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王陵“六马之驾”发现的学术史意义(2)
《文献通考》还引述古代文献,谈到了以前的各种观点: 《古文尚书》曰:“予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周礼》四马为乘。《毛诗》天子至大夫同驾四,士驾二。《易》京氏、《春秋·公羊》说皆云天子驾六。许慎以为天子驾六,诸侯及卿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二,庶人驾一。《史记》曰,秦始皇以水数制乘六马。郑元(玄)以为天子四马,《周礼》乘马有四圉,各养一马也。诸侯亦四马,《顾命》,时诸侯皆献乘黄朱,乘,亦四马也。今帝者驾六,此自汉制,与古异耳。 《文献通考》认为“帝者驾六”是汉代以后之制,与先秦不同。 其实,说汉代以前没有“六马之驾”制度是对文献的误解。关于周代及其以前的情况,文献记载简略,因而造成后人的不同理解。依我们看,周代以前礼制中确有“天子乘六马”的制度。 让我们来看古籍的记载及后人的争议: 首先,“古《逸礼》”明确记载古有“天子驾六马”之制。 “古《逸礼》”中的《王度记》明确说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据此,东汉许慎认为周代“天子驾六马”的说法没有问题。 按:“古《逸礼》”原有三十九篇,乃与《尚书》十六篇同出于孔子旧宅古壁。据《汉书·楚元王传》,刘歆曾要求将《逸礼》与《左氏春秋》、《毛诗》及《古文尚书》一起列于学官,且汉唐时期人们往往征引该书。因此,《逸礼》中关于古代车驾之制的叙述不宜轻置不理。许慎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他相信“古《逸礼》”之说,颇值得重视。传统观点认为,“古《毛诗》说”与“古《逸礼》说”同属古文说。那么,许慎反对前者而主张后者,也证明其有所别择。以前,学界普遍认为汉世经学有明显的今、古之分,两派之间壁垒森严,据研究,这种观念源自廖平。廖平《今古学考》说:“今、古二派,各自为家,如水火、阴阳,相妨相济。”这种看法至今仍有很大影响。谈到许慎,恐怕学者们都知其为古文经学家,大都以为许慎偏执古文。李学勤先生专门就此加以辨析,指出应当改变自《今古学考》以来普遍流行的今、古两派的观点,从而矫正了传统认识上的一个重要错误。[1](P422-429) 许慎《说文解字》序成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其始草当在章帝末年,《五经异义》所反映的是东汉中期的学术情况。《五经异义》久已亡佚,现有清嘉庆时陈寿祺的辑注本《五经异义疏证》,李学勤先生据此观察,发现《五经异义》乃历引群经各家学说,加以评论选择。廖平说《五经异义》是古非今,并不符合事实。《五经异义》采取廖氏所讲今文一派之说的地方很多,其中有具体例证,可以说明《五经异义》有的以《周礼》为非,有的否定古《尚书》说,有的驳斥《毛诗》说,有的反对《左氏》之说,这都属于是今非古,不像廖氏所说的“是古非今”。事实上,《五经异义》中采古说的固然较多,采今说的以及折衷、兼取古今的加在一起也与之相当。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