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严复。原强[A].严复集: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梁启超。新民说[A].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4]陈天华。绝命辞[A].猛回头[C].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5]孙中山。民报发刊词[A].孙中山文集:上[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 [6]鲁讯。文化偏至论[A].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美)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 [8][9][10]瞿秋白。饿乡纪历[A].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1]瞿秋白。多余的话[A].瞿秋白随想录[C].广州:花城出版社,1992年。 [12]瞿秋白。赤都心史[A].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3][14]李大钊。俄罗斯文学与革命[A].李大钊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5]郭沫若。革命与文学[A].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一册[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16]李大钊。学生问题[A].李大钊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7]吴似鸿。我与蒋光慈[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 [18]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A].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9]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A].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一册[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