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谈迁。国榷[M].卷十二,惠宗建文四年。北京:古籍出版社,1958. [2]资治通鉴[M].卷一九六,太宗贞观十七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 [3]尚书·召诰[A].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诗经·大雅·荡[M].阮元。十三经注疏[M].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 [5]左传·昭公十五年[A].杨伯峻。春秋左氏传注[M].中华书局,1981. [6]殷周制度论,王国维学术经典集(下)[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 [7]论语·八佾[A].刘宝楠。论语正义[M].中华书局,1957. [8]汉书·陆贾传[M].中华书局标点本,1962. [9]孙家洲。历代政治制度的演变[A].王戎笙主编。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中华文明[C].重庆出版社,1991. [10]汉书·循吏传序[M].中华书局标点本。 [11]孙家洲。巩固政权·教化为本--汉初君臣对思想教育社会效应的再探讨[J].贵州社会科学。1992,(2)。 [12]贞观政要·君臣鉴戒[A].贞观政要定本[M]. [13]资治通鉴[M].卷一九四。中华书局标点本,1956. [14]资治通鉴[M].卷一九五。中华书局标点本,1956. [15]后汉书·仲长统传[M].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 [16]王夫之。读通鉴论[M].卷七,中华书局大字本。 [17]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M].中华书局标点本。 [18]晋书·刘颂传[M].中华书局标点本。 [19]续资治通鉴长编[M]卷二。中华书局标点本。 [20]法度总论二[A].水心别集[M].卷一二。 [21]始议二[A].水心别集[M].卷一○。 [22]本朝二·法制[A].朱子语类[M].卷一二八。 [23]己未上皇帝书[A].文山先生全集[M].卷三。 [24]宋史·兵志[M].中华书局标点本。 [25]邓广铭。北宋的募兵制度及其与当时积贫积弱和农业生产的关系[J].中国史研究。1980(4)。 [26]夏燮。明通鉴[M].卷七。中华书局标点本。 [27]杜牧。阿房宫赋[A].樊川文集[M].卷一。 [28]汉书·礼乐志[M].中华书局标点本。 [29]王夫之。读通鉴论[M].卷六。中华书局大字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