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从德国国歌看德意志近代史若干特点(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德国研究》 任国强 参加讨论

这种有民族却没有国家的现状以及邦联的瘫痪状态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与欧洲统一的民 族国家所具有的光荣地位形成了强烈反差:法国以其古老政体的光辉,在继太阳王盛世 之后,又以拿破仑的征服活动为标志在政治和文化上执世界之牛耳;英国以统一的国家 意志,挟工业化浪潮的威力,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和商业帝国。反观德国:对外,德意志 同盟群龙无首,不可能实行统一的对外政策;对内,没有统一的法律,统一的币制,统 一的度量单位,关卡林立,大大影响和制约了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针 对这种分裂带来的严重后果,史学界著名的普鲁士学派领军人物、素有“讲台上的俾斯 麦”之称的特赖齐克曾发出令德意志人心碎的感慨:“我们还缺少一样东西--国家。 我们是唯一没有共同法律的民族,我们不能派遣代表参加列强会议。在外国港口,也没 有礼炮向德意志的旗帜致敬。我们的船只在海上航行,没有国旗,像海盗船一样。”( 注: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77页。)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下,热情呼唤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德意志民族国家逐渐 成为社会的共识。1815年耶拿大学生成立了以争取统一、自由为目标的学生社团(deutsche Burschenschaft),不久便几乎在所有德国大学都出现了这类社团,其座右铭 是“荣誉、自由、祖国”,在其于1817年举行的第一次全体集会上,代表们要求建立一 个以宪法和人权为基础的民族国家。1832年在著名的“汉巴哈”庆会上三万多名大学生 、教授、手工业者、市民和农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要求建立“自由、统一的 德国”。这一时期,费希特以其慷慨激昂的“告德意志民族书”、阿仑特(ErnstMoritz Arent)和雅恩(Friedrich Jahn)通过他们充满自由、统一激情的诗歌而成为家 喻户晓的风云人物。德意志人没有统一的国家故而愈加感觉到它的珍贵,这一普遍的社 会意识和民众情绪直接影响到了19世纪德国思想文化界的价值判断和取向,其显著特征 是后者自觉自愿地对统一和自由这一政治使命的承担。19世纪初、中期,要想对当时的 时代要求保持超脱态度已不可能,时代要求作家、思想家通过语言来创造一种民族统一 的美好前景和民族个性感,这些因素明显地影响了法勒斯勒本诗人的感情,这是一种对 民族分裂所带来巨大灾难的切肤之痛以及对国家统一强大的迫切希望。所以,“德国, 德国高于一切,在世间高于一切”这句日后引起诸多非议的诗句,原本的含义正是一个 爱国者爱他朝思暮想的统一强大的祖国甚于一切的感情流露,德国这一概念具有明确的 政治内涵,它在诗人心目中是一个统一和民主的德国,其所指是高于当时现实存在的、 既互相争夺又互相勾结的39个主权领地组成的邦联之上的、代表全民族利益的国家。法 勒斯勒本以简洁有力的诗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了民意,即那个时期德意志民众,特别是 自由派人士所怀有的争取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作者本人由此而成为德国1848年三月革 命开辟道路的最早和最有力的诗人之一。
    如果说法勒斯勒本对建立民族国家的呼唤表现了19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的话 ,那么有必要加以补充的是,诗人以及当时社会各界对民主自由的强烈呼声构成了另一 个不可忽视的特点。通观19世纪上半叶在德意志土地上出现的各种要求社会进步的努力 ,均与对民主自由的诉求结下不解之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推翻拿破仑统治的斗争 中,德意志的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统合成一体,以民主自由为目的的德意志民族运动之 所以力图实现国家统一,因为只有国家的统一,才能保证民众所要求的政治发言权和人 权。其它对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民间团体和活动,如大学生社团,歌咏大会,体操运 动会,“汉巴哈庆会”等等,其主题无一不是要求民族统一、自由和社会公正。如此看 来,“德国之歌”第三节对“统一、公正、自由”的呼唤,正是集中概括和反映了当时 社会各界,特别是作为社会变革中坚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现状不满、进而要求加以改变的 思想。至于19世纪下半叶俾斯麦驾着“铁和血”的战车辗过自由民主的旗帜而完成了统 一的大业,并不能否认民主自由的思想和实践在当时社会的普遍存在,这一存在构成了 德国19世纪宝贵的民主和自由的传统,是该世纪德国社会发展的另一重要特征。对此, 德国1848年资产阶级-自由主义革命便是有力的说明,这次革命后召开的德意志国民议 会是德意志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主自治的尝试,虽然其政治信念未能实 现,但它对德意志民族的感情具有深远的影响。民主自由的思想虽然受到压制,但不可 能从人们的意识中清除,1848年三月革命自由的象征--黑-红-金三色旗,成为推翻帝 制后魏玛共和国以及摆脱纳粹统治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旗,正是这一传统在现代的 发扬光大。
    毋庸讳言,“德国之歌”的第一整节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其字面内容是一种令 人热血沸腾、激情洋溢的民族感情的表露,而这种日后引起诸多非议的民族主义倾向又 构成了德国近代史上一个令人难以释怀的特点。对此,有必要结合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 代精神加以全面理解。首先,19世纪是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的时代,对民族身份或曰民族 同一性的强调,源自于法国大革命。民族观念在19世纪前后是欧洲各国向工业化转变进 程中的一个普遍的精神上的需要,并非特有的德意志现象,它更由于拿破仑的战争而得 以进一步增强。其次,德意志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是伴随着拿破仑对德国的征服而出现 ,是在统治与被统治的敌对中产生的,因此,德意志的民族主义诉求从一开始便在推翻 异族统治的斗争中打上了要求自由和正义的烙印,这与19世纪下半叶德意志民族主义所 表现出来的保守、独裁和扩张的反动本质不可同日而语,应加以区别对待。最后,对西 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德国浪漫派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它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产生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针对异族统治,正是德国后期浪漫派率先发起回归民族历史 本源、创造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努力并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形成新的时代精神。后 期浪漫派以文学为契机,努力追求重新发现民族历史以作用于社会现实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搜集整理民歌、传说、神话和艺术作品着手,它唤醒了一个长期四分五裂的民族的 强烈民族意识,使民众在广受欢迎的民歌和童话、神话中看到了一种重要的民族传统, 在同代人的觉悟中唤起了古老的德意志国家概念,并将这一复活的德意志属性变成一种 文化和政治使命的载体,成为一代人的追求。诗是反映民族精神的镜子,当法勒斯勒本 写下“德国,德国高于一切”的字句时,诗人同时反映了他那个时代德意志民族通过文 化建设而日渐形成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信以及渴望建立起与其丰富的精神文明相匹配的 强大国家的呼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