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范文澜对史学比较方法的成功运用(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研究》 王秀青 参加讨论

三、比较分析文化内容,展现传统文化精华
    范文澜先生的通史著作有一极为突出的特点,那就是特别重视总结和阐释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他能够广泛联系贯串,征引宏丰,而这正是更好地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和条件。由于他对文化广泛而深入的比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值得仔细品位的内容,并从中获得宝贵的思想营养。
    1.夏、商、周文化特点比较。范先生在“古代文化的创造”一节中,分析了夏、商、周的阶级矛盾状况以及不同的文化特点。在他看来,阶级矛盾的程度决定着各自文化的性质。“夏朝社会在氏族制度基础上开始划分了阶级,这对单纯的氏族制度来说,显然是一个进步。当时阶级矛盾还比较和缓,统治者还不需要着重利用鬼神和刑罚来维持自己的权力。在那样的社会里,自然只能产生低级的文化,即尊命文化。”商朝在此基础上则有新的发展,与夏朝情况不同,“商朝进入奴隶制社会,统治者需要借重神(包括天、命、鬼)与刑来压迫大量奴隶。在那样的社会里,斗争发展了,因而产生了较高度的文化,即尊神文化。”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西周文化又不同于前两朝。“西周进入封建制度社会,按照尊卑、亲疏、贵贱、长幼、男女等差别,制定出表现等级制度的礼。每一等人各有一定的义务和权利。尊贵人权利大、义务小,卑贱人义务大、权利小。在当时含有进步意义的初期封建社会里,礼可以巩固统治者的地位,作用比鬼神刑罚更大。”范老认为周朝“尊礼文化”明显高出夏、商文化,它“高出于夏人对自然界完全无能的尊命文化,也高出于商人假借鬼神、贪暴无耻的尊神文化”,原因就在于“尊礼文化多少承认被统治者有些卑贱人的权利,虽然这种权利是极其微小的”。(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人民出版社,1965年12月,第7、18、190-191、10、217、219、219-220、220-221、219页。)
    作为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的卓越史家之一,范先生十分重视阶级斗争理论,他在《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绪言》中指出“阶级斗争论是研究历史的基本线索”。(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人民出版社,1965年12月,第7、18、190-191、10、217、219、219-220、220-221、219页。)修订本《中国通史简编》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撰述的。范文澜先生对夏、商、周“尊命”、“尊神”、“尊礼”文化的比较分析就充分体现了范老的这一理论思想。另外,通过对三朝文化的比较和对其本质的归纳,古代文化发展的脉络跃然纸上,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儒、墨学说比较。春秋时期兴起的儒、墨是先秦时期的显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撰述通史所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墨子及其所创墨家学说”一节中,范文澜先生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墨家与儒家进行多角度的比较研究,用以揭示墨家学说不同于儒家思想之处,突出士人文化与庶民文化的差异。范先生认为,从总体上来讲,儒、墨两学说与统治阶级利益关系不同。“儒家最高理想是周公相成王。大儒做国君的卿相大夫,小儒给富人办丧事,自己家里人跟着去吃酒饭,过着寄生虫的生活。儒家利益与统治阶级完全一致,两者间妥协合作是很自然的。墨家与统治阶级利益并不一致,统治阶级为了要利用墨家,作暂时的勉强的有限度的让步,墨家对统治阶级则是忠实服务,竭尽心力,成为最驯服的仆役。”(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人民出版社,1965年12月,第7、18、190-191、10、217、219、219-220、220-221、219页。)正是因为与统治阶级利益关系的不同,墨家对儒家进行猛烈攻击,但墨家依然不曾得到卿相行道的机会,而儒家虽受攻击,依然为国君贵族所尊重。范文澜先生在后面的其它篇章中,从阶级对立统一的法则这一哲学原理出发,分析了为什么儒、墨均为显学,而儒家学说成为汉以后长期封建社会的政治指导思想,“墨学中绝”的原因所在:“墨家只看统一面,放弃斗争性,劝告两大敌对阶级在同一性上实行尚同兼爱。这种学说自然只是一些天真的幻想。”儒家则不同,“主张用礼来节制对人民的剥削,借以和缓阶级间的斗争性;主张仁民爱物,尚德缓刑,借以扩大阶级间的同一性。……儒家学说比起道墨两家来,较为接近对立统一的法则,也就是较为接近社会的实际。”(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第118页。)
