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21 世纪是公众史学的时代”(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周俊超、桂尚书、 参加讨论

二、影像史学与通俗史学
    自去年5 月重庆大学会议开始,公众史学研讨会形成了一个观看自制录像片的传统,今年的会议也不例外。今年徐有威教授提供了《那时,阿拉在小三线》,钱茂伟教授的《明代宁波第一家族》。所不同的是,这些片子分别是由上海电视台与宁波电视台专业制作的。在时间安排上,报道当晚即开始观看,不同于去年第二天晚上观看(那个时间点不好,开了一天会够累了)。影视史学研究专家周樑楷教授为这两部影像作品做了简要点评,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方向。
    针对历史题材影视剧有违历史事实,不能很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问题,河北大学杨倩如博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专业学者应主动去参与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我觉得以我们的历史素养,以我们的语言功底,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意识,应该说不比他们差吧!关键是我们没有这个意识。专业学者的加入更能够使作品上升一个层次。我们国家现在的文化历史外交、公共外交的整体战略,虽然强调文化的输出,但对外输出文化产品这一块,我认为做得非常差。”
    造成历史剧“雷人”的原因,是因为存在两张现象。中国传媒大学吴立会讲到:“你知道中国历史类纪录片圈子里面现状是什么吗?编导们没有历史背景,专业的历史学者不懂影像学、传播学,不知道怎么来制作和讲故事。最后就造成了这样的一个困境,在制作公司里面缺少有历史背景的人,制作历史记录片的人都是对历史感兴趣的门外汉,没有接受过史学专业训练,以致于最后做出的片子完全依托于不同的选题,依托于不同的大学和专业的研究专家,但是专家给你提供的专业性信息只是内容型的、学科性的角度,和故事性、可看性、可观赏性、大众传播性的结合上都是有缺陷的。”
    河南师范大学王记录教授开设了通俗史学课程,并录制了《走向大众的历史》视频课,入选教育部视频公开课,挂在“爱课程”网。这是目前第一个有关公众史学的教育部视频公开课。“我是从通俗史学去关注这个问题的,所以起步比较土,是按本土的理解进来的。”其实,通俗史学正是中国公众史学的起点所在,我们要的就是本土化的公众史学。
    针对史学的通俗化、大众化,山东大学郭震旦教授称:“我感到公众史学未来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专业史学在作业方式、传播方式、所面对的对象方面根本无法与公众史学相比。专业史学处于一种非常盲目的状态,而公众史学有非常明确的对象,就是为公众服务。专业史学基本上靠文本来传播,公众史学直接进入数字化发展状态。现在做历史,跟以前做历史完全不一样,以前是做作品,现在是做产品,它是产业化和媒介化的,传播的效果要大大超过传统史学。我感到公众史学的发展肯定要大幅度地突破官方的、正统的历史叙述。公众史学为专业史学提供了一种更好的突破方向,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史学家非常重视公众史学,专业史学可能要借助公众史学的表现形式和研究领域重新找到读者。”王记录教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称:“公众史学是未来中国史学的一个增长点。”
    三、小历史书写与口述史学
    公众史学的核心内容是公众历史书写。所谓小历史书写,指身边历史的记录,主要有个人史、家族史、组织史。关于这个主题的讨论最为活跃,先后有十多位学者发言。新历史合作社总编唐建光率先指出:“我们去年11 月份开始筹备‘我的历史计划’,几乎同时我们看到了台湾文化部启动的‘国民记忆计划’。两岸在这个方面同步,心有灵犀,这可能是巧合,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自我觉醒。他们所做的构想以及正在做的,和我们想做的不能说一摸一样,但几乎很相近,我们之前是没有沟通过的。”比较有新意的是,他们将在4 天后的6 月10 日启动“我的历史图书馆”征集活动。“我们希望能珍藏天下中国人的历史记忆,通过个人史、家族史、口述传记等等,收集个人的历史记忆,这是一个实体的图书馆。在这个实体的图书馆基础上,我们也想建立一个类似于‘台湾故事岛’这样一个网站”。
    台湾中兴大学周樑楷教授讲到:“在做小历史的时候,我是主张第一要有时间的紧迫性;第二是要注意主题的重要性、意义性。”历史当事人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都是宝贵的“活史料”,对于年纪大的当事人,我们要抓紧时间抢救“活史料”。这一点不难理解。如果一个人经历丰富无比,史料浩如烟海,在收集时要有目的性,需要选择一个好的主题,并有所侧重。关于如何选择既适合做研究又能讲出精彩故事的主题,周教授称:“主题不要和专业学家去抢,我们要找他们的盲点。”
    关于小历史书写的学理基础,钱茂伟教授讲到:“我近年一直提倡生活世界和文本世界二分理论,我们每天的生活世界很快就消失掉了,最后能够保存下去的是文本世界,历史的世界简单地讲就是文本世界。”钱教授将小历史定位在历史书写的层面,其实就是强调历史的文本记录。
    陈新教授注意到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历史书写的检索问题,像“我的历史图书馆”势必将收集大量文献、视频、音频资料,需要建立起一个电子数据库以方便检索使用。这就涉及到与计算机、数学方面的专家的跨学科合作,才能实现这么一个数据库检索系统的建立。
    关于口述史学,当下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以“口述历史”为名的出版物铺天盖地。到底什么是口述历史?温州大学杨祥银副教授认为,应该思考口述历史有哪些存在形式才更容易理解。他将之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口述历史访谈过程的原始记录,不管是录音还是录像;第二种是经过转录、整理、修订和保存的口述历史抄本;第三种是几经修改而成的口述历史公开的出版物,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绝大多数口述历史的形式;第四种是中国口述历史未来急需做到的一点,也是我们现在非常薄弱的一点,主要利用口述历史资料作为研究性来源的作品。”
    钱茂伟教授称:“孤零零地看口述史学,看不出它的价值,如果放在公众史学这个框架里面,放在君史向民史转变的宏观角度来看,会给我们一些新的视野。”
    关于口述历史模式的推广,陈新教授认为,由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的模式并不是最理想的模式,因为一个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下一步应该考虑让大学生形成一个自发的组织来执行口述历史项目,可以用竞赛、奖项办法激活大学生的兴趣。钱茂伟教授也认为,永源基金会可以联合各高校出面举办一些大的活动,比如大学生写家谱或教师培训等。永源基金会向晓静女士回应到:“我们希望有这样的平台,基金会是没有这个能力去执行这个项目的,所以到时可能跟各位老师都要有具体的合作,我们希望把它做成一个品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