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1986年2月菲律宾民主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 王春良 参加讨论

三、阿基诺被害和“二月民主风暴”
    贝尼尼奥·阿基诺出生于吕宋岛打拉省奎松市的名门望族,他曾任三届总统助理,1967年任自由党总书记,曾同马科斯竞选总统,在选民中颇有号召力。1972年马科斯实施军法管制后,阿基诺被指控犯有暗杀、非法持有武器和颠覆罪,不仅被捕入狱,而且被判处死刑。他在监狱中整整七年(八个年头)。1980年5月, 马科斯政府允许阿基诺去美国治病。马科斯把阿基诺看作是自己独裁政权的主要威胁,不准他返回菲律宾,而且声称,如果阿基诺回菲律宾,其人身安全将难予保证。但是,阿基诺于1983年8月21日勇敢地从美国经由台湾回国。结果事出意料, 当阿基诺乘坐的民航机在马尼拉机场停稳后,三名持枪的军警声称前来护送他下机,拥着他走下舷梯,并立即将他枪杀了。
    阿基诺的被害,有似在菲律宾爆炸了一颗反马科斯的政治原子弹。尽管马科斯“下令”成立以前最高法院法官阿格拉瓦女士为首的阿基诺被害调查委员会,进行了所谓“大量的调查”,但国内外的政治舆论,几乎都认为这是马科斯进行的政治谋杀。菲律宾全国的抗议浪潮,一浪比一浪更高。群众以阿基诺生前喜爱的黄色为标志,高举黄色的旗帜,身穿黄色的服装,一片黄色的海洋,猛烈冲击着马科斯独裁统治。有二百万人拥上马尼拉街头参加阿基诺的葬礼。8月25日, 在马尼拉最大的天主教堂圣多明戈教堂为阿基诺举行安灵弥撒时,数十万人陪送阿基诺灵柩去教堂,从阿基诺家去教堂长达两公里的街道上,数十万群众为这位年仅五十岁的政治家的灵柩默哀。愤怒化成了无比强大的力量。
    与此同时,国际上对马科斯独裁政权的所作所为表示震惊,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里根总统直言不讳“告诫”马科斯,为了缓和局势,建议提前举行总统选举。
    由于局势日趋动荡,工商界担心危机会进一步发展,于是大批资金外流,据统计,每天有500万美元流出菲律宾,国内83%的外汇外流,比索一再贬值, 经济更加恶化,1984年通货膨胀率为63.8%,工厂的开工率仅40%。
    对马科斯来说,阿基诺的被害,不但没有瓦解反对派的联合,反而促使反对派更加团结,萨尔瓦多·劳雷尔成为“统一民族民主组织”的主席,强烈要求通过民主选举实现政权的和平转移。1983年8月25日,即阿基诺安灵弥撒这天,工人、 农民、学生、商人、妇女等群众组织和政治党派,还成立了“为阿基诺伸张正义,为所有的人伸张正义运动”,主席洛伦索·塔尼亚达,多次发动大规模的集会和游行示威,提出马科斯辞职,释放全部政治犯等民主要求。菲共领导和新人民军1983年以来也进一步发展,活动地区不断扩大。1972年成立的“摩洛民族解放阵线”,以南部穆斯林居民为基础,坚持反政府武装斗争。
    在国内外持续不断的政治经济压力下,马科斯企图“以退为进”来缓和局势。1985年11月4日,他在阿基诺的故乡打拉省,召开了有五万名他的支持者参加的大会,宣布将于1986年1月17日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后经执政党与反对党商定, 选举投票推迟到1986年2月7日。这样,总统竞选活动,便成为一次独裁与反独裁,反民主与民主之间激烈斗争的运动,成为菲律宾人民强大的反独裁民主运动。
    执政党提出的总统候选人是六十八岁的已经连任三届总统的现任总统马科斯,反对党提出的总统侯选人是五十二岁的阿基诺夫人科拉松·阿基诺,副总统候选人是五十七岁的“统一民族民主组织”主席劳雷尔。显然,反对党如此一致地推举科·阿基诺为总统候选人,是把她看作阿基诺“虽死犹生”的政治象征,是要坚持阿基诺的反独裁、争民主的政治路线。