    范文澜探讨儒、墨两家学说的对立,其社会基础在于他们各自所代表的士与庶民不同的社会阶层,并具体地对比分析两家学说主张的异同。
    等级观念的同异。孔墨都持有等级思想。范文澜分析说:“孔子主张复西周之古,按照周礼所规定的等级分配生活资料,这自然是一种空想。墨子也承认贵贱的等级,以为天子、三公、诸侯、卿、大夫下至乡长、里长、家君(家长)各级正长,都是有智慧有威权能统一是非表率万民的贵人,万民则是贱者愚者。但墨子主张选择贤良为正长,并复大禹之古,要求各级贵人学大禹过着与万民同样勤劳菲薄的生活,放弃剥削的权利。这更是一种空想,永远不会得到统治阶级的采纳。”(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人民出版社,1965年12月,第7、18、190-191、10、217、219、219-220、220-221、219页。)
    天命观的同异。首先,孔、墨都尊天命,但对鬼神态度不同。“孔子尊天信命远鬼神,天子得祭天,庶人只许祭户神或灶神,祭鬼只许祭父母。墨子尊天非命信鬼神,主张人无贵贱,都有权祭天和众鬼神。”其次,“天子代天治民,儒墨意见略同,可是儒家说天命既定之后,下民应该服从,不许怨天尤人。墨子以为上天鉴临下民,按照下民的利或害,随时对贵人行施公平的赏罚,绝无不变的命运。儒家信天命,所以鬼神不灵。墨家不信命,所以鬼神也能赐福降祸。”第三,他们对庶民地位的认识不同。“儒家认庶民最贱。墨家以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臧获(奴隶)也是人,在上天看来,凡是人都应该兼相爱,交相利。”第四,在天命观的影响与作用方面,两学说存在不同的看法。“儒家的天是静的,保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表现上天意志的是命。墨家的天和鬼神是活的,似乎真有极大的权能,赏善罚恶,保护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墨子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天和鬼神的赏罚上,……想借鬼神的威力,说服王公大人行善政,结果只能是麻痹庶民的反抗性。”第五,对其政治统一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孔墨都要求中国政治上的统一。孔子年代较早,周礼在诸侯国多少还有一些约束力,因此主张从周尊王,复兴周道,诸候国各保现状。墨子时周天子已经完全失去政治上的作用,看不出谁是统一者,因此主张上同于天,楚越齐晋四大国各保现状,等待上天选择有德利民的国君为天子。”(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人民出版社,1965年12月,第7、18、190-191、10、217、219、219-220、220-221、219页。)
    范文澜对儒、墨两家的比较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内容,学术研究切忌笼统、含糊和肤浅。范文澜对夏、商、周三代文化和儒、墨两家学说的比较和分析,可谓视野开阔、周到细密、鞭辟入里,在对古代思想文化比较研究上,堪称典范之作。很显然,著者的论述贯彻了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体现了对古代思想学说全面而准确的把握,而在比较研究方法的应用上却很灵活,对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分析,是纵向比较研究,从而很有说服力地证明由刚刚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早期封建社会不同社会阶级,反映在文化上的成熟程度不同、总体价值观念和取向不同。对儒、墨两家的分析,则是同一社会历史阶段的横向比较研究,儒、墨在东周时期同为显学,孔子和墨翟同为古代杰出的智者,他们在博学和创立有影响的学说上是相同的,但因其代表的社会阶层不同,因此决定其政治思想、等级观念等方面的对立和差别,最终决定一个受到历代尊崇、一个消绝中断的历史命运。
    中国古代文化渊源久远,灿烂辉煌,对全人类文化作出了伟大贡献。范文澜熟练地运用唯物史观原理,擅长于对古代思想学说进行恰当的比较研究,无论对阐发古代文化的发展脉络,或对古代思想家、学问家学说的丰富内涵和价值评判上,都有十分精到的论述,大大推进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是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宝贵的思想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地、深入地发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