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战后美欧关系发展演变及欧洲联合一体化问题(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方论丛》 张福财 参加讨论

(1)政治上:从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的“电报”透视出认为:“苏联的对资本主义 世界的敌视”是“出于意识形态和两种社会制度之因素”,向美国外交政策部门“公开 提出对苏联实行强硬政策”,即“遏制苏联的扩张”[11](p.440)以期软化苏联的“行 为举止”,同时建议美国利用“原子弹外交”[12](p.490-491),在与苏交往中“要(随 时)把原子弹装在侧兜或臀部的兜内……”。继1946年2月“凯南电报”之后不久,3月5 日丘吉尔就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美国密苏里富尔顿的威斯特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铁幕 ”演说。丘吉尔的“Fulton Speeches”态度更加明朗,与美国对欧政策并非偶然巧合 、公开宣布对苏冷战。此后步步升级,1947年3月17日抛出“杜鲁门主义”又把世界主 要指欧洲划分为“共产主义”,“极权政治”和“自由世界”两大阵营,不断申明强调 要把“欧洲联合”纳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的全球战略之框架内。杜鲁门主义标 志着国际政治局势进入冷战、核威慑--恐怖的和平时期,即东西方潜在的武力威慑、 和平对峙局面的形成。
    (2)经济上:制定“欧洲复兴计划”(1948-1952),即“马歇尔计划”。中心内容是经 济上“援欧发展计划”,但也不难看出,经济上“援欧”隐含政治目的,附加的条件 是政治上的,貌似“经援”实为控制拢络西欧,消弥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漫延,遏制苏 东社会主义势力西扩。西欧十六国欣然接受“美援”,联合拟定受援计划,一方面为恢 复战后满目疮痍、经济凋敝的欧洲;另一方面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抗衡苏联,并寻求与 美国合作,拉打并用、利诱威慑等手段,遏制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复活。
    (3)军事上:美国借‘马歇尔计划“以”援助“为由获得了许多国外驻军的权利和军事 基地。重点在欧洲,借援助欧洲、支持’欧洲一体化”之机,从中积极操纵、推动欧洲 的“安全防务一体化”,以增强美国的军事力量,扩大影响,为形成安全防务系统,暗 中撮合“西欧联盟”倡发组建美、加等国入盟的“跨大西洋欧洲防务”--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由此而引发了1955年苏联等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使整个东西欧处于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威胁之下。
    (4)意识形态上:早在1942年作为外交专家,情报战线的主导人物,艾伦·杜勒斯就表 达他的看法:担心“法西斯垮台以后可能出现……一个共产主义时期[13](p.217)。面 对苏联崛起,杜勒斯十分警惕,美国尽用一切宣传舆论,大肆宣染“共产主义”。“极 权主义”对“自由世界”的威胁,促发两种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公开对立,极力宣传冷 战思维,酿成西欧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与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互相敌视断交,频频发生危机 。
    若从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看,美国对欧政策可按以下几个阶段分析: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至1951年可为欧洲真正走向联合的启动期。1948年3月,英、法、 荷、比、卢五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成立了“西欧联盟”,这期间美国已经开始了经 济入手,(作为政府政策的马歇尔计划)以原子武器为后盾,建立大西洋防务体系--“ 北约”军事集团。政治上,美国的态度左右西欧,使受援国顺其自然,推动“欧洲趋 向统一”形势的发展;欧洲本身,于1949年5月成立了“欧洲委员会”,并在美国态度 、政策的影响下探讨欧洲联合道路问题。
    第二阶段:1950年“舒曼计划”--《法德煤钢联营草案》的提出,经过1951年至195 7年这一期间马歇尔援欧计划实施完结,欧洲迈开了经济联合的第一步,使欧洲严重遭 战争破坏的经济建设迅速恢复到战前的基本生产能力,并近乎战前的生产水平。期间美 国向西欧“输血”贷款近130亿,实现了使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第一个目标。同时欧 洲本身(主要是西欧)--德、意、法、荷、比、卢六国在1950年“舒曼计划”的导发下 于1951年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了煤钢联营共同体,进而发展到1957年3月又签订 了《罗马条约》,成立了以煤钢联营为基础的“欧洲经济共同体”,进一步推动、发展 了经济合作,夯实了美国与欧洲政治合作偶于经济合作之中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