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历史与现实(4)
即使是小小的阿尔巴尼亚在1912年获得独立后,也常常期盼,一个大大的阿尔巴尼亚有朝一日会突然出现在巴尔干半岛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法西斯为挑拨巴尔干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人为地建立了一个包括阿尔巴尼亚、科索沃的大部分、马其顿的西部和希腊西北部在内的一个所谓大阿尔巴尼亚,使阿尔巴尼亚的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着实欢喜了一场(注:哈特利编辑:《精明的阿尔巴尼亚人,霍查回忆录》,伦敦,1986年,22页。)。随着德意法西斯的土崩瓦解,所谓大阿尔巴尼亚自然也就寿终正寝。 希腊在这方面希望越出自己的历史疆界,用斯拉夫人的土地和拜占庭帝国遗留下来的真空地带建立起一个大希腊来(注:兰科·佩特科维奇:《巴尔干,既非"火药桶", 又非"和平区"》, 商务印书馆,1982年,7页。)。 就这样,几百年来在巴尔干这块面积不大的土地上,几许小国争相称雄,它们在"大国梦"的驱使下,投入了一场又一场相互残杀的战争,不仅耗尽了自身的国力,同时也使整个巴尔干不时被战火所吞没。即使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在克罗地亚内战、波黑内战和科索沃的冲突中,昔日的"大国梦"仍时隐时现,值得人们注意。 四、大国阴影下的巴尔干 巴尔干半岛位于地中海的东部,是欧洲通向东方的必经之路。这个半岛又以二河(萨瓦河、多瑙河),六海(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地中海、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为界,使它和中欧、南欧和东欧的国家接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欧洲各大国对巴尔干都垂涎三尺,并不断利用巴尔干内部的纷争,挑起一场又一场冲突,乘机扩大自己在那里的势力范围。 俄罗斯有着血缘相近和文化认同之便,再加地理位置邻近,可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因此常凭借上述优势,频频向巴尔干伸手。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两百多年间,俄国通过9次俄土战争, 不断削弱土耳其的势力,使自己在巴尔干站稳脚跟。1768-1774年俄土战争后,俄国取得了对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保护权,进一步巩固了在那里的阵地。 到了19世纪,奥斯曼帝国已衰败不堪,被拿破仑称之为"欧洲的病夫",欧洲大国都竞相瓜分它的遗产,尚在土耳其控制下的巴尔干便成为争夺的对象。拿破仑首先调动大军,进入亚得里亚海的巴尔干沿岸地区,在那里建立起了包括部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以及达尔马提亚在内的伊利里亚省,使这块南斯拉夫人居住的土地成为法兰西帝国的组成部分。(注: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伦时代》,下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221-222页。)。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自然不甘落后,就在拿破仑向巴尔干扩张的时候,发动了又一次俄土战争(1806-1812),占领了比萨拉比亚。此外亚历山大一世还计划建立一个由俄国庇护的斯拉夫王国,它的领土应囊括塞尔维亚、黑山、波黑和达尔马提亚。 为了遏制俄国势力在巴尔干增长的势头,同时也为了进一步瓜分土耳其,英法联手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老大的沙俄在战争中受挫,但并未削弱它在巴尔干地区的力量。 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再次显示了俄罗斯帝国的威力,土耳其在巴尔干的统治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都获得了独立,保加利亚则获得自治。从此俄罗斯在巴尔干不仅可以依靠塞尔维亚、黑山,而且还有保加利亚作为其盟友,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俄罗斯力量在巴尔干的增长招致了欧洲各大国的反对,奥匈帝国成为它的主要对手。长期占有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并且统治捷克、斯洛伐克和部分波兰的哈布斯堡王朝最具有和俄罗斯在巴尔干抗衡的力量,因为它有2/3以上的臣民都是由斯拉夫人组成的,再进一步把巴尔干半岛的南部斯拉夫人全都置于自己的旗帜之下,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奥匈帝国和德国等欧洲大国联手,成功地挫败大保加利亚计划,遏制了俄国力量进一步增长的势头。1908年,它又以黑海海峡为诱饵,吸引住俄国的注意力,突然占领了波黑,使本来已很紧张的俄奥关系再度升温。 在1912年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1913年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期间,各大国都施展浑身解数,乘机浑水摸鱼,激化了巴尔干半岛的各种矛盾。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刺杀案终于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巴尔干自然也成为人们心中的"欧洲火药桶"。 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声中倒塌,于是巴尔干又变成英法德意等国激烈争斗的场所。意大利由于在战后未能达到扩大其在巴尔干势力范围的目的。一直对英法心怀不满,悍然于1939年4月占领阿尔巴尼亚。 二战爆发后, 意大利又在巴尔干扩大战火, 于1940年10月发动对希腊的进攻。1941年4月, 德意联手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在此期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已倒向德意,于是,整个巴尔干遂尽成轴心国之天下。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