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社会文化史的兴起(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 李长莉 参加讨论

第二,关于这一学科的理论方法会有进一步的清理和讨论,但有可能是多说并存,研究者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际的研究工作中,随着研究实践的积累,对理论方法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和精细化。
    第三,这一学科的发展,主要还会表现在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依研究的领域或方法而形成不同的流派,这将标志着这一新学科走向丰富和成熟。
    以上是对“社会文化史”这一新兴学科的回顾与展望。环顾世界史学界,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在其他一些国家的同行当中,也有一些与我们的思路相近的动向。如西方史学界近些年出现的以“社会与思想互动”为特征的观念史、语境论等史学方法,以及英国学者彼得·伯克(Peter Burke)致力于民众态度和价值观念研究的“新文化史”(他的著作《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已有中文译本),美国学者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致力于打通思想史与社会史的“新文化史”(他的著作《从理学到朴学》和《经学、政治与宗族》也已有中文译本),德国学者罗梅君(Mechthild Leutner)从民间文化与上层文化的关联中讨论中国社会现代化变迁的研究(《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十九世纪至当代的民间文化和上层文化》中华书局,2001)等。他们的研究路向,可以说与我们社会文化史的视角是一致的。可见,这种关注社会与观念的互动、民众生活与观念的互动,是各国史学家在致力于史学深入发展中不约而同选择的一个重要取径,这一研究路向的发展,必将把史学研究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李长莉。社会文化史:一门新生学科--“社会文化史研讨会”纪要[J].社会学研究,1993,(1)。
    [2]李长莉。社会文化史:历史研究的新角度[A].赵清。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C].成都:成都出版社,1992.
    [3]左日非(左玉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2,(2)。
    [4]刘志琴。社会史的复兴与史学变革[J].史学理论,1988,(3)。
    [5]刘志琴。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6]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