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约国间的勾结与争夺(2)
在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中,双方都竭力争取英国站在自己一边。但英国直到19世纪90年代为止,仍奉行传统的“光辉孤立”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这个拥有广大殖民地的帝国一直在经济上和海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其他欧洲国家不可能对英国称霸世界的政策构成威胁。英国为保持自己行动的自由和经常的、永久的利益而拒绝参加军事集团,不想用固定的军事义务束缚自己。到19世纪末,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作为“光辉孤立”的外交政策的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但是,由于德国垄断资本的迅速发展,使许多工业部门都大大超过了英国。德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剧增,使英、德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光辉孤立”的政策而展开广泛的结盟。 首先,英国调整了与法国的关系。此时法国也要求与英国接近,原因在于20世纪初,法、德矛盾进一步激化,德国重新分割世界的野心对法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法国殖民地的数量仅次于英国。另外,虽然俄、法协约已经签定,但自1895年以后,俄国的大部分力量放在东亚,在欧洲不能有效地帮助法国。在英、德与法、德矛盾尖锐的驱使下,为了共同对德,1904年4月两国签订了“英法协约”, 调整了两国在殖民地上的争端。 不久,英国又改善了同俄国的关系。虽然英、俄两国在日俄战争前就曾进行过友好会谈,但是克里米亚战争以及其后的战端屡现,妨碍了两国的接近,而且沙皇专制制度在英国也激起了强烈的反感,但这些障碍都因为另外的考虑而被冲淡了。强大德国的崛起和咄咄逼人的势头,使英、俄都需要摆脱危险的对抗。此外,日俄战争后战败的俄国对英国远东侵略利益的威胁已基本解除,而对俄国来说与德、奥在近东和巴尔干的矛盾超过了英、俄矛盾。在中东特别是土耳其,德国不仅大量倾销商品。用它的金融资本势力迅速排挤了俄国的经济势力,而且还迫使土耳其缔结了修筑由柏林经君士坦丁堡直抵巴格达的铁路条约。德国将要控制土耳其和黑海,使俄国出入的海峡受到限制。在俄、德矛盾不断尖锐的情况下,20世纪初,英、俄在经济上的联系更加密切,英国增加了对俄国的贷款,英、俄两国开始弃嫌修好,相互勾结谋求共同对付德国。1907年9月签订了“英俄协约”, 调整了两国在波斯、阿富汗和中国领土西藏的侵略利益。 “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19世纪末以来欧洲国家重新组合的过程已告完成,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正式走上对峙的局面终于形成。 从协约国形成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化与组合是受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所支配的,经济变化是政治变化的基础和动因,政治方面和外交方面的政策是受其经济利益决定的。协约国是与同盟国集团矛盾加剧的产物,在与同盟国作战的过程中,他们基本上保持了一致的立场。但是,由于侵略和争霸的本质所决定,他们只能是暂时地联合,在他们关系中互相之间的争夺和斗争仍然处处可见。 1914年9月5日,英、法、俄三国签订协定,确定了各方应承担的义务,规定:每个签字国事先未征得缔约盟国其他各方的同意,不能与敌方单独媾和,不能单独退出战争。同时三国还宣誓保证:和谐一致,协同作战。然而实际上由于英、法、俄三国参战的具体目的各异,在战争中它们象一群贪婪的野兽,互相倾轧,互相撕打,彼此之间毫不信任。 大战爆发后,英、法、俄为最大限度地达到自己的侵略目的,在战争布局上各执一端,互不协作。战争初期,英、法两国总的作战计划在于战略防御;近东战役的目的是不准许土耳其军队侵犯英、法的殖民地;比较积极的活动只是在巴尔干,拟定了以占领黑海海峡和君士坦丁堡为目的的登陆计划。英国在这个战役中有特别的利害关系,它执行两面性的政策,一方面答应让出君士坦丁堡和海峡;另一方面在行动中却想先占领俄国控制的这个地区。他们封锁了黑海的出海口,巩固自己在近东国家的地位④。 沙俄参战的目的是吞并和控制沿着它的边界和它以前曾表示关心的那些领土。一旦战争胜利,而它的盟国又真的允许它在东方放手行动的话,它将吞并加里西亚、布科维纳、露西尼亚以及属于德国的波兰领土,还将控制奥斯曼的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大片土地,包括君士坦丁堡、海峡、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地区。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沙俄制订的作战计划把西部边境分为两条战线,分别对付德国和奥匈。虽然法俄协约曾规定:战争一旦爆发,俄国需要在动员的15天后,集中80万大军进攻德国,以吸引德军减轻对法军的压力。但事后俄国仍把军队分成两部分,而且用主要的力量对付奥匈。很明显,这样做完全符合俄国资产阶级和地主的掠夺利益。“他们理所当然地期待从瓜分土耳其和奥地利的遗产中得到巨大的物质利益和特权,他们开过一系列会议,盘算沙皇军队打胜时源源不断地流入他们口袋的利润。”⑤只有战胜奥匈,俄国才能夺取加里西亚,进而统治整个巴尔干,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同时,俄国还企图肢解奥匈帝国,从南面打击德国。战争爆发后,俄国在东普鲁士对德国和在加里西亚对奥匈几乎同时开始进攻,它力图在东线一举完成两个相互矛盾的任务,既谋得本国的利益,又要应付和法国共同协定的军事义务。 在战争中英、法、俄三国作战的战略部署,充分表明了三国之间的协约和义务不过是一致抗德的暂时约束而已,只要需要,他们可以撕毁一切协约和义务。大战期间,英国想利用法、俄来加强自己抗衡德国的力量。法国则想依赖俄国在东线牵制德国的兵力,使德国腹背受敌,不遑兼顾。这样,法国可以在西线击溃德军直捣柏林,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而沙皇俄国对于英、法来说,根本不可能象绵羊那样温顺地任凭摆布,它时刻不忘的是自己的扩张目的。正因为英、法、俄三国在大战中同床异梦,因此三国之间关于在两个主要战线上联合作战的谈判进行得十分缓慢,以至拖延了战争胜利的时间。1915年7月7日在尚蒂利法军总司令部举行了第一次协约国联盟大会,在讨论战略形势和法国政府提出的关于统一指挥的过程中,深刻暴露了相互在战争策略上的矛盾和协约国内部的分裂。军事联盟的领导者只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而裹足不前相互冲突,使联盟大会没有能决定主要的任务--在联盟军队军事计划协调方面建立中心的机构⑥。在这次联盟大会上,几经周折最后终于商定英、法准备在尚蒂利和阿尔杜阿发动新的战役。根据东部战线的形势,俄国司令部代表请求联盟迅速开始这个战役,但英国却阻止向法国调遣新的第三集团军;法国也企图使德国军队陷在俄国,以保证战役的胜利⑦。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