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2)
二 20世纪是和平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其最明显的特征是,随着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 逐步形成,世界的整体性发展不断加强,和平运动越出欧洲而发展成为世界和平运动。 但是,20世纪和平运动的发展也并不是平衡的,它仍然以欧洲为其中心。从历史上看, 欧洲曾是战乱频仍的地区,各国人民深受战争灾祸的荼毒。因此,欧洲人民有着要求和 平、反对战争的传统。二战以后,欧洲又处于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美苏交火,欧 洲必定首先遭殃。这种特殊的地缘政治使欧洲各国人民对战争和和平问题特别敏感。因 此,20世纪的世界和平运动是以欧洲地区为中心的。 3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开始的标志是阿姆斯特丹--普莱耶尔运动。这次运动是有两个 著名的大会组成的:一个是1932年8月阿姆斯特丹世界反战大会;另一个是1933年6月在 巴黎召开的欧洲反法西斯大会。这两个大会联合成立了世界反战和反法西斯委员会。在 该委员会的领导下,反法西斯反战运动在世界各地普遍展开。1936年9月在布鲁塞尔召 开的国际和平运动大会是30年代影响最大的保卫和平会议。这次大会由英国和平运动领 袖西尔勋爵和法国激进派人士、前航空部长戈特共同发起。会议期间,整个布鲁塞尔沉 浸在一片热烈的和平气氛中,世界各国的报刊连续不断地报道大会的情况,产生了巨大 的社会影响。这次大会盛况空前,它标志着3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达到了顶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呈现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 约在欧洲地区重兵对峙,身处美苏双方战略重点的欧洲各国人民对此感受尤深,他们唯 恐再次被卷入一场既无法控制又必身受其害的浩劫。这种担心爆发战争特别是以欧洲为 战场的有限核战争的心理状态,是欧洲和平运动在战后高涨的重要因素。 在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中,全球性的国际和平会议都是在欧洲召开的。1950年3月15 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了有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世界和平会议,并发表了著 名的《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 在《宣言》上签字。1955年6月,有大批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参加的反战世界大会在赫尔 辛基举行,有90个国家的近2000名代表参加。会议成立了三个一般委员会:即裁减军备 和原子武器问题委员会、军事集团和安全委员会、民族主权和和平问题委员会。大会决 定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掷原子弹的一天--作为反对原子武器的斗争日。从此,世 界和平运动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有步骤地发展道路。 在8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中,从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大西洋沿岸到乌拉尔山脉 ,数以百万计的人走上街头,反对两个超级大国在欧洲部署新式导弹。欧洲国家的反核 和平运动来势之猛、声势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是欧洲历史上所罕见的。在西欧,和平 运动的活动形式一般有示威游行、静坐、和平进军、请愿抗议、签名呼吁、和平集会, 连成反核人墙或人链(有的长达100公里),还采取封锁军事基地、包围兵营、切断军火 运输线、阻塞军事要道和港口,在核基地的附近安营扎寨示威等,参加者多达十几万、 几十万,社会影响十分广泛。在北欧,和平运动表现为同传统民间活动及文体活动相结 合的多种形式。仅1983年10-11月间,北欧参加和平运动的群众就有数十万之多。在苏 联东欧地区,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和平运动(主要是以反美为目标的)。 随着北约在西欧部署新导弹日期的逼近,苏联国内1983年组织的和平运动达到高潮。仅 5月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行动周”活动的就有5000万人。此外,1983年6月捷克斯洛伐 克举行过20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民主德国于5月在波茨坦举行了有25万青年参加的和 平大会。匈牙利11月也举行了大规模的和平示威游行。罗马尼亚在11月进行了“和平接 力棒进军”活动,历时3个月,参加者达数百万。另外,欧洲地区的和平主义组织跨国 串连,采取联合行动。著名的“和平进军-81”行动,就有10多个国家的5000名“和平 进军者”参加。他们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出发,步行经过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最 后到达法国首都巴黎。这次行动前后40多天,行程1200多公里,在沿途经过的国家举行 了多次集会,广为宣传和平和裁军的主张。尽管欧洲各国的和平运动发展水平不一,斗 争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最终集中到一点,就是反对美苏争霸世界、反对美苏之间的核竞 赛。 三 战争是人类的公害,尤其是在现代核战争中,所有国家、阶级都将成为受害者。战争 力量的增强,威胁着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础。因此,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就成 为20世纪人类社会的一种群体行为。 