    科拉松·阿基诺(爱称科丽)1933年1月25 日生于吕宋岛打拉省富有的科胡昂科家族,该家族拥有一万五千英亩甘蔗园。她的曾祖父是华人,名许玉寰,祖乡福建同安,1870年到菲律宾。祖父是一位参议员,父亲是众议员。她十三岁赴美求学,在纽约圣文森特山学院就读,主修法语和数学。她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和他加禄语。二十一岁时与阿基诺结婚。阿基诺投身政治活动后,科丽没有从事社会公职,而是“斯文地”操持家务。她的真正的政治生活是从阿基诺入狱后开始的。在阿基诺七年铁窗生涯中,科丽每周三次去探望丈夫,她不仅是阿基诺的夫人,而且是丈夫的政治耳目、喉舌,她从现实斗争中接受政治教益。阿基诺流亡美国三年,科丽同他一起进一步结识菲律宾旅美反对派人士和美国政界人士,提高了她的政治教养。阿基诺被害后,全国敦促她继承丈夫的未竟之业。开始时她曾表示“那不是我干的事”。但是,斗争的发展终于使她勇敢坚强地挑起了领导反独裁民主运动的担子,把反对党更好地联合起来。一百二十万人签名要求她参加竞选,坚定了她的斗争信心和决心。
    竞选运动开始后,科·阿基诺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在全国跑了许多地方,不顾危险,在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反对党明显占了上风。1986年2月4日,马尼拉卢内塔公园内人山人海,群众高呼:“誓死选举科丽--多伊!”
    马科斯是被认为牢牢控制着军队的。投票前夕,十八万军人和七万八千名保安部队在主要的、关键的街区巡逻,处于一级戒备状态。但是广大群众并没有被军人吓倒,何况有的将军在选民的影响下还声称:军方在选举中“保持中立”。
    在激烈的动荡和斗争中,2月7日全国举行总统选举投票。2月15日国民会议宣布选举结果,马科斯以150多万张选票的优势,第四次蝉联总统,并将于2月25日宣誓就职。这一宣布再次激起反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愤怒,科·阿基诺断言,马科斯的选票是通过肆无忌惮的舞弊得来的,她要发动强大的民众不服从运动迫使马科斯辞职。美国派往菲律宾的观察员代表团也明确指出:“不能承认菲律宾国民议会计票的合法性”。菲律宾报纸更直言不讳地说:“这次大选是菲律宾历史上最肮脏的一次”。日本《东京新闻》以讽刺的口气发表了题为《啊,民主主义!》的社论。
    2月16日,马尼拉举行了有几十万人参加的群众抗议集会, 科·阿基诺在会上宣布反对党的“七点非暴力抗议计划”。全国斗争达到白热化。2月19日, 美国参议院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谴责大选是一场骗局。
    人民群众的激烈斗争和国际舆论的压力,影响了菲律宾军队中的“改革派”和与马科斯有矛盾的将军,部分士兵军官站到民主运动方面来。2月22日, 国防部长恩里莱和代理参谋长拉莫斯发动兵变,占领国防大楼,要求马科斯总统辞职,宣布支持科·阿基诺。2月23日清晨,成千上万的群众涌向国防大楼。 群众斗争与部分军队反马科斯行动结合起来了。但是,马科斯在另一部分军队和追随者的支持下声称“决不辞职”,而且在2月24日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在2月25日中午搞了个“总统就职仪式。”
    与此同时,2月25日上午10时40分,在最高法院法官克劳迪奥·特安基的主持下,在马尼拉郊区的“菲律宾俱乐部”,科·阿基诺正式宣誓就任菲律宾总统。同时宣布成立以科·阿基诺为总统,劳雷尔为副总统兼总理的新政府,任命恩里莱为国防部长,拉莫斯为总参谋长。
    包围总统府马拉卡南宫的群众不断向前推进,高呼“打倒马科斯”和“反对独裁统治”等口号。25日傍晚,马科斯要求美国驻菲律宾大使博斯沃恩提供帮助出走。马科斯离开总统府后,约二万群众冲进了马拉卡南宫,撕毁马科斯和伊梅尔达的画像,轮流坐上挂着总统徽记的交椅,高呼“人民胜利”、“我们自由了”和“科丽万岁”等口号。接着,马尼拉街头约有二、三万人以不同的方式欢呼马科斯政权的倒台。二月民主运动胜利了。人们普遍希望科·阿基诺政府能沿着“二月民主运动”的道路重建和平、民主和繁荣的菲律宾。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