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孙中山思想: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教学与研究》 陈金龙 参加讨论

(五)教育思想。孙中山十分重视教育,提出教育是“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他的教育思想的着眼点是普及国民教育,认为受教育的对象不应是少数人,而应是全体国民。在他看来,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注重体育、智育、德育”三项,用这三项来改良人格,改良社会。此外,孙中山还提出了从实践中学、注重自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等教育方法。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教育思想。他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对于国家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提出了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为政治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他对普及国民教育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把它们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并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以保证普及教育有计划的开展。毛泽东也明确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全面发展,且把它作为国家的教育方针确立下来。至于孙中山所提出的教学方法,毛泽东也是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因此,毛泽东和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有不少相近之处。当然,孙中山讳言教育的阶级性,毛泽东则明确承认这一点,并赋予了孙中山所提出的“德”、“智”以新的内涵。
    (六)外交思想。在外交问题上,孙中山提出了四项重要的原则:第一,主权独立原则。孙中山一再告诫国人:“主权万不可授之外人”,他十分注意捍卫民族利益,维护国家主权。第二,和平交往原则。孙中山历来反对以武力威胁手段解决国际关系中的争端,反对“霸道”,主张“王道”,即主张和平交往,发展国与国之间的陵邻友好关系。第三,国际平等原则。孙中山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无论国家大小强弱,都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他反对强权和霸道,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并明确表示中国不称霸,要以平等态度对待别国。第四,扶助弱小民族原则。孙中山深切同情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的境遇,把扶助弱小民族看成是我们民族的天职。毛泽东继承了孙中山的上述外交思想。他从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始终强调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方针,在国家主权问题上绝不让步。同时,他又把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出发点,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毛泽东呼吁,国家不分大小应平等相待,既反对别国干涉中国内政,也宣布中国不搞大国主义,永不称霸。他还认为,支持正在争取解放的各国人民,是已经取得胜利的人民义不容辞的国际主义义务。因此,对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运动,他都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可见,毛泽东认同了孙中山提出的外交原则,并克服了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软弱性、妥协性、坚决主张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除了以上六个方面之外,毛泽东对孙中山的伦理思想、法律思想、民族思想、哲学思想、社会发展思想都有所继承和发展,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论列了。
    
    上述可见,孙中山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我们必须指出: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有其自己的方法、自己的特点。那么,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究竟有何特长呢?
    (一)继承与批判相结合。毛泽东历来强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有批判、有区别地加以利用,“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做到“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08-707页。)对于孙中山的思想, 他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继承之中有批判,批判之中有继承。比如,毛泽东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指出,这种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听政纲,即其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同上书,第693 页。)因而在其著作中,大量引用孙中山有关新三民主义的论述,来阐明其新民主主义理论。例如,他引用孙中山的“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来说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认为我们的主张“是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完全一致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56-1057、1056页。)还比如说, 毛泽东引用孙中山的“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来说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的工商业政策,并且指出:“在现阶段上,对于经济问题,我们完全同意孙先生的这些主张。”(同上书,第1057页。)这表明,毛泽东继承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精华,他大段引用孙中山的论述,不只是语言文字的借用,而是对其基本精神、合理内核的继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