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纪事本末体例撰写地方史的优势 从体例选择上看,以纪事本末撰写地方史志,是体例优势的选择,也是客观实践的自然形成。 我国叙史的体例主要有编年、纪传与纪事本末三大体例。编年以事系时,受时间限制,记事有分割杂陈之嫌;纪传写人为主,人不一事,事不一人,故有重见复出之病;纪事本末因事命篇,自立标题,各编年月,自为首尾,比之二体,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实际上是综合了编年体的时间联系性、纪传体的综合全面性,又增添了叙事的灵活性,形成一种局部条目独立、整体展现全貌的体例优势。这一体例由南宋史学家袁枢改编《资治通鉴》而推出《通鉴纪事本末》一书后,后世史家踵起效仿,形成系统,与前二体成鼎足之势。历代学者褒美之,梁启超从“读史明智”的鉴戒效果加以总结,他说:“夫欲求史迹之原因结果以为鉴往知来之用,非以事为主不可。故纪事本末体于吾侪所理想的新史最为相近,抑亦旧史界进化之极规也。”[4](第20页) 梁氏所指之理想史体,盖指由西方传入的章节体。纪事本末体与章节体在以事为主的叙史方面,确有相通之处,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却大异其趣。章节体偏重对历史整体发展态势的关照,在展示纵向发展的同时,注意作横向解剖,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从内在联系的逻辑上作有机分析,是史论结合的形式;纪事本末体则主要突出具体事件的始末发展,从发展的成败结果中提取规律性认识,以警示世人达到“鉴往知来”的目的,获取“哲学明慧”。因此,综合各类史体加以评定,纪事本末体的史书,在“读史明智”方面,给以读者的启发教育,会更直接具体。由于在以事为主的叙事方面更接近章节体形式,故梁氏有以上评说。 但是,进入现代以来,由于章节体的周备全面、史论结合,易展示作者的精深思考,故学者多用其体。在章节体风行之下,传统的编年体渐趋简化,多变化为大事记形式,或曰大事编年之类;纪传体中的本纪、列传也衍化为各种各样的人物传记;其中的书志体则更多地为典志专史所取代。而纪事本末体的走向如何,似乎脉络并不清晰。 白寿彝先生曾说:“纪事本末体虽源于先秦,成书于袁枢,但真正普遍运用,则是在明清之际撰写民族史中才多起来。”[5](第22页)这是对纪事本末体走向的一种提示,是就明清之际兴盛起来的民族史而论的。谭其骧先生在区分地方志与地方史的不同时曾说:“史以大事为主要线索,记录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志则分门别类,面面俱到;史一般用纪事本末体,志则用书志体,对农、林、牧、副、渔、工、矿、交通、人口、民族、风俗、制度、职官、文化、教育、人物、古迹等等,一一予以叙述。”[6]显然,这又是对纪事本末体走向的一种揭示,他对史、志作了区分,认为地方史的撰写是多用纪事本末体的。 但据我们了解,即使地方志,亦有归类分条以始末撰写的趋势,实属典志专史性质。只是由于传统称之为方志体,故本末撰写的特点未能突显出来。实际上,近年来囿于史、志二者关系密切、互相渗透、难以截然分开的情况,学术界主张打破藩篱、史志合流的呼声多了起来。一些学者已顺此思路,撰出新书,如黄勖拔的《岭南记事》等,只是名称未用纪事本末标识而已。如此看,纪事本末已较多地运用于地方史志的撰写中,这是其发展的第二种走向。 还有一种著述,也应属纪事本末性质。即仅就一事之始末,按时间顺序记事,如反击侵略、农民战争、外交冲突、民事大案等等,单独成书,被史界称作专史。明人已发其端,至清代大盛,尤其在开疆拓土、缔结条约、平定叛乱等方面,可谓书多如林。此类著述进入近现代以后,越发不计其数,其中以反映战争题材的为多,充分发挥了本末体首尾完备的体例优势。这是纪事本末体例的第三种走向。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种种走向,本文不再一一赘述。 对以上各种走向换一个角度来认识,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即无论是民族史、地方史志,还是各种专史、特别是战争史,都有明显的区域性,实际上把它们统一到所在地区之内,继续沿用它们已习用的纪事本末体例,来反映一方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应该说,已是水到渠成的发展趋势了。 具体到山西地区看,山西古来为民族融合的洪炉,涉及到多种少数民族的历史活动:西周初封的晋国曾为戎狄环绕,推行魏绛的和戎政策得以强大,成春秋五霸之一;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国力大盛,长期抵挡了强秦的东进;秦汉间与匈奴的战战和和,三晋大地成为交通要道和战略重地;魏晋南北朝以来,少数民族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演出了辉煌壮美的历史话剧,如拓跋氏在大同建立的北魏政权,历百年经营终至南移,定都洛阳;五代崛起于三晋地区的三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原征战中走完了自己兴败成亡的历程;辽、金、元曾先后占领与开发过三晋大地……可以说,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是我国北方民族历史进程的见证,写三晋历史,各民族之间的荣辱与共,应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我们在《山西历代纪事本末》一书中叙写民族内容的条目多达40多条,也还仅仅是部分而已。 山西又因其地势险要而成军事要地,曾经发生过无数重大战役,《山西历代纪事本末》一书共立249个条目,反映战役内容的竟达80多条,其中阏与大战、长平喋血、白登之围、晋阳起兵、血战太原、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百团大战、临汾攻坚战等等,都是罕见的激战、大战,无论是战略思想,还是战术运用,都充溢着哲学的智慧,在我国战争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仅从以上两方面看,用民族史、战争史习用的纪事本末体例来撰写山西地方史,显然更能体现山西地方的区域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