造与航海能力得到飞跃性的发展。炼钢术带来的工具革命使欧洲人的制木技术进入一个新时代,从此大船的制造不再是神话;而指南针传入欧洲后,欧洲人以科学技术为指导,逐步将它改革为六分仪等航海仪器,从此,不论他们航行到哪里,都可知道自己在地球上的大概位置,加上地理知识的发展,从而使环球航行成为可能。环球航线由欧洲人最早建立,是科学技术与航海术相互影响的必然结果。欧洲人于15世纪末开始探航世界,大约于16世纪末已控制了世界大部分海洋。西方航海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因此,她的发展初期虽然落后于中国,甚至在某些项目上一直未能超过中国工匠的技巧,但其长期的发展潜力,则远不是中国造船工匠所能比拟的。
    在中国与以上四大海洋文化系列之外,尚有美洲印地安人与阿拉伯人的海洋文化等。但印地安人的海洋文化基本是以“靠海吃海”的海洋采集业为主,航海工具是独木舟,并未超过波利尼西亚人的水平,所以,可以忽略不计。阿拉伯人的航海曾有很大的规模,但其主要生活区域缺少大片森林,或者说,古代的森林都被后人采伐殆尽,所以,在中世纪以后,阿拉伯人的航海便居于次要地位。
    二、古代中国海洋文化的地位
    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不懂海洋的大陆民族,这是一个误解。中国的海洋文化至少可以上溯到7000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从其食用海洋生物的文化遗存,可以看出:讨海已是他们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当然,这只是海洋文化的萌芽。海洋文化的成熟表现是远航能力,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进行远海航行的呢?在中国文化界有“殷人远航美洲之说”,但缺少证据使之尚处于假说时代而不能成为信史。有可靠文献记载的最早远航是句践从长江口越海航行至山东半岛,在琅琊一带建立与中原诸国交往的据点。从战国的史料中我们知道,越族人对琅琊的控制至少从春秋延续到战国中期,在这一时代,他们不断地从长江口航行到山东半岛,虽说这一航程大都是沿岸航行,但其漫长的海道已使这一航行成为古代人类最伟大的航海成就之一,中国人的航海术应形成于这一时期。由此可知:中国人的航海文化最早萌芽于古越族人中。
    战国之后,又一次引人注目的航行是秦代徐福去寻找虚无缥渺的海上仙山。他所率的舰队可载数千将士与3000童男童女,由此可知这一次航行是十分壮观的,而其最终不知到达何处的神密结局,至少证明他们进入了中国人尚不知道的远方海域。从徐福的姓氏来看,他应为东方夷人的后裔,夷人分布于山东半岛与江苏北部沿海,他们无疑是与越族并列的中国海洋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之一。
    如果说华夏族是由夏、苗、夷、越四族形成的共同体,那么,中国人的早期航行是由夷越二族实现的。在夷越二族中,越人处于非常有利于航海的南方,他们的航海术对中国人的影响更大。自古以来,水行山处是越族人的生活方式。在福建、江西的武夷山一带,发现多处商周时代的船棺,以船棺为最后归属之处,充分说明了他们的文化特征。越地纳入汉政权后,有一支越人下海活动,形成后日的疍家。疍人以船为家,航海为生,他们一生住在船上,漂行于中国南方沿海各地,陆上人因为这一点而瞧不起他们,实际上从航海业而言,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因为:中国的南方沿海位于太平洋的边缘,冬季每天都有迅烈的东北风,夏季常有台风,航行十分危险。为了抵御海浪,家人对船的制造十分考究,一些记载表明:疍家人名为“了鸟船”的船只,船身狭长,上阔下尖,冲波劈浪,无所畏惧。所以,疍家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换一句话说:是他们维系了中国的海洋文化,并使之走向成熟。中国人日后赖以航行印度洋的大船,多为上阔下尖、体型狭长,明显是受到了疍家了鸟船的影响。
    由于文献记载的缺乏,我们了解的古越人的航海事业,仅为冰山的一角。在唐以前,中国的文化重心一直在北方区域,这一带恰是中国海洋文化的盲点。冰冻、沙岸、缺乏建材,都是北方海岸难以发展海洋文化的因素。所以,夷人的航海在后代没有明显的成就。当时南方的航海事业如何呢?没有较详细的记载。但从吴国探航夷州、澶州的史迹等等故事,可知当时中国人的航海术是很高的。东晋时期以疍家人为主的孙恩、卢循的海上起义,在东南沿海坚持多年,在进入内河后,又造出巨大的战舰,这充分展示了南方人的航海能力与船舶建造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