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及土地革命时期党对乡村宗族的认识与政策(5)
在查田运动中,非常强调“发动群众起来执行明确的阶级路线”(注:方信:《要真正发动广大群众的查田斗争》(1932年11月10日),《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文献资料》第2辑,第537页。),强调以阶级斗争破除乡村宗族关系。苏维埃中央政府针对当时土地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注意在落后的区乡,尤其在大村中开展查田运动。必须发动本村贫苦群众自己起来与本村地主富农斗争,要极力避免可能引起氏族地方斗争的一切错误行动”(注:《中央政府关于查田运动的训令》(1933年6月1日),《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第479页。)。查田运动的重点是大姓豪族村落,这些村落的土地分配往往容易被地主阶级利用宗族关系操纵,苏维埃政府提出采用发动贫苦、阶级宣传、组织贫农团、捉拿反动分子等方法深入进行阶级斗争,“争取一切落后村子的革命群众,消灭这些村子的封建残余”。查田运动的策略则是“发动本村本姓的贫苦群众,清查本村本姓的地主富农”,反对包办代替,强调发动村落群众深入进行阶级斗争,强调“主要是查阶级而不是再分田,斗垮地主富农,在村落中进行阶级斗争”。同时,查田运动强调注意解决宗族矛盾,促进农民团结,“过去有两姓斗争的地方,须在两姓群众的代表会议上订立‘团结公约’,互相承认过去错误,相约以阶级斗争代替过去的两姓斗争”。(注:《八县区以上苏维埃负责人员查田运动大会所通过的结论》,《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第487~489页。) 查田运动在阶级政策方面有其极左的一面,但在查田运动中破除乡村宗族关系、深入进行阶级斗争方法成为党的土地斗争重要经验,王观澜总结胜利县查田运动经验时说:“依靠贫农,团结中农群众,向着地主、富农进攻,揭破富农利用氏族地方的落后关系,来进行欺骗,煽动地方或族姓间对立,或用金钱、酒肉收买妥协分子,或造谣、动摇中农,转移斗争目标,阻挡阶级斗争深入等等阴谋”(注:王观澜:《胜利县继续开展查田运动的经验》(1934年5月18日),《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第795页。)。毛泽东也认为,土地斗争的重要经验就是“应该极力发展阶级斗争,而避免宗族斗争。地主阶级和富农,却是极力想拿地方斗争与姓族斗争来代替阶级斗争,阻碍土地革命的前进,苏维埃人员不应该去上地主富农的当”(注: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4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第321页。)。各地党组织及苏维埃政权十分强调在土地斗争中以阶级斗争破除宗族关系的重要性,“领导姓族内的阶级斗争来冲突家族主义,特别注意一切反革命的巧妙的欺骗宣传来破坏没收分配”(注:《湘鄂赣苏维埃政府土地部训令》第1号(1935年6月5日),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文献资料》第3辑,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03页。)。尽管应该反对过火斗争和扩大打击面等过“左”东西,也应该承认乡村宗族关系存在的某些现实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针对地主阶级利用宗族关系干扰土地斗争,破除宗族关系必然是深入进行土地斗争的重要前提,发动农民破除宗族关系进行阶级斗争是党的土地斗争一条重要成功经验,也是党的土地斗争政策重要特征。在解放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党坚持发动农民破除宗族关系进行阶级斗争,保征了土地改革运动的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