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阳翟是先夏伯都,非早夏帝都(4)
我以为,夏时有官制尚无爵制。伯是高诸侯、低州牧的服外官。夏,五服甸服(含帝都)之外邦国诸侯称侯,诸侯联盟长称伯,伯上州长称牧。(南宋)蔡沈《书集传》、《周官》:“伯,次州牧而总诸侯也。”牧、伯是外官,侯指诸侯。职官“伯”名之称非自夏始:《地理志(第八上)》:“而太昊、黄帝之后,唐、虞伯犹存。”夏伯是夏外官不是“夏爵”。《古文尚书·周官》:“唐、虞稽古,建国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百揆非指百官,四岳非指四人。有学者说百揆指百官,有大师说四岳指四人,值得商榷。虞夏百揆是官名,同于商之冢宰、周之卿士。入则为服内百官之首,出则帅服外州牧、侯伯、诸侯,非常时期可代天子摄政。《路史·后纪(十二)》:“舜为天子,命(禹)代典百揆,内辅虞位,外行九伯(即九牧,九伯为罗泌的话)。”《尚书古文注》:“禹登百揆之任,舍司空之职,……”[15]虞夏四岳是官名,是服内王官,仅次于百揆,每任1人,职能权力是:负责对服内、外官员的考核、举荐、黜陟。侯伯不是爵。州牧、侯伯是天子服外官,职能是监督诸侯,谐调诸侯。入圻,则是天子服内官;出圻,则是天子服外官,其侧重在服外供职。侯伯不仅是天子内、外官,而且还兼诸侯,从外围捍卫天子都城,以藩屏都。侯伯是诸侯伯长,不是“侯爵”、“伯爵”之侯伯。州牧不兼诸侯。爵萌芽于商,成章于周初,萌芽于商,《古文尚书·说命(中)》有爵出现:“爵罔及恶德,惟其贤。”周诸侯五等爵,《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王官四等爵,《礼记·王制》:“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周王官五等爵,《周礼·夏官司马》:“射人掌三公、孤、卿、大夫之位,……”加元士,五等。周王官七等爵;《三礼辞典》61页:“……《周礼》王官之爵七等:公、卿、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上大夫即卿。”爵,周承商,商具刍形,周成礼制。禹先是侯伯,又任王官司空,后为百揆。前已考,皆官非爵。 关于“夏爵”辨疑。 《尚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夏六卿,指六军将领官名,不是《周礼》、《礼记》所说的王官卿爵;《尚书古文注》、《甘誓》:“六卿者,六军之将。”[16]殷称州牧为州伯;《尚书古文注》、《立政》;“殷之州牧曰伯’,虞夏及周曰‘牧’。”[17]阳翟在今河南禹州。禹州瓦店,发现有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与禹先夏伯都年代相合。 【参考文献】 [1]程平山。关于早期夏文化问题[N].中国文物报,2001-01-24(7)。 [2]罗泌。夏后氏[A],路史。卷十三,后纪[C].南昌:红杏山房,光绪丙子1876. [3]谭其骧主编。西汉益州刺史部北部[A].中国历史地图集[M].香港:三联书店,1991. [4]谭其骧。春秋晋秦[A].中国历史地图集[C].香港。三联书店,1991. [5]谭其骧。东汉益州刺史部北部[A].中国历史地图集[C].香港:三联书店,1991. [6]董增龄。周语(上)[A].国语正义(上)[M].成都:巴蜀书社,1985. [7]刘安。许匡-译注。天文[A].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8]蔡运章。周初金文与武王定都洛邑[A].甲骨文金文与古史研究[C].郑州:古籍出版社,1993. [9]王兴业。夏《连山》辑佚及诸家论夏《易》[A].三坟易探微[C]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10]黄辑,郑玄。古文尚书注[A].黄氏逸书考:一百一十三册[C].扬州:广陵古籍出版社。 [11]黄辑。河图[A].黄氏逸书考。四十五册。扬州:广陵古籍出版社。 [12]仇士华。夏商西周的14C年代框架[N].中国文物报,2000-10-11(7)。 [13]黄辑,郑玄。古文尚书注[A].黄氏逸书考:一百一十三册[M].扬州:广陵古籍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