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末“开国”与遣使上海
拍枕海潮来,勿再闭关眠; 日本桥头水,直接龙动(注:龙动,即伦敦,英国首都。)天。 --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 一、“四只蒸汽船,惊醒太平梦” 世界历史从中世纪过渡到近代,一大转折便是从分散走向整体,其重要表现和结局是世界统一市场的建立,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各个封闭的国度壁垒森严的门户被打破。 在中世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诸国度,各自分散在孤立的环境中。为了防范外来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干扰,这些国家不惜“自我幽闭”。如中国的明、清两朝多次下令“禁海”: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明廷严禁民人造三桅以上大船下海外贸;1402年(明建文四年),永乐皇帝登极诏书重申海禁;翌年(明永乐元年)下令将民间海船“悉改为平头船”,使其无法远航;1645年(清顺治二年),为防范郑成功(1624-1662年)从台湾发兵闽浙,取代明廷统治中国的清廷“诏徙沿海居民严海禁”[1](卷一,第15页);1661 年(顺治十八年)又颁布“迁界令”,禁止一切船舶出海。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1670-?年)降清。翌年,清廷废“迁界令”,颁“展海令”,海禁松动。但此时中国对外贸易仍限制在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等口岸,乾隆间更限制在广州一口。雍正年间较康熙年间进一步放宽海外贸易,却又下令禁止民人私自出洋和久居国外。 与明清时代的中国相比,日本江户时代的“海禁”更为严峻。早在此前的丰臣秀吉时期(16世纪后期),日本即开始禁教。德川幕府二代将军以降,为了控制大名、治理民众、垄断贸易,制止西方人带来的天主教不断扩大的影响,1613年(庆长十八年)发布天主教全国禁止令,驱逐天主教传教士,镇压本国信徒;1616年(元和二年)将外贸口岸限定在平户、长崎;1633年(宽永十年)强化始于1604年(庆长四年)的“丝割符制”,限制从明朝输入白丝,以防日本白银过量外流;同年,宣布除官派“奉书船”外,严禁一切日本船只出航海外,曾经在一代将军德川家康(1542-1616年)时期颇为兴盛的朱印船贸易中止。由此,日本进入史称的“锁国”时期。其实,当时的日本并未使用“锁国”一词。倡导这一政策的新井白石(1657-1725年)的用语是“异船御禁止”(禁止外国船往来),近藤守重(1771-1829年)则称之为“海禁”(禁止日本人渡航海外和走私贸易),幕府屡次下达的禁海命令也没有“锁国令”名目。17世纪来日的德意志人检夫尔(Kk5l101.jpgmpfer Engelbert,1651-1716年)所著《日本志》所附论文,题目为《关于采取目前这种方式封锁日本帝国,不准国民同一切外国贸易发生关系之当否的探讨》,长崎兰学家志筑忠雄于1801年将其译成日文,题为《锁国论》,“锁国”一词至此始见诸文献。至19世纪中后叶,当人们意识到幕府采取的闭关政策是发展的桎梏以后,便普遍用“锁国政策”一词概括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幕府对外方略(注:参见信夫清三郎编,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日本外交史》序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位居远东航线末端的日本,被欧美国家视作赢得远东巨大权益的前哨。自1764年至1850年,西方国家数十次叩击日本门户,其中英国19次,俄国17次,但均未奏效。日本幕府不仅坚守锁国政策,1825年(文政八年)还下达“异国船击退令”,严令沿海诸大名发现外国船靠近海岸,坚决将其击退。1839年8月(天保十年七月), 《和兰风说书》首先报告清朝没收英商鸦片的消息。此后,《和兰风说书》、《唐风说书》陆续报道鸦片战争经过,其中虽或有讹误,但英国舰队以猛烈炮击使清国惨败是确实消息,这一情报迅速经长崎奉行呈递到在江户的幕府决策者手中。幕府对于泱泱大国清朝被英吉利的大炮轰开国门深感震撼,主政的首席老中水野忠邦(1794-1851 年)致函佐渡奉行川路圣谟(1801-1868年),议及新近在清国发生的事变: 此次来舶人称:清国严禁鸦片通商不当,引起英国人不满,派军舰40余艘到宁波府发动战争,现已占领宁波县之一部。此虽他国之事,但亦应为我国之戒也。[2](第283页) 水野对鸦片战争是非曲直的判断显然受到《和兰风说书》的影响,不尽公允,但是鸦片战争的前车之鉴,使日本幕府感到必须调整固有的锁国政策,却是一个积极的结果。幕府于1842年8月29 日(天保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下令撤消“异国船击退令”,改行“薪水给与令”(向外国船提供燃料、饮水、粮食后令其离开),并对遇难外国船给予救助。这恰与《中英江宁条约》(通称《南京条约》)签署同时。在这一天里,中日两国不约而同地被迫修改锁国政策。1844年(弘化元年),荷兰国王致函幕府大将军,希望日本接受清国教训,速开国门。次年幕府复函,对荷兰的开国劝告予以拒绝[3](第526页)。最终迫使日本改变锁国体制的,是美国军舰的叩关,随之便有1854年2 月《日美神奈川条约》的签订。条约主要内容有:1.江户湾的下田(横滨东南)立即开港,北海道的箱馆(今称函馆)翌年3月开港;2.优待漂流民;3.领事驻留。 沿此例,1854年10月,英日签署“和亲条约”,长崎、 箱馆对英开港; 1855年2月7日,俄日间签署“和亲条约”,又称《下田条约》,划分北部边界,下田、箱馆、长崎对俄开港;1856年1月30日, 荷日签署“和亲条约”,长崎、下田、箱馆对荷开港,荷兰人可自由出入长崎三岛,并获得领事裁判权。1858年(安政五年),美国、荷兰、俄国、英国、法国又与日本先后签署“修好通商条约”,共称《安政五国条约》。至此,日本已门户洞开,200余年锁国体制崩解。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