3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参加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社会党人 、工党成员、自由党人、无政府主义者、宗教徒,还有工人、农民、学生、妇女、士兵 、知识分子等。参加1932年阿姆斯特丹国际反战大会的2244名代表就代表着3000万以上 属于不同社会地位、具有不同政治观点,但渴望和平,力求制止战争的人们。1936年的 布鲁塞尔世界和平大会,有35个国家的4000多名代表参加,他们代表着这些国家的750 个组织和40个国际组织。他们不分党派,一致赞成建立反战统一战线,痛斥各国统治阶 级推行军备竞赛和战争政策。 在3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中,法国、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等国的共产党联合社会 民主党、社会党等左翼政党建立了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应当说,从思 想基础方面看,3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中的主导流派是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下,共产国际以及各国共产党人号召建立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但是,在30 年代的和平运动中,还存在着国际主义、功利主义、基督教和平主义、非暴力主义等多 种思想流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是一次空前的浩劫,劫后余生的各国人民最关心的就是维护 世界和平。因此,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有识之士、知识分子、科学家及其他进步人 士积极倡导和平。“为和平斗争乃是目前整个历史时期的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当 前的伟大任务,就是团结……一切拥护和平的力量”[3](P29-31)。50年代的和平运动 是世界性的、群众性的、统一战线性的运动。这主要表现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具有 各种不同政治见解和宗教信仰及不同语言、各种不同社会阶层、从事各种不同工作的人 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为维护和平而斗争。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以签名为其主要特征。在 《斯德哥尔摩宣言》上签名者达5亿人之多,在《告全世界人民宣言》上签名者达6亿人 口以上,在1955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扩大会议发表的宣言上签名者达6.5亿人口以上。这 三次规模巨大的签名运动充分说明了和平运动的广泛性。 8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第一,和平正在向社会各阶层、各组织 团体、各种不同信仰和政治色彩的人士中扩展。参加运动的人们动机不同,背景迥异, 主张也不尽一致。因此,很难用某一种“主义”来概括整个运动的性质。难怪西方有人 称它是“一切主义的总和”。不过,反对美苏在欧洲部署新式核武器却是各种思潮,各 种力量的一个“聚焦点”。他们之中,有些人积极为活动筹集经费,有些人著书立说宣 传反核主张,有的不辞劳苦奔走各地进行组织和发动工作,使得和平运动波及各个领域 ,各个地方,因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同时,许多国家的和平运动还逐渐从分散走 向统一,从国内走向国外。这种强大的组织联系和舆论压力,对国际形势乃至各国政府 的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二,出现了一批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和平组织。例如“医生保 卫和平”,“律师保卫和平”,“学校要求禁止核炸弹”,“退休将领要求和平”等组 织。这一类组织的出现使和平运动吸收了新的成员。和平运动队伍及其职业基础的扩大 加强了它在各国的影响。同时,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新组织所具有的专门知识增加了和平 运动提出的要求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例如,医生和平组织开展的活动就从医学角度大大 提高了公众对核战争造成的后果的认识。第三,在各种生态运动组织的基础上出现了带 有浓厚和平色彩的政治组织--绿党。在8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中,一些主张维护生态 平衡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相继建立了“环境保护公民倡议联合会”、“反核电站行动委员 会”等生态运动组织,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绿党。联邦德国的绿党成立于1980年,它正 是在美苏两国之间的争夺使世界和平面临核战争威胁的背景下产生的。绿党外交政策的 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反对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绿党的崛起,从另 一个侧面说明了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深入性和广泛性。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杜鲁门回忆录:第二卷[M].北京:三联书店,1974. [3]美国人民保卫和平的道路[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1.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