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主动提出同苏联订约与《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 1940年7月2日,日本驻苏大使东乡茂德在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会谈时表示,日本希望同苏联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与相互尊重领土完整。日本大使认为,日苏关系要保持稳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如一方遭到来自第三国的进攻,另一方将不帮助进攻者。日本政府认为,目前两国签订这样的协定是适宜的,希望尽快商谈。东乡说,“日本希望苏联方面自愿地放弃向重庆政府提供援助。日本希望达成这样的谅解。”莫洛托夫说,“现在对苏联来说,这个问题不是迫切问题,因为现时关于援助中国的各种议论都是没有根据的。假如苏联帮助了中国,那么中国就不会处于现在所处的那种情况了。苏联有自己的需要,并且现在苏联正忙于确保自己国家的国防需要。”东乡希望就此问题照会日本。莫洛托夫回答说,苏联的对华援助“也与经济利益有关,因为苏联从中国得到了有色金属”。至于交换照会,认为不合适,但“莫洛托夫同志再一次重复说,如果我们现在援助了中国的话,那它就不会处于现在所处的情况了”。东乡仍希望苏联政府就交换照会的建议给予答复(注:苏联对外政策档案馆(АВПСССР),全宗06,1940年,目录2,案卷14,2(29),第95-106张。)。1940年8月5日日本驻苏大使东乡拜会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时,声称以近卫为首的日本新内阁希望尽快缔结日苏中立协定,请求迅速研究他较交的协定草案并给予答复(注:苏联对外政策档案馆(АВПСССР),全宗06,1940年,目录2,案卷15,第3-5张。齐赫文斯基著:《1941年苏日中立条约的缔结》(С。Л。Тихвинский,ЗаключениеСоветско-японскогопактаонейтралитете1941),苏联《近现代史》杂志1990年第1期(НовαяuновеǔшαяuсmорuяNo。1,1990.)。 1940年8月14日,莫洛托夫召见东乡大使,在交给日本大使的公文中特别指出:“苏联政府重申:对于日本政府提出的缔结苏日中立协定的主张表示赞同,如果此主张正如本年7月2日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向日本大使东乡先生所声明的那样,不仅考虑到日本的利益,而且考虑到苏联的利益的话。”(注:苏联对外政策档案馆(АВПСССР),全宗06,1940年,目录2,案卷15,第63-79张。转见齐赫文斯基著《1941年苏日中立条约的缔结》,苏联《近现代史》杂志1990年第1期。) 中国驻苏大使邵力子说,在这里呆了4个月,苏联对中国的实际援助在这段时间停止了(注:维辛斯基与中华民国驻莫斯科大使谈话中所谈的苏日关系和苏联实际援助中国问题(摘自维辛斯基日记,1940年10月17日),俄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АВПРФ):0100号全宗,24号目录,5号案卷,196卷盒,第34-35张。)。1939年12月“国联”理事会因苏芬战争开除苏联时,中国代表投了弃权票,苏联表示极大的不满,并停止了对华军事援助。这件事显然促进了苏日之间的缔约谈判。不久,《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法西斯军事轴心形成,德国承诺为促进日苏关系进行斡旋。 1940年10月30日,新任日本驻苏大使建川美次同莫洛托夫会谈时表示,日本政府希望同苏联缔结与1939年8月23日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类似的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两国之间的所有争议问题应在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解决。建川美次认为,中立条约是不够充分的,因为它对互不侵犯问题说得不够清楚。当日本同德意缔结三国军事同盟之后,日本政府认为同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是适宜的。建川美次送交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日方草案。与此同时,德国为了争取苏联与三国同盟合作,1940年11月12日和13日,莫洛托夫访问柏林时,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向莫洛托夫提出了一个条约草案作为今后谈判的基础。该条约草案如下: 以三国同盟参加国德意志、意大利、日本为一方,以苏联为另一方的协定 三国同盟参加国德意志、意大利、日本政府和苏联政府为在欧洲、亚洲及非洲各国的自然势力范围内确立有助于提高各国国民福利的新秩序,并对各国为达到这一目标所作的共同努力给以坚实基础,商定下列各项条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