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白波垒古战场考察报告(3)
三今日白波垒 上文已述其详,“西河”固指古冀州西界南北走向的一段黄河,“西河白波谷”及其白波垒,与汉西河郡无涉,因以不能去离石寻觅,更不宜在盂津做文章,是以笔者探求白波垒遗址的努力,遂集中于今襄汾西南的永固。在襄汾县委和政府鼎力支持与帮助下,我们于1999年冬季、2001年夏季先后两次去永固一带作了野外考察。两次踏勘,其着眼点始终集中于两点:一,永固一方的地理特别是军事地理形势;二,白波垒遗存。 永固村,今永固乡政府驻地,位于襄汾县西南22.5公里,居民1000余户,4000余人。其地理坐标,东经111°21′35″,北纬35°43′10″。 从大地形看:其一,永固地当古来数千年间不易的汾河峡谷中太原-河东战略大道要冲。这条大道,在临汾以北,沿汾河东岸千里径、雀鼠谷直至太原。在临汾以南,时而沿汾东--大体如晚近的南同蒲铁路一线行,时而沿汾西由北而南经当今襄陵镇、古城镇、汾城镇、赵康镇、新绛一线行;或者说早期多沿汾西行,晚近多沿汾东行。无论走汾东线抑或汾西线,占据了永固,特别是在其白波谷构筑了永久性屯驻基地白波垒,就势必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也就是说,以白波垒为依托,一方面使敌方北、南失去联系和呼应,陷于首尾失顾;一方面使己方或集中北击太原,或全力南攻河东,运筹战守由我。 其二,永固坐落于汾河西岸一巨大台地上,台地周围约100余平方公里,一面靠山,三面临沟(河)。台地周边,黄土冲沟纵横盘错,谓之“白波谷”。白波谷命名,盖取义于一方地形及其直观色泽。台地由西北吕梁山余脉姑射山向东南延伸,经襄汾县汾城镇,向东南延伸至西贾乡万东毛村、永固乡车回东村,由车回东折转西南,沿汾河经永固、南五、东吉、西吉诸村,再折转西去,经新绛县东北店头乡店头村,再折转西南直至新绛,由新绛北去,至襄汾县汾城镇境汾阳岭村迤北直至汾城镇。这一台地有四个方面的优越性:其一,幅员辽阔,足以为数以十万计的白波军大部队提供接栖休整余地;其二,台地海拔一般在450米左右,台地中的制高点汾阳岭(山)569米,安威坪542米,兴隆丘501米,居高临下,具有敌我动静如指诸掌的优越条件;其三,台地周围黄土冲沟发育充分,既便于隐蔽出入,又宜于可战可守;其四,台地地势平缓,水源充足,特别是得益于姑射山龙子泉水和鼓山鼓堆泉水,不仅可供大部队食饮之需,犹极富灌溉之利,土地肥沃,农产富饶,粮棉兼备,可资十万白波军即不得外援条件下也能长期驻守维系生存--这里迄今是临汾地区的重要小麦、棉花产地。 从小地形看,永固一方,坐落于汾河西岸台地上,海拔440米,汾河河面海拔389米,即永固高出河面40余米。汾河河滩宽约2公里,汾河南下,至此环流西南,使永固负山面河、居高临下的形势,益形突出。永固沿汾河一线高40余米的黄土悬崖异常陡峻,古来冷兵器时代易守难攻、战守咸宜的形势,为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永固一带,迄今犹留有五处白波垒古城堡遗址。其共同特点:一是均地当永固乡东南境,皆濒临汾河西岸,五堡沿汾河参差呈一宇展开式分布,盖以汾河为天然屏障,彼此互相联防,互相呼应;二是都尽可能利用黄土悬崖和冲沟自然地形地物,辅以必要的夯土城垣--或者说牛藉黄土悬崖和冲沟,半板筑夯土城垣的巨大城堡,既险固无虞,又极宜速成而经济。 其一,永固村东北畔土城堡。当永固东北,坐落于汾河西岸高地。由于流水冲蚀,堡外围已为冲沟所环绕。堡四周悬崖高30~40米,仅堡西部有宽不足10米的土桥为惟一出入口,与永固村及其所依托的汾西台地相通。堡城大体就地形而构,其形不圆不方,径约300余米,周约1000米,于群堡中为最大者。堡垣一般藉黄土悬崖,更于崖上起墙。墙高约10米,厚8米。由于崖上接墙,外观分外高拔巍峨。迄今西垣墙尤其西南角保存尚好,夯层9~12厘米。东垣墙中部有30米方形土台,或以为当年将台。堡内发现多处灰坑,夹杂汉代陶片及兽骨。堡内原建有大王庙,主祀郭大,塑乌面绿甲、黄纱包头、手执钢鞭将军像。千百年来,四乡每年农历二月盛会祭奠。庙于抗战时期毁于日军。今堡犹住有40余户居民。 其二,南五村西畔土城堡。南北100余米,东西约200米,周500余米,略呈矩形。东边藉10余米深的汾河滩悬崖为依托,北、西、南三百板筑起墙,每板约3米,夯层9~13厘米(其间偶有15厘米以上者,似明物,或如故老所谓祖辈相传:明末村人曾加固旧垣以避乱)。墙高7米左右;墙外为护城壕,深或十余米,或三、四十米。堡中央偏西处有洞口,方丈余,为当年地道,故老称下去可径通堡城北。洞口处汉代砖、瓦残片狼藉。 其三,东吉村西南畔土城堡。背负汾西黄土台地,鸟瞰汾河。南北250米,东西100米。东、南两面藉汾河滩黄土悬崖为屏障,崖上更筑土垣,有豁口通汾河滩;西、北两面板筑黄土城垣,高10米,厚8米,夯层12厘米。堡北部中央有一土坑,坑下有地道通堡外。南垣有门,门洞嵌有汉砖。土垣外为护城壕,壕宽10米,深2~3米。堡内平坦,夏秋时节,群众用作场院。 其四,西吉村西北畔土城堡。大体呈方形,周约500米。东面藉黄土悬崖为屏障,余为板筑黄土城垣,夯层9~12厘米。迄今城垣高7米左右,厚约8米。 其五,西吉村西畔土城堡。其规模和形制大体类西北畔堡。 【参考文献】 [1]后汉书·孝灵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后汉书·董卓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后汉书·南匈奴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三国志·魏书·武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后汉书·孝献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65. [6]三国志·魏书·董卓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7]翦伯赞·秦汉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8]刘泽民等。山西通史大事编年[Z].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241. [9]十三经注疏·尔雅·释地[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史记·十二诸侯年表[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十三经注疏·尔雅·释水[M].北京:中华书局,1980.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