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评《资治通鉴》褒美吴兢直笔写史(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铮甫 杨肃 参加讨论

“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④。张说出场,魏元忠知道二张兄弟此举的份量,有些沉不住气,抢先说:“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耶)!”对魏元忠的失态,张说给以适当回敬,“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这时,张昌宗迫不及待了,“从旁趣(促)说,使速言。”张说抓住张昌宗这个放肆行动,对武则天说:“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短短几句话,澄清了事实。张说态度的改变,出乎二张兄弟的意料,于是干脆把张说也一并包罗进去:”易之、昌宗遽呼曰:‘张说与魏元忠同反!’太后问其状,对曰:‘说尝谓元忠为伊、周;伊尹放太甲,周公摄王位,非欲反而何?’“作为有高度文史素养的张说,对付这种拙劣的诬指,当然不难,”说曰:‘易之兄弟小人,徙闻伊、周之语,安知伊、周之道!曰者元忠初衣紫(唐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臣以郎官往贺,元忠语客曰:无功受宠,不胜惭惧。’臣实言曰:‘明公居伊、周之任,何愧三品!’彼伊尹、周公皆为臣至忠,古今幕仰。陛下用宰相,不使学伊、周,当使学谁邪(耶)!”这个回答,虽很简短,但确既具体又得体,说清楚了他譬喻魏元忠为伊尹、周公的背景及原意,无懈可击,虽巨滑如二张兄弟亦元言以对了,弄得武则天也下不了台,只得说:“张说反覆小人,宜并系治之。”“他曰,更引问,说对如前。太后怒,命宰相与河内王武懿宗共鞫之,说所执如初。”
    事情僵持不下,朝议纷纷,“里巷恟恟”。台省官员接连上疏,为魏元忠、张说辨冤,认为:“元忠素称忠正,张说所坐无名,若令抵罪,失天下望。”有的甚至直斥武则天为“受佞之主”,指出,如“刑赏失中”,可能“人心不安,别生他变,争锋于朱雀门内,问鼎于大明殿前”⑤。朝廷舆论如此,加以武则天有时毕竟还能纳谏,能“泛延谠议,时礼正人”,“尊时宪而抑幸臣”⑥,魏元忠又是她自己一手拔起,武则天称帝初,在襄赞李孝逸诗平徐敬业兵变中立有大功,过去为周兴、来俊臣等酷吏诬陷,曾“前后坐弃市、流窜者四”,一次,在刑场上即将行斩刑之际,为武则天手诏赦免,其时魏元忠态度从容,毫无惧色,这件事颇带传奇色彩,在唐人小说中已有记载⑦。这次,武则天一怒之下,又将魏元忠下狱,但却拿不出一点可治重罪的证据来,终于,“飞语辩元忠之罪”⑧可又不能不了了之,“虽寤易之兄弟之谗”,然“重(难)违易之意”,只得“贬魏元忠为高要(梁)尉,戬、说皆流岭表”,均得以保全首领,得到如宋璟所预期的“其荣多矣”的较好结果。
    〔二〕
    以上这段生动、具体的记载,却不见之于官修正史《旧唐书》。《旧唐书》张说、吴兢本传均天上述宋璟激张说使证魏元忠及吴兢拒绝张说祈求修改《实录》二事,仅宋璟传极简略地记有其激张说之语。张说传记其证魏元忠事颇简略:“长安中……擢拜凤阁舍人。时麟台监张易之及其弟昌宗构陷魏元忠,称其谋反,引说令证其事,说至御前,杨言元忠实不反,此是易之诬构耳。元忠由是免诛,说坐忤旨流配钦州。“寥寥数十字,没有张说先曾许诺张易之诬证魏元忠事,更没有宋璟等规勉张说事,且文辞也颇粗疏,甚至含糊不清。宋璟传仅说到张说入朝廷辨前,“惶惑迫惧”,也无其曾经许诺诬证魏元忠之情节;魏元忠传甚至记为:“说初伪许之”;吴兢本传也甚简略,不仅没有上述不附权臣,直笔写史的动人事迹,竟连他有名的传世之作《贞观政要》都不提及。对这位忠于史职,“居职殆三十年”,勤于撰述的重要史家,却颇多贬辞,如称其治史,“末年论于太简”,“疏略”,“事多纰缪”,等等,简直像一个尸位素飨的不称职的昏眊史官了。《旧唐书》涉及此事之记载,与《资治通鉴》所记,如此相违,则《资治通鉴》所记,是否可信,颇值得简略地加以一番探究。
