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欧洲的移民问题与欧洲一体化(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宋全成 参加讨论

二、移民的社会整合问题与面向高技术人才的移民政策困境
    在今天欧洲联盟各国,都面临着移民的社会整合和引进高技术人才的困境问题。一方 面,大量移民的涌入,存在移民与当地社会如何融合的一体化问题,也存在与所在国家 的公民在工作岗位、福利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冲突问题。因而,社会大众的层面上有要求 限制移民的强烈呼声,这也是近年来欧洲联盟各成员国中的极右翼政党获得选民有力支 持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又迫使各成员国政 府在高技术领域有计划地引进人才,进行技术移民。就德国而言,近四十年来,有3000 多万外国人进入德国,同时有2100人从德国迁出。由于在2000年以前,德国的移民政策 中实行考虑血统的移民规定,因而,当苏联解体和东欧国家脱离苏联的控制后,上述国 家的有德国血统的人大量回迁德国,寻求政治避难者也不断增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 波黑战争的爆发,使得战争难民急剧涌向西欧,由于地缘上的关系,德国成为战争难民 逃往的重要目的地。同时来自欧洲联盟国家的合法移民和其他国家非法移民,也急剧增 长。一直到目前,德国已经成为一个地道的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其中外来移民占其总人 口的9%。拥有德国国籍的外国人口的国别比例是,土耳其27.9%,南斯拉夫10%,亚洲国 家11.2%,非洲国家4.1%,奥地利2.5%,欧盟国家25.3%,美国1.5%,波兰3.9%,克罗地 亚2.9%,其他国家13.2%。大量移民的存在,使移民的价值观、文化背景、生活方式、 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与德国人的上述方面产生差异和冲突,这就使得德国政府面临 一个严峻的移民社会整合问题。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移民对策,成为德国政府所面临的迫 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如德国新政府移民委员会主席Rita Suessmuth所说:“今天 的问题是欧洲各国将如何对待移民问题。它不仅涉及到是否允许移民,而且关系到控制 进程和融合问题。”[2](P46)
    如何对待日益增多的移民及其社会融合问题,德国政府的态度并不是始终如一的。研 究欧洲移民问题的专家、Osnabrueck大学的Klaus J.Bade教授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以 前,大量移民在西德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社会事实,这些移民生活在一个自相矛盾的 社会中。即生活在一个不是移民国的移民环境中。”但是,当时的德国政府没有给予应 有的关注,并且对此予以否认,在政治决策中排斥这一问题,行政管理时又忌讳提到它 。西德并没有制定出一项令人注目的大型计划来解决移民问题和融入德国社会的问题。 因为人们把它列入禁区,因此也无法规划它。[1](P41)在东德也是如此,移民被政府限 定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和空间,移民与东德社会存在严格的隔阂,移民区域成了社会的真 空。从历史上看,德国历来就有拒斥外国移民(包括各类专家人才)的传统,这一国家的 民族自豪感以及这一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使得德国无论是政治家、还是社会大众, 都不愿意接受外来的移民,20世纪90年代德国统一以后,这一情况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 改变。因而,与美国和瑞典的明确、主动、宽松的移民政策不同,德国政府的移民政策 通常是严厉的或是回避的。
    尽管如此,德国政府仍然不得不面临着移民所带来的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关于移民 ,这里存在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移居德国或在德国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应当如何与德国人和德国的主 流文化相协调,政府将采取下列两种态度的哪种:一是让外国的移民保持其原有的文化 传统和生活、工作方式,甚至形成一些有独特文化特征的移民社区,使德国成为一个与 美国相似的多文化的、多民族的社会;二是通过特定的移民政策,通过教育、培训、社 会援助等方式,使移民逐步了解、适应并融入德国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是德 国基督教民主同盟于2000年针对日益增多的移民问题而提出的新概念。显然,这一概念 最集中体现了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待移民的态度与对策。这就是,外来的移民应当 放弃自己业已形成的文化传统和生活、工作方式,而将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国度--德国 的文化,作为自己应当追求的文化。
    另一个问题是,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科学工程 人才和文化人才走出国门,移民到别的国家。不仅在美国、加拿大,而且在欧洲联盟成 员国--德国,面对日益紧缺的高层次的人才,德国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怎样的移民政 策?英国著名的作家和移民专家G.Pascal Zachary在2000年出版的新著《世界新公民》( “Die neuen Weltburger”)一书中曾这样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社会评论 家Randolphe Bourne在描述移民与美国的关系时认为,‘为了不陷入停滞不前的泥坑, 我们需要新的人民’。民族国家长时期以来都为自己的独立性而骄傲,他们自力更生、 自食其力,建立自己的工业,从自己的人民中培养各种专业人员。民族国家的当权者也 和老百姓一样,出于民族自豪感,也基于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对来访者、外国人和 外来移民是不可缺少的说法,长期以来一直是拒绝接受。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证明了 Bourne的高瞻远瞩:在今天的新经济时代,那些只相信本国能人,不承认外国移民是一 种财富的国家,必然会在经济上和社会上落后于其他民族。”[3](P63)这段评论与叙述 ,如果用在德国政府上,则是再恰当不过了。“以前,德国人对这样的想法总是谈虎色 变,似乎这是极其可怕的奇谈怪论。因为,德国几十年来的历届政府和政治家们都宣称 ,德国是德裔人民的国家,不是吸引人才和能人的移民国家。如今,他们终于看到,德 国只会从德国移民身上,从世界市场上‘购买’的专家身上得益。与德国在50年代到70 年代缺乏大量的德国重建的基本劳动力不同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在高技术领 域与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但是,德国固有的移民政策却将接纳外 国人看作是一慈善的行为,而不是一种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种必不 可缺少的策略。”直到2000年,德国当局几乎拒绝了所有企业关于从欧洲以外国家以及 从所谓的“第三世界”国家中输入软件编程人员的申请,其结果是,不仅国外的高技术 人才没有实现到德国工作和为德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目标,也使得德国的某些高层 管理人员,不得不流向国外。一个最鲜明的例子是,2000年德国快速发展的IT企业的Co nceptware,向政府提出了7名印度编程人才的工作许可申请,但遭到了政府的拒绝。该 企业又向加拿大申请居留权,并得到了批准。于是,该企业在加拿大开设了一家分公司 ,并派出了两位管理人员。这样,德国尽管保留了7个工作岗位,但是,却失去了7个人 的工资税,也失去了2个优秀的德国管理人员。显然,这对德国的技术更新和经济的持 续发展是不利的。对此,德国政府制定新的移民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