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辽朝史官考(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史研究》 朱子方 参加讨论

二、修史官考
    辽朝的修史官,也是沿袭北齐、隋、唐之制而略有变革的。兹从四个方面略加考述。
    1.改史馆为国史院修史官设置专职机构始于北齐,名为史馆,以宰相领之,谓之监修国史。北周、隋、唐皆因仍未改(20)。辽则改史馆为国史院,而官名仍称监修国史、史馆修撰、直史馆等,是机构名称虽改,其实质仍沿袭北齐以来的旧制未变。但国史院为常设机构,与唐有事则设,“事毕日停”者有别。
    2.以宰相兼领史馆宰相是辅佐皇帝,统率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然实际掌此枢机大权者的职称历代并不相同。大抵说来,秦汉以丞相、相国、三公为宰相,晋以后或有相国,或有丞相,省置无常,而中书监令,常管机要,多为宰相之任。后魏正光以后,尤重门下官,多以侍中辅政。北齐虽置丞相,然而为宰相秉朝政者亦多为侍中。隋有内史、纳言(即中书令、侍中),是为宰相,亦有他官参与。“大唐侍中、中书令是真宰相,其余以他官参掌者无定员,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及平章事知政事、参加机密、参与政事及平章军国重事之名者并为宰相”(21)所谓以宰相领史馆,即以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兼领。辽代沿袭唐制,亦以中书令(初称政事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加政事、尚书左右仆射等为宰相。而北面官制中还有北、南府宰相(亦称北、南宰相)和职位更高权力更大的北、南两枢密院的枢密使。因此,辽朝的所谓宰相,更有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其以宰相兼领史馆(院)的监修国史,它的全衔也就呈现出复杂多样性。
    辽朝的监修国史,可考者15人。其中太祖、景宗时各1人,圣宗时4人,道宗时6人,天祚时3人,兴宗时却无一人见于记载。
    在15人中,以林牙监修国史1人,即前面提到的耶律鲁不古。《辽史·国语解》说:“林牙,掌文翰官,时称学士。其群牧所设,只管簿书”。可知林牙可分为高初两级。高级者相当翰林学士,初级者只管簿书,犹如今之秘书。北面朝官中有“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其官有北面都林牙、北面林牙承旨、北面林牙等;南面朝官翰林院中有翰林都林牙、南面林牙(22);但都不是宰相,不应兼领监修国史。耶律鲁不古之所以以林牙监修国史,时在国初,制度尚未确立,似乎不能以常例看待。
    以枢密使(包括北、南、汉人三院枢密使)兼宰相监修国史者4人, 而所兼宰相又各不相同。如室昉以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23);耶律隆运以北府宰相、枢密使、监修国史(24);张俭以枢密使,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后又以枢密使、左丞相兼政事令,监修国史(25),耶律阿思以北院枢密使、监修国史(26)。
    以枢密副使监修国史者2人。如窦景庸以南院枢密副使、监修国史(27);王师儒以枢密副使、监修国史(28)。
    以知枢密院事监修国史者4人。如耶律孝杰以知枢密院事、开府仪同三司、守太保、兼中书令、监修国史(29);梁颖以知枢密院事、刑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30)。
    以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监修国史一人,马保忠(31)。
    此外,还有以北府宰相监修国史刘晟(慎行)(32),以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左企弓(33)。而耶律白(良)任监修国史,《道宗纪》未书其他官衔,其本传则云:清宁中,迁知制诰,兼知部署司事,奏请编御制诗文”(34)。可知白是以知制诰兼知部署司事领监修国史的。考知部署司事为诸行宫都部署院之职官,并非宰相,不应领监修国史。其所以兼领,可能是由于白“宠遇稍隆”,因道宗偏爱而打破惯例越级提拔的。
    唐宋宰相兼领馆职是有等次的。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云:“唐制,宰相四人,首相带太清宫使,次三相皆带馆职,洪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次序。本朝置二相,昭文、修史,首相领焉;集贤,次相领焉”(35)。辽代兼领国史的宰相比较复杂,而又书简有缺,宰相人数及其次第已难详考。
    3.史官虽常设,但无常员,多以他官兼任按唐制,“史馆无常员,如有修撰大事,则召他官兼之,事毕皆停”。以他官兼领史职的,“谓之史馆修撰”。未登朝官初入史馆者,“并为直(史)馆”(36)。辽代史官中有史馆修撰,也有直史馆、修国史、同修国史,虽是常设,但都由他官兼任。如王师儒,咸雍二年(1066年)举进士(37),特授将仕郎、守秘书省校书郎。六年冬,迁儒林郎,直史馆。十年冬,迁尚书比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大康四年(1078年),改授堂后官,仍充史馆修撰(38)。大安元年(1085年),出使宋朝,职衔是“起居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39)。六年,撰《萧袍鲁墓志》,结衔易为翰林侍读学士,大中大夫,行给事中,知制诰仍充史馆修撰”(40)。寿昌六年(公元1100年),十月,受命以枢密副使,监修国史(41)改授宣政殿大学士,判史馆事(42)。是王师儒自咸雍六年(1070年)至寿昌末、乾统初(1102年)前后三十余年,一直在史馆兼任史官,而以充史馆修撰的时间为最长。史馆修撰虽由朝官兼领,但实是史馆修史的主力,在可考见的史官中人数最多,凡得44人。其中圣宗末年2人,兴宗时5人,道宗时35人,天祚时2人。如王泽以都官员外郎充史馆修撰(43),李万以朝请郎、守尚书右司郎中充史馆修撰(44),姚景禧以太常少卿、史馆修撰(45),王实(寔)以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46);后又以翰林学士、中散大夫、中书舍人、史馆修撰(47)。梁援以左补阙、起居郎、充史馆修撰,旋加将作幼监、秘书少监、应奉阁下文字,史职如故(48),等等,大略可以了解辽朝以他官充史馆修撰的一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