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军事战略上,推行“冒险主义”进攻路线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特征是调动各路红军进攻中心城市。如毛泽东所说:“在红军还幼小的时代就命令红军去打武汉。”(注:《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79页。)1930年6月11日,李立三主持下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提出:“布置以武汉为中心的附近省区省先胜利,是目前党的策略总路线。”(注:《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一),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07页。)命令鄂豫皖边区的党和红军迅速发动武汉周围的地方起义,切断平汉路,以进逼武汉。鄂豫皖根据地立即组织以武汉为中心的地方暴动,提出“打到武汉过中秋”的口号。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制定六(安)霍(山)暴动计划,强调凡有党员的地方都要举行起义。结果由于红军主力远离根据地,出击平汉线,使根据地防卫力量空虚,给敌人进攻根据地以有利空隙,不仅起义失败,根据地也受到严重损失。到10月初,皖西苏区“几乎完全塌台,军事上只留很少部分”(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第287页。)。敌人侵占根据地后,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仅在六安、霍山两县就杀害革命干部500多人,屠杀群众19600多人,拍卖妇女1690多人。革命中心区域的舒家庙等17个地方几乎没有人烟。黄安县行动委员会为配合全区总暴动计划,10月,强行组织地方武装攻打黄安县城,城未克,还死伤100余人。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无视中国革命敌强我弱的事实,不了解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和长期性,提出:“在大江以北,应以鄂豫皖区为中心,而将皖西北、鄂东、鄂豫边、湘鄂西苏区联系在一起,造成威胁武汉、长江下游及平汉铁路的形势。”(注:《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一),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5页。)在中共中央“左”倾思想指导下,7月,在商城县的余家集军事会议上,张国焘认为要援助中央革命根据地就必须威胁或占领大城市,竟限令红四军在一个月内下英山,出潜(山)太(湖),逼进安庆,威胁南京。红四军领导同志根据当时形势,主张打下英山后,出击蕲(春)黄(梅)广(济),相机出击武穴,牵制敌人,援助中央苏区反“围剿”。但是,张国焘对红四军领导人的正确意见大加责难,说改变原有计划,“政治上原则上是根本错误的”,是与中央分局“原则上路线上的分歧”。 由于受“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影响,在1931年12月23日黄安战役胜利的当天,中央分局提出了“夺取中心城市”的口号。1932年1月10日,张国焘在鄂豫皖省等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说:“国民党主力只剩下七个师,其余都是杂色部队,红军现有这样的力量,已是不论多少敌人都不怕了。”(注:《鄂豫皖省委给中央的报告》(1933年1月5日)。)在这种轻敌思想的指导和影响下,鄂豫皖省委又提出“偏师”说,认为“国民党的洛阳政府和其他军阀政府,只担任偏师的任务”。提出“准备与帝国主义直接战争和准备夺取武汉”(注:成仿吾:《张国焘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罪行》,《中共党史资料》(4),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82页。)。6月18日,张国焘向中央报告说:“已根本消灭尽‘围剿’”,转变到与敌人“全局决胜负的时候”。根据张国焘的指导思想,6月19日,陈昌浩说:“国民党军队一天天的缩小,从武装力量对比来说,我们已经占了优势。”(注:《鄂豫皖中央分局向新集市各机关团体党、团活动分子联系会议的报告》(1932年6月19日)。)“过去是敌人包围我们,现在是我们由冲破包围已经进到消灭敌人包围的时候。”(注:《鄂豫皖中央分局向新集市各机关团体党、团活动分子联系会议的报告》(1932年6月19日)。)“偏师”说和“坚决进攻”的错误战略方针,“种下了鄂豫边区反对第四次‘围剿’斗争中的错误路线的根苗,使红军在敌人的严重的‘围剿’面前不得不处于无能的地位”(注:《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79页。)。 四、在组织上,“肃反”扩大化 “左”倾机会主义者为推行自己的错误路线,在组织上实行排斥、打击甚至残酷迫害坚持正确意见的同志。在鄂豫皖根据地主要表现在排斥富农、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及“肃反”扩大化上。1930年9月,《中央三中全会关于政治状况和党的总任务议决案》提出:“要切实组织并且整顿各级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政权--吸引广大的工人农民群众参加,排斥富农和投机分子。”(注:《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一),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2页。)在这种“左”倾干部政策指导下,在组织上大批清洗地主、富农出身的党、团员和干部。 张国焘为了在鄂豫皖根据地推行王明“左”倾路线和建立军阀主义的个人统治,在改组鄂豫皖根据地领导机构,独揽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的大权后不久,开展“肃反”运动,作为宗派主义的排除异己的手段,以便建立他在党和军队内的军阀主义的个人统治。 军队中肃反。1931年6月28日,张国焘在中央分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提出“首先改造红军的成分,加紧红军中的肃反工作”。9月13日,派陈昌浩到安徽六安麻埠红四军军部,宣布撤销曾中生的红四军政治委员职务,由陈昌浩接替。陈昌浩污蔑“红四军过去实际上是改组派领导”,“红军中党团组织大半是改组派AB团第三党包办,红军党的下层组织与领导完全在改组派手中”(注:于吉楠:《张国焘其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4月版,第58页。)。陈昌浩根据张国焘的指示,立即开始进行“肃反”。9月底,红军移驻河南省白雀园,在张国焘亲自主持下,掀起了军队“肃反”的高潮。他打着反对改组派、第三党、AB团的旗号,以红四军领导同志与其在军事方针上的分歧为借口,以蒋介石派特务搞离间为突破,以知识分子、地富出身和白军过来的人为主要对象,大搞刑、讯、逼、供,大搞株连。使一大批红四军优秀指挥员被杀害,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被张国焘等人整肃与杀害的红军排级以上干部和革命战士2500余人,其中师以上干部有许继慎等10余人,红军第三十团被残杀的班以上干部大约有500人上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