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与“西学中源”说的关系及命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界》 汤奇学 参加讨论

廖平说,康有为的《孔子制考》祖述了他的《知圣篇》,“而多失其宗旨。”(注:寥平:《四益馆经学四变记·二变记》。)事实正是如此。《知圣篇》大讲孔子为素王, 受命制作。但是廖平反对学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他说孔子未生之前,中国“君臣上下尊卑之分,甚为疏略,大约与今西人相等。”孔子对此不以为然,遂定“新制,细为分别,故礼以定嫌疑,辨同异为主。《春秋》于大夫、诸侯尊卑仪注,极为区别。”又说:“孔子特建纲常,以拨其乱,反之正。‘百世以俟’,正谓此耳。”(注:寥平:《知圣篇》,李耀仙主编:《寥平学术论著选集》(一),巴蜀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219页。 )而康有为却说孔子主张平等、民主,和廖平之说恰恰相反。梁启超指出,康有为和廖平等“所治同,而所以治之者不同。”廖平等拘于《公羊》之例,不能放开眼光深探其中微言大义,“故还珠而买椟”,仅得其表,不能得其真谛;康有为“惟究于义,故藏往而知来(注: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饮冰室文集》第7卷,第99页。)。”所谓“知来”,就是看到孔子所预示的社会未来发展。还指出康有为与以往的今文经学家对“改制”有不同的解释:“近人祖述何休以治《公羊》者,若刘逢禄、龚自珍、陈立辈,皆言改制,而有为之说,实与彼异,有为所谓改制者,则一种政治革命社会改造的意味也。故喜言‘通三统’,‘三统’者谓夏、商、周三代不同,当随时因革也。喜言‘张三世’、‘三世’者,谓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愈改而愈进也。有为政治上‘变法维新’之主张,实本于此。”(注: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饮水室文集》第34卷,第57页。)可以说,廖平等是作为经学家研究今文经学;康有为是作为思想家、政治家利用今文经学。梁启超说康有为利用经学有“高尚之目的”:“绌君威而申人权,夷贵族而尚平等,去内竞而归统一,革习惯而尊法治。”(注: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饮冰室文集》第7卷,第99页。)即要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章太炎、谭嗣同等也看出康有为讲今文经学的真正用意。谭嗣同说:“然今之鸿生硕彦,争趋乎此(《公羊春秋》--引者)而腾空言,其意不在乎稽古,盖取传中之片言只字而引为说,欲假之以行其道,此固经义孳荫而冀有以辅时及物,则贤于之抱残守缺而翦翦沽名者远矣。”并指出“固时会使然”。(注:谭嗣同:《致唐绂臣》,蔡尚思等编:《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28页。)
    显然,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在经学上没有什么价值,和今文经也没有什么实质性关系,他不过是借用今文经学的语言传布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哲学。
    “托古改制”论和“西学中源”说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并非偶然。“托古改制”论和“西学中源”说,特别是洋务运动时期的“西学中源”说有大致相近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及相近的目的。
    洋务运动时期,虽有少数明达之士倡言西学,但是,整个社会的保守风气仍有固结不解之势,敌忾替代了理性思考,一般人“闻西洋好处则大怒,一闻诟诃则喜,谓夷狄应尔。”士大夫也是如此,“语及洋人则大憾,见洋人机器所以致富强者则益憾。”(注:郭嵩焘:《复姚彦嘉》,《养知书屋遗集》第11卷。)守旧势力如此之大,以至“喜闻谈洋务之言”,要“冒险负谤”,(注: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16卷,第30页。)重视西学之士被社会目为“名教罪人,士林败类。”(注: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72页。)旧派攻击新派的主要理论武器是“夷夏之防”论。例如通政使于凌辰说,以西学为难能,必将“举所谓礼义道德廉耻大本大原令人一切捐弃”,“直欲不用夷变夏不止!”(注:《通政使于凌辰奏折》,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1册,神州出版社,1953年版,第121页。)于凌辰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学西方,开风气,必然会冲击中国传统的道德原则、价值观念,最终会使封建思想体系解体,这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好事。但其时新派决没有勇气敢于公然向“夷夏之防”之类旧教条挑战,而且在主观上他们还是旧封建思想的拥护者。既要学西方,又要符合“夷夏之防”,于是“西学中源”说应运而发展而流行。新派赋于“西学中源”说的主要任务是“正名”。张自牧说:“名之为西学,则儒者动以非类为羞,知其本出于中国之学,则儒者当以不知为耻。是在乎正其名而已。”(注:张自牧:《瀛海论》。)其所著《瀛海论》《蠡测危言》旁征博引,证明西方各学分别源自中国某书。这二部书产生较大影响,为不少人津津乐道。商人出身的郑观应批评士大夫们:“自居学者,而目不睹诸子之书,耳不闻列朝之史,以为西法创自西人,……噫,异矣。”“不知我所固有者,西人特踵而行之,运以精心,恃以定力、造诣精深、渊乎莫测,所谓礼失而求野,此其时也。”(注: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郑观应集》上册,第274页。)郑观应在工商界有相当号召力。宋育仁是正途出身,是士大夫阶层中人,著有《时务论》、《采风记》,把学习西方和“复古”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取证于外国富强之实效,而正告天下以复古之美名,名正言顺,事成而天下悦从,四海无不服。舍此而再思其次,则无策以自救;因此则拨乱而反治,转败而为功。”(注:宋育仁:《时务论》。)就是说,学习西方既不违背“夷夏之防”,又符合祖先的传统;而不学习西学便是数典忘祖,不遵古训,是儒者之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