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05-1907年革命时期,托洛茨基在理论上没有否认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作用,但他却贬低农民的作用,看不到工农联盟在这次革命中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帝国主义已经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民族对立起来”,因此主要是无产阶级直接同资产阶级发生对抗;而封建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已经退到次要的地位。他在1905年说:“农民整个说来是一股暴动的自发势力”,⑥认为他们不能起多大的革命作用。 到了1906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第二阶段,农民革命运动四处蔓延,遍及许多地区。但托洛茨基在这一年写的《总结与展望》中仍然贬低农民的作用,说农民“在政治上愚昧无知,缺乏社会形式,幼稚和优柔寡断。所有这些本性和特点,完全不能为无产阶级的彻底有效的政策创造可靠基础”。⑦他还说,农民的小资产阶级性格和政治上的幼稚愚昧,他们的局限于农村的短浅眼光,他们的不理解世界政治联系和依存关系,都会为执政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策造成极大困难。⑧ 在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还可以从托洛茨基所宣传的“不要沙皇,而要工人政府”这样一个口号中看出他对农民作用的忽视。这口号最先是由左翼孟什维克帕尔乌斯提出来的,托洛茨基在1905年接受了这个口号。从表面上看,这个口号似乎还是革命的,实际上它是一个带有机会主义性质的口号,主张在革命胜利后建立不包括农民在内的“工人政府”。从这一口号中看不出农民的革命地位,妨碍无产阶级吸引农民参加革命。 与托洛茨基的观点不同,列宁在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充分估计到农民的作用,强调了工农联盟的必要性。他在1905年夏天写了《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书,论述了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关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的思想。列宁认为,“只有在农民群众加入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的条件下,无产阶级才能成为战无不胜的民主战士”。⑨“无产阶级应当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这就要把农民群众联合到自己方面来,以便用强力打破专制制度的反抗,并麻痹资产阶级的不稳定性”。⑩ 在1905年革命开始后不久,列宁并且提出了关于建立工人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及其政治机关(临时革命政府)的问题。他认为在俄国第一次革命时期里,当俄国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既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也不是马上就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而是要实行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联合专政。由于托洛茨基主张建立所谓“工人政府”,认为这个“政府的领导权应该属于工人阶级”,(11)所以他在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里反对建立工人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联合专政。 托洛茨基为什么要反对列宁的这个主张呢?据他说,这种联合专政“没有明确究竟哪个阶级掌握真正的专政这个问题……农民尽管在社会方面和革命方面占有巨大的比重,但是不能建立一个真正独立的政党,尤其不能把革命权力集中在这样一个政党手中”。(12)事实上,托洛茨基之所以要反对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联合专政,是由于他轻视农民的作用,否认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托洛茨基站在极“左”的立场上,宣传他的所谓“不断革命”论,主张跳过民主革命阶段直接搞社会主义革命,急于要建立工人专政。当时,他要求在俄国出现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实行“最坚决的具有革命的社会主义精神的阶级政策”,(13)要求无产阶级立即把消灭专制制度同社会主义变革联系起来。1905年11月他在《开端报》上著文说:“无产阶级实现民主的基本任务,直接为巩固政治统治而斗争的逻辑……向我们提出纯社会主义的问题”。(14) 不难看出,托洛茨基显然是忽视了革命的阶段论,试图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这两个革命的界限。根据列宁的观点;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一个链条中的两个环节”,是革命发展中的两个阶段;只有经过民主革命阶段才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二 上面我们谈到了在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时期托洛茨基的一些主张是同布尔什维克的路线方针相违背的。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而全盘否定他在这次革命中的活动和其他一些主张。在一些历史著作中往往对托洛茨基在这次革命中的活动和观点,未能作出全面的评价,只讲错误的方面,不讲正确的方面。列宁曾说过这样的话:“无产阶级既需要讲出活着的政治活动家的实情,也需要讲出死去的政治活动家的实情”。(15)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地来评述托洛茨基在这次革命中的活动。 应当说,当时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这个问题上,托洛茨基的态度是比较坚决的。他不但积极参加了1905年彼得堡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活动,而且后来还成为它的领导人,被人称之为这个苏维埃的“智囊领袖”。1905年11月26日,彼得堡苏维埃第一任主席格·斯·赫鲁斯塔廖夫-诺萨尔被沙皇政府逮捕。在11月27日的彼得堡苏维埃全会上选出由托洛茨基、德·费·斯维尔奇科夫和Л·А·兹雷德涅夫三人组成的临时主席团。(16)托洛茨基作为这个临时主席团的首脑,也就是彼得堡苏维埃的主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