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面向新世纪,漫谈历史规律问题(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史研究》 刘大年 参加讨论

再以中国为例,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在发展,但是文革就是一个退步。改革开放是一 个大进步,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大发展,也空前的。但是我们又看到社会当中,确实存在 着消极腐败的东西,确实在文化领域中出现退化的现象,可以说,有些比过去是有过之 而无不及。如弘扬传统文化,这是积极的。而另一方面,有的借此宣扬封建迷信。据说 在有的地方,出现一种所谓的“共识”,他们肯定《周易》的预测功能,有的还为国家 的机构所认可,得到批准,成立所谓“预测公司”。这是几十年来没有的情形。用传统 的文化来宣扬封建迷信是思想领域内的一种退化,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
    历史的前进是波浪式的前进,波浪式前进是一种规律。近代史的发展也是一种波浪式 前进。有高潮也有低潮。历史是曲折地前进的。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我们也应当这样 地看。以前,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在斯大林、毛泽东的论述中,都有这样的说法:“要 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实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现在看来,这样的论断有 问题,历史的前进必然是波浪式地前进。过去对资本主义的衰亡估计得过快。从社会主 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跟资本主义的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是要一个很长 的历史的阶段。目标是确定的,至于哪一天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不是我们所能 确定的。
    波浪式前进的规律说明了历史在前进中有局部的倒退。中国的历史的总的趋势是统一 ,但中间也有变化,有分裂。孟子说:“天下乌乎定,定于一。”从战国到秦,统一了 。但是一直到西汉的武帝,这个问题才解决。西汉的初年,还是要封诸侯王,后来有七 国之乱。中国的总趋势是越来越统一。但这中间有变化、分裂,也有倒退。中国的统一 越来越强,分裂的情形越来越减少。历史的发展就是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的。苏联的历史 ,中国的历史都是可以看到这一点。
    最后,从二十世纪的历史看出一条怎样的规律?人类前进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多方面的 。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这些规律支配一切事物。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只有变是 不变的,这是一个总的规律。
    二十世纪的变化、变动之大,这是以前所没有见过的。这种变化是在对立统一的矛盾 的运动中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对立的,是相互排斥,又相互吸收的。社会主 义的存在,对资本主义并不是都是不好的。美国的教授费正清说过这样一点。资本主义 的改变大概和社会主义的存在有关系。资本主义国家也要变化,它是改良主义,是为了 缓和阶级的矛盾,但它总还是在改变。日本和北欧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一种 福利的资本主义政策。从高额的税收中取出一部分来,再投到国民的福利中支出。这样 的办法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另外,资本主义也是要计划经济的,并不是都是毫无计划的 竞争。
    同样,资本主义的存在对于社会主义也不是毫无意义的。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要引进 吸收,资本主义的管理生产的方式同样可以借鉴,社会主义也必须改变模式。我们实行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以这种办法来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果局限在 原来的模式之中,是不能发展生产的,也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只有不变的变,没有别的不变的东西。这是总的规律。从二十世纪的历史中还 可以总结哪些规律,我们并不是都能看得清楚的。有的要到二十一世纪才能看得出来。 二十一世纪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历史是在前进,也有停顿、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在前 进,在发展。
    二十世纪是一个大变化的世纪,从二十世纪的历史中我们看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认识这个规律,对于我们认清历史的前途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坚持前进的方向也 是十分重要的。
    大年先生兴致勃勃地同我们谈了两个多小时,在谈话中,他不时地起身从书架上、书 桌上找出文献资料阐释自己的观点。胸中汇纳世纪的风云,纵论历史发展大势,以恢宏 的气度,辩证的眼光,分析历史发展的重要关节,由此,概括、抽象出的对历史规律的 认识,自然是深刻的。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研究我们时代的历史运动规律问题,是一 个史学家的时代使命感的体现。通过这次访问,我们的收获也是多方面的。
    读后记
    今年二月,在一次会议上,认识了吴怀祺教授。吴教授告诉我,几年前,他曾与瞿林 东同志一起采访过我父亲刘大年先生。他对那次谈话的印象很深,他记得录音整理稿曾 寄给我父亲。父亲回话说,想修改一下后再发表。可后来就再未提此事。吴教授说,当 年的录音还在,找出来后他会交给我。最近整理父亲的遗稿时,发现了那份录音整理稿 。上面有父亲用铅笔做的一些记号,但显然还没有做认真修改。父亲将此稿搁置未改的 原因无从知晓。但从采访的时间看,很可能是因为第二年(199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 年,父亲身为抗日战争研究会会长,正在忙于相关活动的组织工作,主编《中国抗日战 争史丛书》,并连续撰写几篇长文,因而当时没有精力认真修改录音稿,以后也就放下 了。
    尽管稿子不是经父亲修改后的定稿,但里面讲到的对20世纪的历史地位的看法、对历 史发展规律及史学史的看法,都是他在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作为一个马克思主 义史学工作者对中外历史现象的哲学思考。至于这些看法的正确性,如他以往对自己发 表的见解的态度,任人评说。
    今年12月28日是父亲去世4周年,感谢《史学史研究》惠允发表此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