    司马光及其编写唐纪部分的主要助手范祖禹,在撰写这部分历史时,所据史料,除官修正史外,还参阅了大量卷秩浩繁,内容丰富的、杂史,以及有关的稗官野史、小说、笔记等。他们在辨别取舍史料上,态度十分严肃、谨慎,以求“不诬事实,近于至公。”即使对于新、旧雨《唐书》所记史料,也颇持审慎态度,不轻易相从。《旧唐书》叙述史实比较详细,保存史料比较丰富(特别是唐代前期人物列传部分),从《考异》中可以窥见,《资治通鉴》作者对其史料虽采摭不少,但指出其谬误之处亦累有所见。而对当时尚存之唐代各朝《实录》(武宗以后不完备,有的系五代、北宋初补修)比较起来,往往显得重视一些。对《旧唐书》所记史事,常一事参阅几种史笈的有关记载,参考几个出处,然后纂成。从唐纪部分则天后光宅之年(684)至长安四年(704)共四卷,二十一年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凡《旧唐书》及其他记载与《实录》相牴牾者,在研究比较后,采《实录》所记者较多一些。 胡三省置于这部分正事后的《考异》共一百另一条,其中共征引《实录》五十九条(除《则天实录》外还包括《太上皇(睿宗)实录》一条)。其中,采用《实录》所记的史实即有三十一条:兼采《实录》所记者十条;不取《实录》所记或直指其有误者仅十八条。一些重大事件,如武则天召庐陵王(中宗)于圣历元年(698 )返回神都(洛阳)的确切时间、具体情节,《考异》举出所参阅的书目计有《旧唐书·狄仁杰传》、《唐统纪》、《狄梁公传》等,但经过斟酌比较,“皆取《实录》为正。”此一百另一条《考异》文中,单以《旧唐书》与《实录》二书相参较者为二十六条,其中采《实录》所记者达十六条,取《旧唐书》所记者仅六条,兼取二书所记者三条,二书均不取,以其他记载为正者一条。如长安四年(704)十二月, 记宋璟审理张昌宗召术士李弘泰为其占相,“言其有天子相”事,《考异》指出,有关此事情节、时间之记载,《旧唐书》“宋璟、易之传自相违。”又如,万岁通天元年(696 )“春、一月,甲寅,以娄师德为肃边道行军副总管、击吐蕃。己已,以师德为左肃政大夫,知政事如故”条,《考异》说明此条系引自《实录》,并在引述《旧唐书·娄师德传》关于娄师德于“万岁登封元年,转左肃政御史大夫,仍旧知政事。证圣元年吐蕃寇洮州令师德与夏官(兵部)尚书王孝杰讨之”一段记载后指出,此记述颠倒了时间顺序,“按证圣年号在登封前,此《传》尤为谬误。”于此,足见司马光在核定史料之正误上态度之严谨,并可看出他对《实录》之重视远高于包括官修正史《旧唐书》在内之历史记载。由于司马光如此精审地鉴别史料,因此,《资治通鉴》对唐代历史事件记载之可靠程度,远高于《旧唐书》,虽仍不免在某些地方有所偏失,但总的说来,其真实程度是相当高的。
    《资治通鉴》在记述宋璟激张说证魏元忠事时,司马光未作《考异》说明此段记载何以不取《旧唐书》所记此事之理由,但是,粗加探究,可以认定,此记载当采自《则天实录》及《唐会要》。《资治通鉴》作者对《实录》之视已如上述,对《唐会要》于《考异》中亦偶有征引。《则天实录》虽非吴兢一人所撰(有的记载作与刘知几合撰;有的作与刘知几、韦承庆、崔融合撰;有的还署有岑羲等人之名,当系以宰臣监修署名),但刘知几卒后,吴兢还在继续修撰《则天实录》,在此以前(武则天身后),还与刘知几一道重新修改过,说明吴兢在修撰《则天实录》上劳绩卓著,确为保存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付出了巨大努力。而宋璟激张说事,吴兢则更明白表示此一事实为他亲笔所记,此一事件全过程之真实性,连张说自己亦不敢当面否认,只得私下阴祈吴兢改动,此亦足证此记载非吴兢之编造。司马光既主张“据实而言”,因此对维护、坚持“存信史”的原则,并有卓越成就的史学前辈刘知几、吴兢是十分尊重的,如在《资治通鉴》正文中破例特书刘知几之卒年(刘卒时已坐事贬安州别驾,是根本没有资格书卒年的,胡三省以此书法为“重史臣也”,这个看法是对的),并选载刘知几与吴兢之谏书各一篇⑨并不惜笔墨大书吴兢被誉为后世董狐,都不是偶然无因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