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现实间的选择(4)
3.从事道德重建的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不是对现实的社会进行批评和抗议,而是强调道德的传统救赎作用,向人类 展示一种更高的道德水准,指出一条通向新的共同生活秩序的途径。他们将和平主义者 比作一种“新的基督教派的原材料”,在引导人们去建立基督教社会主义共同体的过程 中,他们的生活应该像中世纪修道院神职人员的生活一样,在新的基督教社会中起到核 心作用。[2](P148-150)也就是说,在战争期间,和平主义者的真正作用,是在野蛮而 疯狂的世界中播撒新的文明种子。如果他们这种文明种子不能对病态的世界产生立即的 效果,和平主义者就应该把这项工作引向长远的未来。他们期望,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 和个人人格影响,总有一天能够将世界从毁灭中拯救出来。 虽然从事这种道德建设的和平主义者人数不多,但他们的行动代表着战争期间和平运 动的一个新趋向。他们努力的结果,是一批农业共同体的建立。一些感觉到不能适应于 以农业为基础的共同体生活的和平主义者,也被劝说通过建立共享收入的生活来同朋友 们培养起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理想化的和平主义者试图于战争之中建立起一个新的基督 教社会。[10](P79) 参加农业共同体的和平主义者主要是三种人:确实热衷于与其他人在农业生产中合作 的人;企图逃避现实的人;战争时期希望找到一份工作来维持生计的人。共同体的规模 从几十英亩到上千英亩不等,这些土地大多数是较为富有的和平主义者出资购买的。 东安格里亚(East Anglia)的埃美斯特共同体(Elmsett Community),是个只有41英亩 土地的农场,大约有12个和平主义者在这里劳作和生活,但他们的宣言却冠冕堂皇,颇 具道德诱惑力:“为着一个建立在兄弟原则和人类合作基础之上的新秩序奠基,我们将 抛弃旧秩序中的个人主义,而这只有通过不为个人的利益而为全体利益的劳动以及共同 享有财富的生活才能实现。这样,个人的野心由于更高理想的追求而消逝。从商业主义 的偏颇影响中获得解放的人格将会在对那种理想的追求中升华。”[2](P151) 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建立在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没有剥削压迫、充满田 园诗情趣的乌托邦理想。刚开始一段时期,大家对这种新玩艺儿的热情很高,能够很好 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或是刻意将自私心掩藏起来,共同体生活较为和谐平静。但随着时 间的流逝,新鲜的感觉没有了,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各种自私弱点开始暴露出来。比如北 德文郡(North Devon)的罗纳德·邓肯共同体(Ronald Duncan's Community),其成员不 断寻找机会以逃避脏活重活,对集体的利益和财产不甚关心,结果,猪栏没有人打扫, 劳动工具没有人修补或是被随便丢弃;奶牛的挤奶不及时,劳动时偷工减料。邓肯试图 对这些现象加以管理,以保证共同体的正常运转。但他很快受到指责,说他像特务一样 窥视别人的生活和工作,这与共同体的真正精神相对立。那些充满理想主义的年轻和平 主义者,不愿接受任何外在的强制和纪律规章的约束,他们认为,一个人的良好行为, 只不过是自我压抑的表现。邓肯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那些被称作“自由骑手”(FreeRiders)的食客们。他们慕名而来,吃喝都由共同体包下,走时分文不给。这是一笔沉 重的负担,几乎把共同体压垮。最后,邓肯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实验看来 是失败的”。[11](P249)当然,其他共同体的情况也一样。英国和平主义者重复了他们 的前辈欧文在前一个世纪的失败经历。“最好的思想者,往往是最不成功的实践者”, 大抵如此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战争现实,英国和平主义者修正了30年代坚决反战的立场, 基本上采取了与政府合作的态度,至少没有妨碍政府的战争努力,这与他们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中的表现是有所不同的。他们的和平信仰,表达了一种人类的美好追求和愿望, 但完全脱离社会实际,因而只会碰得头破血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不是和平主义 者改造了社会,而是社会改造了和平主义者。战争期间各种血腥大屠杀事件的逐渐暴露 ,具有毁灭性效果的核武器的威胁,现代国家对市民社会控制的加强以及东西方之间的 冷战,使和平主义者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的传统信仰,非暴力立场适应于对付专制独裁 吗?个人拒绝卷入战争在多大程度上能影响核战争?和平主义者的结论是悲观的,前景似 乎一片黑暗。其影响是已经被大大削弱了的和平运动进一步瓦解,在很长时间里再也听 不到英国和平主义者的声音。 【参考文献】 [1][英]罗纳德·W·克拉克。罗素传[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2]奎多·格略里沃德,彼得·V·d·邓金。20世纪的和平运动:成功与失败[M].纽约 :埃德温出版社,1994. [3][美]拉塞尔·韦格利。美国陆军史(丁志源等译)[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 [4][英]马丁·西德尔。1914-1945年的英国和平主义:一种信仰的解释[M].英国:牛津 大学出版社,1980. [5][美]特尔福德·泰勒。慕尼黑:和平的代价(上)[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6]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8. [7]艾普里尔·卡特。和平运动:1945年以来的国际抗议与世界政治[M].伦敦和纽约: 朗曼出版公司,1992. [8]蒙哥马利。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郑北渭等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62. [9][英]R·巴克尔。良心、政府和战争[M].伦敦:罗特里基与凯根·保罗出版社,1982 . [10]A·里格比。和平中的生活[M].布里奇波特:棱镜出版社,1988. [11]R·邓肯。孤岛人生[M].伦敦:哈特·戴维斯出版社,1964.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