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体化是在战后欧洲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个进程。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及自身利益的考虑出发,一开始便支持并推动这一进程,冷战期间,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实际成为美国对欧政策的基础。冷战结束后,尽管美欧矛盾不断上升,但华盛顿在总体上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并未改变,克林顿政府甚至同意了欧盟发展某种程度的军事一体化。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作为一个非欧洲国家虽未直接介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但其采取的态度和政策却对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缘何要支持欧洲一体化?这显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战争的后果之一是,欧洲丧失了其占据数百年的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以及自身严重的经济困难,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已不可能单独依靠本国的力量恢复经济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更令西欧各国忧虑的是,战后社会主义的苏联已成为欧洲强国,力量空前壮大,而且还控制着一大片与之结成同盟的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来自东方的威胁”已俨然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此外,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德国虽已战败并被占领,但复仇主义的威胁仍然存在,德国问题未最终解决,所有这些促使西欧各国迫切地感到,只有通过联合各国的力量,在欧洲实现历史性变革,欧洲才有出路,才能复兴和繁荣:只有联合一致并且同美国的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对付“共产主义威胁”;也只有通过实行联合,将德国控制在联合体当中,才有可能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复活。在这种共识的推动下,欧洲联合思想在战后初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发展起来,从1948年5月海牙“欧洲大会”的召开,到次年8月英、法等十国成立属官方性质的“欧洲委员会”,欧洲联合逐步从民间运动发展成为政府政策和对外政策的目的。 面对欧洲联合的这一新形势,作为西方盟主的美国,其态度经历了一个短暂的由不明确到明确支持的转变过程。1945年至1946年,由于美苏关系尚未完全破裂,美对苏强硬政策还在酝酿之中,美不愿公开支持西欧联合,以免引起苏联的过激反应。但随着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笼,欧洲联合很快被纳入到美对苏遏制的全球战略之中,以当年6 月“马歇尔计划”的发表为标志,美国开始公开支持欧洲(西欧)实行经济政治联合。马歇尔在其哈佛大学演说中,公开表示美国希望欧洲国家之间建立起全面形式的合作,宣称,欧洲国家应主动联合起草一个欧洲复兴计划,只要该计划切合实际,美国愿意对之提供支持(注:美国国务院:《美国外交政策的十年:基本文件,1941 -1949 年》(USDepartment of State,A Decade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BasicDocuments,1941-1949),华盛顿1950年版,第1268-1269页。)。 美国期望其援欧计划能有助于使西欧建立起超国家的经济政治合作。但令它感到失望的是,1948年4 月成立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常设机构)只被赋予普通的政府间组织的结构。 1950年5月“舒曼计划”的发表, 标志着欧洲联合从政府间合作发展进入到一体化阶段。美国对此持支持与鼓励的态度。该计划一发表,杜鲁门总统便表示美国欢迎“这一建设性的具有政治家远见的行为”。舒曼计划“为在法德之间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关系提供了基础,并为欧洲开辟了一个新的前景”(注:美国国务院:《公告》(US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1950年5月29日,第828页。)。 与此同时,美国积极支持煤钢联营六国建立欧洲防务集团。国务卿杜勒斯甚至威胁说:如果欧洲防务集团建立不起来,“将导致一个对美国基本政策的痛苦的重新评价”(注:美国国务院编:《美国对外关系(1952-1954年),国务卿对北大西洋理事会的声明》(FRUS,1952-1954:Statement by 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North AtlanticCouncil,14 Dec.1953)第1卷,第842-843页。)。其含意是,美国将可能从欧洲撤军,但这一威胁并未化为实际行动,1954年8月30 日法国国民议会否决了欧洲防务集团条约后,驻欧美军并未撤走。 在经历了防务集团计划失败的挫折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在1957年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是年3月25日, 法意等六国在罗马签订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对于这两个共同体的建立,美国的态度虽不象在防务集团问题上表现得那么强烈,但无疑也是支持的。1957年初,艾森豪威尔总统对一个法国代表团说,“共同市场(EEC)建成的那一天, 将是自由世界历史上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比赢得战争的胜利都更加美好。”(注:《1992年解密文件,0440号,艾森豪威尔会见法国代表团》(Declassified Docu ments Reference Service,1992,0440,MeetingEisenhower -French Delegation,probably 26 Feb,1957)。)他在另一个场合还表示,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欧洲合众国的诞生”(注:美国国务院编:《美国对外关系(1955-1957 年), 艾森豪威尔同埃策尔会谈备忘录,1957年2月6日》(FRUS,1955-1957: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Eisenhower-Etzel.6 Feb.1957)第4卷,第517页。)。可见,美国不仅支持西欧搞经济一体化,而且希望其发展能够超越经济层面而最终实现政治统一。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的最大希望是美国的联邦主义经验能在欧洲大陆得以实践(注:让·莫内:《莫内回忆录》(Jean Mon-net,Memoirs),伦敦1978年版,第279-389页。)。 要之,美国在欧洲一体化初期阶段对促进其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通过经济援助和施加政治压力等手段,帮助西欧建立了一系列区域性合作机构,并且在1958年成为第一个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正由于这种原因,欧共体委员会首任主席哈尔斯坦在就职演说中对美国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说:“有格言说,美国人是最好的欧洲人,这话的确不错。”