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叶调”名源考(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程爱勤 参加讨论

藤田丰八认为“叶调”与“斯调”是同词异译,好象仅凭二词在读音上可能存在的联系,就显得更加武断了。关于“斯调”,《南州异物志》称:“海中洲名也”。(22)在《宋书》、《梁书》、《新唐书》、《旧唐书》等书中均译为“师子国”,《大唐西域记》译为“僧伽罗”,(23)《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译为“僧可罗国”,(24)《岛夷志略》译为“僧加刺”或“僧伽刺”,(25)竺芝《扶南记》(26)和段成式《酉阳杂俎》(27)均译为“私诃条国”。一般认为,这些词都是梵文俗语Sihadipa或巴利语Sihaladipa的译音,(28),在《汉书·地理志》中译为“已程不国”。当然,亦有不同意见。冯承钧就认为“斯调殆指爪哇东南之一岛矣。”(29)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倾向于锡兰说的居多。
    关于“叶调”的词源争论就大了。伯希和将“叶调”之“叶”读作“yè”,其采取的是上古读法。藤田丰八则认为应读作“she”,采取的是中古音读法。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因为汉语史学界对于后汉时期应该划入上古音区还是中古音区,历来就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现时比较流行的观点是王力先生的划分。王力先生将3世纪以前划为上古期,3—12世纪为中古期,3—4世纪为过渡期。(30)这样,发生在132年的“叶调”入贡,便应属上古音区。可是,《后汉书》的作者范晔(398—445)是南朝人,主要生活在5世纪上半中叶,依此, 似乎又应将“叶调”归入中古音区来讨论了。
    值得指出的是,“叶”字除了“yè”和“shè”两个读音外, 还可以读作“协(xiè)”音。如在《后汉书·律历志》中称,“遂观东后,叶(xiē)时月正日”,《史记·天官书》称:“叶(xiè)洽岁,岁阴在未,星居申”。《隋书·音乐志》称:“叶(xiè)光是纪岁穷,征阳潜兆方融”,等。在这里,“叶”是“协”的古写形式。
    由此可见,仅凭音训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顾炎武称“叶调”与“叶柳”相通,因为“柳”之音可训为“聊”,这与“调”音相近,就不免有臆断色彩了。《说文解字》称“柳”为“力九切”,似确有“聊”之音素。可近人考证,该“叶柳”之“柳”应系“椰”之误写,因为柬埔塞地区根本不生长柳树。这在元人周达观所撰《真腊风土记》中有明确记载。可见顾炎武之误。
    3
    《晋书·扶南传》载:“其王本是女子,字叶柳。”《南齐书·扶南传》载:“其先有女人为王,名柳叶。”《梁书·扶南传》载:“以女人为王,号曰柳叶。”《南史·扶南传》载:“以女人为王,号曰柳叶。”这个扶南女王的名字究竟是“柳叶”还是“叶柳”,看来确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目前史学界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从先后时代顺序来讲,晋朝在先。似乎应以《晋书》为最早,但《南齐书》的撰者萧子显(489—537)是南北朝人,而《晋书》的撰者房玄龄(579—648)等则是唐朝人。《梁书》的撰者姚思廉(583至666)基本与《晋书》的撰作者同时。至于《南史》,是成书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的,比《晋书》与《梁书》又稍晚。这样看来,又似乎以《南齐书》所称之“柳叶”为最早了。又需指出的是,房玄龄等监修的《晋书》原来称作《新晋书》,只是在南齐人臧荣绪所撰之《晋书》等佚后才用今名的。学界认为,它大抵以臧荣绪《晋书》为蓝本,参酌诸家晋史,旁及小说文集及十六国史书等编纂而成的。这显然又比生活在南朝齐梁之际的萧子显又早了一点。这样又似乎应以《晋书》所称“叶柳”为是。由此看来,这确系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最起码现在是这样。因此,我们暂且按朝代顺序,以最早的《晋书》所载为是。
    关于“叶柳”一名的来源,伯希和认为是意译,(31)但问题是,不仅现在的柬埔寨地区不生长柳树,就是在柬埔寨历史上最为强大繁荣的吴哥王朝时期,亦不生长柳树。元朝人周达观在其所撰《真腊风土记》中明确指出,真腊“至若桃、李、杏、梅、松、柏、杉、桧、梨、枣、杨、柳、桂、兰、菊、芷之类,皆所无也。”(32)鉴于这种情况,伯希和更进一步认为,“叶柳”中的“柳”字,可能是“椰”字之误。(33)陈序经说,“我们知道,椰子是南洋随处可见的植物,而其用途又十分大。椰子的肉可以吃,可以制油,其汁可以解渴,其壳可以当碗子,作各种器皿,其外面的包皮可以做绳子,可以做扫巴,也可以当炊料。椰树可以当为木料。至于椰叶用途也是很大,可以用来织成席。杜佑《通典》与马端临《文献通考》林邑传说,林邑人,施椰叶为席。椰叶也可作其它用具,可以编为房顶,而遮太阳,避风雨。椰叶的生产极有规律,又很美观,在阳光下而尤其在月亮之下的椰叶,最能动人,最有诗意。”(34)英国学者海顿曾记叙了在“墨累岛”上的土人用椰子叶进行求雨活动的经过,“四张折叠的大椰子叶竖立着代表雨云,每一张叶子上有涂黑的一块以摹仿一片雨云的黑色,一二片下垂的椰叶拟降下的雨点。”(35)陈序经还以占婆历史传说中的椰子部落作为佐证,认为,“用一种繁殖最多用途极大的植物,去当作一种部落的名字,或是当为一个领袖的名子,是一种极有意义而合理的事。”(36)在《水经注》中就曾将“椰子”误写“柳子”。(37)话又说回来了,无论是“叶柳”(或“柳叶”)也好,还是“叶椰”(或“椰叶”)也罢,都不妨碍我们认为“叶调”之“叶”字源于此。这是以王名来替代国名,以表示其王对其国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统治权。这种现象在三国时期以后的史籍中是较常见的。《梁书·扶南传》中称,“吴时,遣中郎康泰、宣化从事朱应使于寻国,国人犹裸,唯妇人著贯头。”这里所称的“寻国”,就是指范寻执政的扶南国。又如《洛阳伽蓝记》载,“从扶南国北行一月,至林邑国。出林邑,入萧衍国。”(39)这里所称的“萧衍国”,就是指南朝萧衍所建立的梁王朝政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