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战后美欧关系发展演变及欧洲联合一体化问题(3)
此外,从战后欧洲诸国自身现实处境看,也需要美国鼎力相助,美国也欲意借机采取 灵活的外交策略,见机行事,推波助澜,酝酿对欧政策态度并制定实施具体的援欧计划 。两次大战的后果之一是欧洲诸强国丧失了原有的强劲,失掉了其占据数百年的世界政 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唯有苏联相对强大起来,面对美苏两极大国的崛起及其欧洲 自身的政治危机、经济崩溃,社会动荡不安的困境,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已不可能单独 依靠本国的力量克服困难,恢复经济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和影响。社会主义苏联却 日臻图强,成为欧洲最强大国,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形成,两极对抗愈演愈烈,欧洲形势 令(西欧)各国忧虑。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肇源地,战后问题并未解决彻底,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祸 患依存。这一切使欧洲部分有识者,包括相当部分人是政治活动家、实干家、政府领导 人,有人称之为“欧洲联合派”,对欧洲的发展前景趋成共识:“只有联合一致”,“ 建立统一的欧洲”并同时寻求某种方式与美国合作,才能对付来自东方的“共产主义威 胁”;通过联合的方式将“战争狂族”德国拉入“联合体”以防军国主义和民族复仇主 义。在此种共识推动下,“欧洲联合思想”形成了个人而非政府作用的派别。如早在一 次大战后的法国的外长白里哀,1928年倡导《巴黎非战公约》旨在维护欧洲和平;二战 间丘吉尔(1942年)及二战后期一些教派领导人、政治家诸如法国的罗贝尔、舒曼,德国 的阿登纳,意大利的德加斯贝利,英国外长贝文等[9](p.156-157),其中著名的是法国 (后来的外长)让·莫纳。这些人有的主张从政治制度建立“统一的欧洲”,有的倡导搞 经济上的部门、行业联合等。但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一举不同于近代史上倡导欧洲统一的 思想家们的理想主义或空想家,而是逐步成为实干家和政治家,他们论证有理,实干得 力,奔走呼号,警示:“欧洲战后要避免重蹈1919年的覆辙,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 起来……,否则,只能导致复仇主义的复活[10](p.337-338)。丘吉尔在二战期间就提 出“欧洲联合”的主张,建立“欧洲合众国”的设想[3](p.29)。在激烈的欧洲鏖战间 ,即1943年3月在欧洲召开了第五次“泛欧大会”,主张战后建立“欧洲联盟”。不过 真正有意义的“欧洲联合统一”的实质性进展是1948年5月在海牙召开的“欧洲大会” 直至1949年成立的“欧洲委员会”,此后,欧洲的“统一联合”才从平民思想运动及个 人派别活动发展成为政府的对外政策政治运动。 这些有代表性的欧洲统一思想及欧洲现实的发展,当时引起了美国外交战略,政治家 ,政府领导人的观注,于是一种运筹由来已久的“与欧洲合作方式”的“欧洲中心”战 略,经由态度到制定政策,逐步表露,形成出台了。战后美国对欧关系主要表现为对“ 欧洲一体化”的政策态度的发展及其演变。 其态度:表现为由暂短的不明显,到明朗公开支持并介入“欧洲联合”、推动“一体 化”的发展。 其政策:表现为“总体上的支持”却又是在有条件限制的双重矛盾中支持、推动“欧 洲一体化”。 (一)战后初期,美国持消极、不明朗地配合“欧洲统一”运动,旨在顺应历史合力。 时因1945-1946年间大战即将接近尾声,冷战已在酝酿,但美苏关系尚未发展到公开对 抗,美国不愿公开支持西欧联合,以免激怒苏联,其态度是:不首先发难突破“战时联 盟”的极限。 (二)继而积极明朗地支持欧洲联合,1946年3月借丘吉尔之口发表演说,降下资本主义 阵营的“铁幕”公开反苏。从1948年3月签订布鲁塞尔条约,组织《西欧联盟》发展到1 949年4月大西洋联盟的建立,并导至了与之相对峙的“华沙条约”组织,两大集团对峙 局势在欧洲形成。此后,美欧各国关系明朗而激进从政治、经济、军事及意识形态诸方 面尽其表现。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