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国近代考据学和王国维的“古史新证”(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吴怀祺 参加讨论

这里阐述了王国维学术的内容,并侧重从方法论上说王国维的学术贡献,把王国维考史方法当作是近代考据学的一个突出的成就。因此分析王国维考史的方法,认识近代考据学方法论的要点和特征,是必要的。
    王国维在清华学校研究院的讲义《古史新证》中,把自己的考史方法称为“二重证据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份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二重证据法的精神,在于用联系的眼光来看待各种不同的材料的记载,通过综合比较,考信释疑。
    二重证据法是近代考据学发展的产物,也就是王国维说的“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这可以从三点来说明,第一,如前所说,近代的考古发掘、科学整理资料工作的进展,各种新的历史材料,包括地下的和纸上的材料被发现,这给二重考史方法应用提供了条件。第二,欧洲学术思想的影响,这里包括实证主义思潮和其它学术思想的影响,因此近代考据学的方法论和旧的考史方法论相比,有了新的内容,就是可以理解的了,下面我们还要谈及这一点。第三,是清代小学的进展给王国维考史提供了便利,通过文字音韵训诂的手段把地下材料和纸上材料相互联系起来,进行比勘。梁启超说:“小学本经学附庸,音韵学又小学附庸,但清儒向这方面用力最勤久已‘蔚为大国’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十三》)皮锡瑞指出清朝经师有功于后学者三事之一,是“通小学”。“顾炎武《音学五书》,始返于古。江、戴、段、孔,益加阐明,是为音韵之学。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昌明许慎之书。同时有严可均、钮树玉、桂馥,后有王筠、苗虁诸人,是为音韵兼文字之学,经师多通训诂假借,亦即在文字音韵之中;而经学训诂以高邮王氏念孙、引之父子为最精,郝懿行次之,是为训诂之学。”(《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晚清民初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些学者研究获得的成果,为王国维的考史提供了条件。王国维指出小学是“学术沟通之林也。”(《观堂集林》卷六《两汉古文学家多小学家说》)分析王国维的考据学,可以看出王氏考史的生动气象远远超过乾嘉诸老的考史。但他是利用了前人在音韵文字训诂上取得的成果的。前人治音韵文字的联系、比较的思维方式也在他的二重证据法中体现出来。
    考察这样的历史背景,就可以看出王国维考据学方法论的时代特色,他的“治学之方虽有类于乾嘉诸老,而实非乾嘉诸老所能范围。”(《王国维遗书·序三》)
    王国维具体运用二重证据法考史,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首先,把文字的训释和史事、制度的考察结合起来。王国维说对历史材料的考订,应该是“考之史事与制度文物,以知其时代之情状。本之诗书,以求其文之义例,考之古音以通其义之假借,参之彝器以验其文字之变化,由此而之彼,即甲以推乙,则于字之不可释,义之不可通者,必间有获焉。然后阙其不可知者,以俟后之君子,则庶乎其近之矣。”(《观堂集林》卷六《毛公鼎考释序》)《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是他的史学代表作,他考定王亥为殷之先祖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考之篆文,说明《吕览·勿躬篇》中的王冰之“冰”字为“亥”字之讹,王冰即王亥。此由字形获释。《山海经》、《楚辞·天问》、《吕览》、《世本》说王亥为“始作服牛之人”,《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的是“仆牛”,而古无轻唇音,“服牛”“仆牛”是一件事,说明记载一致,此由古韵学上获释。再由制度上来考订,卜辞上的材料反映了对王亥的祭礼是十分隆重的。结合各种材料,论定王亥为殷之先王,而王亥“确为殷人以辰为名之始。”(同上卷九《殷卜辞中所见先公王先考》)
    再如《鬼方昆夷玁狁考》是他考史的又一名作。王国维把文献记载和小盂鼎、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金文记录结合起来,从文字学、音韵学上说明记载之间的关系,商周间的鬼方、混夷、獯鬻、宗周之季的玁狁,是“随世异名,因地殊名”,实为一族之称。另外一些材料上还有“畏”方等事的记录。王国维说:“……畏之为鬼,混之为昆、为绲、为畎、为犬,古喉牙同音也。畏之为混,鬼之为昆、为绲、为畎、为犬,古阴阳对转也。混昆与荤薰,非独同部,亦同母之字(古音喉牙不分),玁狁则荤薰之引而长者也。故鬼方、昆夷、薰育、玁狁,自系一语之变,亦即一族之称,自音韵学上证之有余矣。”(同上卷十三《鬼方昆夷狁考》)
    王国维没有满足文字学、音韵学上获得解释,他又考察各种材料中有关史事的记载,以及该族活动的地理范围,作进一步的论定,说:“故自史事及地理观之,混夷之为畏夷之异名,又为玁狁之祖先,盖无可疑,不独有音韵学上之证据也。”(同上)
    第二,重“目验”也就是重视亲见的事实。王国维强调“目验”的材料在考史中的重要性。关于“浙江”的的水名,《说文》认为“江水东至会稽山阴为浙江”,另外又有“渐江”。清人阮元作《浙江图考》,也是主此说。《汉书地理志》、《水经》等作渐江水,实际上,渐江即浙江。“浙”“渐”是一名之称。浙、渐系一声之转。王国维肯定了司马迁的记载,是因为“史迁亲上会稽,吴越诸水,皆所经历,所记不容有误。”他批评清儒信许慎之说,从而造成谬误。说他们“是末师而非往古,重传说而轻目验,吾不能从之矣。”(同上卷十二《浙江考》)
    又如,王国维考定“玨”与“朋”看出玨、朋二字,“玨古当与同读(音服),玨音与备通,故《齐侯壶》云:壁二备。备与朋本双声,又服、备古音在之部,朋在蒸部,之、蒸对转,故得相通。”他又疑古代的贝与玉皆以五枚为一系,二系为一玨,若一贝。但从字形、音韵上讨论,还不能算是“佳证”(《王国维全集(书信)》第272页)。以后他亲眼看到古贝的形状,“目验”古贝, 才断定自己的看法是对的(《观堂集林》卷三《说玨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