(注:转引自戴尔:《从马歇尔到马斯特里赫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欧关系》(ReginaldDale,Marshall toMaastricht:US-European Relations Since World War Ⅱ), 载于《欧洲》(Europe),1995年6月,第12页。)然而,从60年代开始,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开始掺杂进某种复杂的因素。一方面,它继续在总体上支持这一进程,1962年7月4日,肯尼迪总统在其着名的“相互依赖”演说中宣称:“我们不把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欧洲视作对手,而是视为我们的一个伙伴,帮助它发展壮大是我们17年来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注:《总统公文:肯尼迪,1962年》(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John F.Kennedy,1962), 第538页。)即使在戴高乐设想通过一体化向美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出挑战的时候,美国也未改变其既定政策和目标。1966年5月, 约翰逊总统指出,美国认为,“促进西欧的统一不仅是(美国)所希望的,我们还认为是必要的”,因为,“过去的每一个教训和对未来的每一个展望都表明,西欧国家只有日益紧密地联合起来,才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美国开始强调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必须在大西洋联盟的框架内进行,换句话说,欧洲一体化不能脱离同美国的合作,它同时也明确强调它在大西洋联盟中的领导作用(如果说此前其领导作用是被假定或毋庸置疑的话)。约翰逊在同一篇演说中指出:“我们依然坚信,一个一体化的大西洋防务,是构筑西欧统一的第一需要,而不是西欧统一之后的结果,而且,这样一个大西洋防务,也仍是扩展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以及消除同东方之间分歧的第一需要。”(注:《总统公文:约翰逊,1966年》(Public Papers of thePresidents, LyndonB.Johnson, 1966),第477页。)一言以蔽之,欧洲一体化必须融进大西洋合作的框架之中。 此后,美国各届政府均坚持这一立场。1973年基辛格在其“欧洲年”演说中宣称,在战后美国外交政策中没有什么比我们支持欧洲统一更加一致的了。他表示,为了建设一个新的大西洋结构,“我们将继续支持欧洲的统一”(注:美国国务院:《公告》,1973年5月14日,第595-598页。)。 但他和尼克松同时也不掩饰美国已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强烈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政策了。尼克松总统非常关注“欧洲一体化给美国,以及给我们与大西洋盟友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带来的问题”(注:《总统公文:尼克松,1973年》(Public Papers of thePresidents,Richard M.Nixon,1973),第222页。)。与尼克松政府不同,卡特总统同意给予欧共体“无限制的支持”,1978年他成为首位访问欧共体总部布鲁塞尔的美国总统,他还表示,欢迎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参加每年一度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里根入主白宫后,发表了一些支持欧洲一体化的言论,例如他在1982年3月24日就“罗马条约”签订25 周年发表的讲话中指出:“让我清楚地重申本届政府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我们不把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欧洲视为对手,而是视为我们的伙伴。”但他同时强调,“自‘罗马条约’签订以来,欧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更加强大和更加统一的欧洲已经崛起,欧洲因而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自由世界的责任。”(注:《总统公文:里根,1982年》(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Ronald Reagan,1982),第374页。 )东西方冷战结束后,美欧矛盾和分歧不断增加和突出,但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并未因此而发生重大变化。布什政府尤其认识到,一个一体化的西欧可以在结束欧洲大陆的分裂以及稳定东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布什宣称:“我们认为,欧洲的统一和强大就意味着美国的强大--一个重新崛起的西欧是一块经济磁铁,它把东欧同自由国家共同体吸得更近。”(注:布什1989年5月21日在波士顿大学的演说,转引自克劳斯:《置身于新欧洲》(Speech at Boston University on 21 May1989, asquoted in Axel Krause,Inside the New Europe),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294页。)国务卿贝克也说:“建设一个统一的欧洲, 是莫内和舒曼的目标,是马歇尔和艾奇逊的美国所支持的目标,这是包含在‘罗马条约’和最近的欧洲单一文件中的目标……今天,美国以与40年前同样的热情支持这一目标。”(注:美国新闻署:《为贝克国务卿准备的演讲稿,1989年12月12日》(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Service,Add ress as Prepared forDeliverybySecretaryof State James Bak er,12 Dec.1989),第4-5页。)克林顿政府上台后, 对欧洲一体化的热情似乎更高。1994年9月1日,克林顿总统在其发表的第一个关于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声明中宣称:“我们认识到我们从一个强大和平等的伙伴中获得的利益要多于从一个虚弱的伙伴中获得的利益。”(注:《总统公文:克林顿, 1994 》( PublicPapers of the Presidents,Willi am J.Clinton,1994),第9页。)同年7 月他在柏林发表的一篇演说中进一步指出:“展望21世纪,我相信,一个统一在民主、自由市场和共同安全下的欧洲,在维护繁荣与和平方面,是我们最好的伙伴。”(注:克林顿1994年7月13日在柏林的演说, 转引自加德纳:《美国-欧盟关系的一个新时代?》(Speech inBerlin on 13 July 1994,as quoted in Anthony Lawrence Gardner, A New Era in US-EU Relations?),阿什盖特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1页。)克林顿政府期望欧洲一体化不仅有助于欧洲以及同欧盟接壤的地区的稳定,而且也有助于加强美欧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广泛领域里的合作。1995年12月签署的美欧“新跨大西洋议程”(NTA )便是“旨在将跨大西洋关系从磋商推向到在广泛问题上的联合行动”(注:美国新闻署:《美国-欧盟联合行动计划》(USIS,Joint US-EU Action Plan,3 Dec.1995),第1页。)。至于克林顿政府积极鼓励欧洲发展其安全和防务体系,也是基于这将有助于加强大西洋安全的这种看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