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而论,在纵向的比较上,美苏“黄金时代”在各自国家都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辉 煌。但是,其中必败的条件也很简单,那就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优化”现有事物上 。 美国自开国以来就实施自由市场经济。时至一次战后,出现了1920年经济危机。经济 惨跌,破产丛生,约至1921年底,全国出现了475万人的失业大军,破产农民已达45万 人。1923年,柯立芝任美国总统,1924-1929年间,史称“柯立芝繁荣”,即所谓“黄 金时代”。 柯立芝认为,“美国的事情就是做生意”,其政府就是“商业政府”。“柯立芝繁荣 ”是金融垄断资本家自由放任的平台,是股票投机者放纵投机的乐园。汽车、电力、无 线电、航空业及日用品业大批吸收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倡导管理科学的研究与应用。19 27年,福特A型汽车出厂成了轰动全国的新闻。柯立芝宣称,美国人已进入了“人类历 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事实上,在20年代中期前后,全国失业人数一直在300-400万 人之间。柯立芝“对美国农民问题却毫不过问,其实农民们早已被政府排除在20世纪20 年代的大繁荣之外了。”[4](P271,274) “柯立芝繁荣”在企业里强化利益主体刺激,在生产线上增加管理层次,膨胀无序化 竞争;而在工厂大门之外的失业大军却与日俱增。与商业息息相关的敛利企业机器隆隆 作响,而传统工业部门备受冷落。部分工业部门兴隆,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所有一切险 情都高密度地聚集在金融体系上。自1924年以来,美国人人在投机,穷人或富人,老板 或工人都在玩股票。银行经纪人贷出35亿美元。股票价格人为地攀升,不能不使信贷人 承担风险。金融风暴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联邦银行应该“急刹车”。1928年1月 ,柯立芝总统非但没刹车,反而踩上加速器。他一反先例,宣称“放款不多”,这就是 白宫为股票泡沫的持续膨胀打了保票。 1929年3月,胡佛入主白宫。他笃信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并深信市场自行调节是“ 万能”的。作为共和党人,胡佛在哈定政府和柯立芝政府执掌商业部长达7年半,对“ 自由放任”主义“抱着醉心的幻想”,并宣称,“今天,我们美国比任何时代的任何国 家都更接近于最后战胜贫穷。”[4](P278)然而时至1929年10月,震动资本世界的经济 危机倾刻爆发。过去人们稳如泰山的财富,被骤然间化为乌有而弄得目瞪口呆。当时纽 约街头流行的一首儿歌反映了其惨烈之状:“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响丧钟,华尔街发 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在20世纪20年代,同美国把经济上的“自由放任”绝对化完全相反,苏联逐渐把“高 度集中”绝对化。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杰出之点在于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与商品 经济(即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相结合。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是实行民主集中制 原则,“不能由上面规定统一的办法”。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由中央政府推行指令性计 划首先是由斯大林提出的。早在1927年,斯大林就提出:“我们的计划不是臆测的计划 ,不是想当然的计划,而是指令性的计划,这种计划各领导机关必须执行,这种计划能 决定我国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将来发展的方向。”[5](P280)由于多方面极为复杂因素的 负面膨胀,造成了苏联1927-1928年的“粮食收购危机”,也就是全国性的经济危机。 造成“粮食收购危机”的根本原因,正如列宁先前所指出的那样,“我们转入新经济 政策时做得过火的地方,并不在于我们过分重视自由工商业原则,而在于我们完全忘记 了合作制。”[6](P716)美苏“黄金时代”一个共生现象是重创农业与农民。1927年, 苏联农业人口占全国居民总数的80%。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普通税”,还得奉上“贡 税”。仅在1925-1926年度,国家通过剪刀差就从农业中得到10亿卢布,约等于下一年 度的全部工业投资。[7](P63-64)实际上,这种卡农业、挖农村的政策,有可能使国家 与农民发生决裂的险情,它甚至在苏联解体前也未得消解。 斯大林体制排斥市场,美国“黄金时代”排斥“计划”。罗斯福认为,美国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是由于缺乏计划造成的”,他的“新政”(New Deal),诸如“全国产业复 兴法就反应着这种计划的观点”。[2](P19、20)这里所说的“计划”,就是特指在自由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与社会,进而获得政治效能,这是对完全自由放任的否 定。以后,里根对罗斯福,克林顿对里根进行了相应的否定,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这是在否定中创造肯定的国策性路径,也是美国在世纪之交成为“一超独霸”的一大战 略支点。 近百年来,一个大国与时俱进,不间断地求取“计划”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这 是对其“黄金时代”在否定中创造肯定的具有黄金价位的基点。美国该项国策的战略调 控效能为当代世界所仅见,鉴于苏联的教训,特别值得他国一思求百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