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史学现实化断想(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 李湜 参加讨论

(2)多元的史学分析思维。这里的关键,正如许多人所强调的那样, 主要是吸取现代系统科学中综合性、整体性的思维原则。按照综合思维原则,我们应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以便从中找出规律性;而整体性思维规律则要求我们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待,并从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出事物运动规律。显然这两种思维原则都注重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这正是复杂的历史现象本身所要求的研究思维方式。我国传统的史学思维模式是建立在具体分析这个原则基础上的,它是一种不够完备的单向思维方式,它没有把历史社会看作有机整体,而是采取单个分析的方法来突出历史事物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式固然有视觉集中的长处,但容易割裂社会的整体性。比如,过去对李鸿章的研究,史学工作者几乎全是以这种方式为指导的,结果很自然也很容易地从李鸿章一生与外强订立众多不平等条约的表象中得出结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卖国贼,罪该千古唾骂。然而,若冷静地考察一下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我们又可以说:一系列卖国条约的签订是历史的必然,不完全是李鸿章个人行为的结果。因此,深入地研究中国近代社会落后的内在因素比咒骂李鸿章更能说明问题。又比如,过去人们常常乐于用一些土地、湖泊、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的绝对数值来说明人类历史中某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忽略了那些历史的行为指数所蕴含的消极成分(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这些消极成分对人类的生产发展水平起着不小的阻碍作用,这样由史学家表述出来的社会历史实际上是极不准确的。今天,系统科学的思维原则弥补了具体分析法的不足。按照这些原则,把历史社会视作有机的整体去考察、去研究,必将更加深刻地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大大提高史学研究的科学性。总之,建立新的多维史学性分析思维就是克服过去那种看问题片面化、简单化的思维缺陷,树立综合、全面、动态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机制。
    (3)加强学科间横向联合,丰富史学研究方法。建国以来, 我们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基本上是单一的定性分析法,且长期被指定为阶级分析法。这种方法过分强调对事物发展进行定性评判,因而时常在客观上导致结论与证明程序之间脱离逻辑常规的现象。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在没有对历史事物进行充分的定量分析之前,便给它加上某种特定的色素,这只能妨碍对历史的正确认识。现在有了定量分析的方法,我们就该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数学语言使问题得到定量的精确表述,从而使史学研究由定量的基础走向定性的分析,最终提高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水平。
    历史人物作为历史主体无疑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而过去定性分析法在这方面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尽合理的,它往往只强调对人物进行政治属性的划分,且多半是简单的归类,没有考虑到人物心理的可塑性,因而无法真正地揭示历史人物的思想内涵及其行为活动规律。这方面的不足,我们何不用行为心理学的方法来弥补呢?同样,其它如人口经济学、统计数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无疑也是丰富史学研究法的源泉。总之,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合,将是振兴史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当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切实地把有关学科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史学研究中。这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更需要广大史学工作者刻苦学习并掌握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及方法,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有所选用。
    综上所述,题材现实化和研究思维机制的现代化既是当代史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我们解决目前危机,振兴历史科学的根本途径。广大史学工作者似该朝着现实化的方向奋力开拓。
    注释:
    ①、④参见刘昶《人心中的历史》走向未来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第228页。
    ②引自《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5期胡绳《关于辛亥革命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
    ③转自《世界史研究动态》1986年第4期第3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