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约国间的勾结与争夺(3)
1916年,协约国不仅在军队数量上,而且在军事装备上都已经超过德国。但由于英、法、俄三国不能协调行动,使德国得到了喘息之机,稳住了阵脚,又多支撑了两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的结论是,如果军事战略指导方面想象丰富,考虑正确和团结一致,我们就可以在1916年,或者至迟在1917年取得胜利。”⑧ 协约各国不仅仅在战争布局和军事行动上不统一,在筹措战费上更是互相敲诈,企图从中渔利。英国虽然在战争期间财力消耗很大,成了美国的债务国,但是对它的欧洲盟国来说,却仍保持了债权国的地位。英国欠美国37亿美元,但它的盟国(不包括俄国)却欠它43亿美元。另外英帝国主义在世界市场上还保持着牢固的传统的财政银行联系,仍然支配着殖民帝国巨大的资源。然而英国提供贷款的条件是极为苛刻的,英格兰银行要求借贷的沙皇政府提交相当于一部分贷款的黄金,作为债务的保证。这样,英国把它给俄国的军事贷款变成了谋求占有沙皇政府巨额黄金储备的手段。 1915年1月,在巴黎举行了三国财政大臣会议,商讨战争财源问题。 但会议签订的几项协定都是有利于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英国。如签订的集中分配和结算各盟国在美国的军事订货的协定,协定规定:各项业务均经伦敦办理。这项协定虽然消除了协约国为争夺美国的供货而进行的有致命影响的竞争,但由于实行这一协定,英格兰银行实际上控制了俄国和法国的军事订货。 俄国一心想摆脱英、法对俄国贷款的垄断,但要做到这一点,只有直接求助于美国。沙皇政府向美国借款没能如愿以偿,迫不得已又乞求于老债主--英国和法国,英国和法国便又趁机进行敲诈。 法国答应每月向俄国提供的贷款从一亿二千五百万法郎增加到一亿五千万法郎,并对这笔贷款的使用作了如下限制:凡提取贷款,须经法国供应部长同意,而且只能用于购买法国生产的军需品。 俄国曾以在西南战线的胜利为条件,向英国要求贷款。开始时英国财政大臣的态度还十分强硬,最后俄国向这位英国财政大臣施加压力,指出,如果由于英国这种悭吝的态度对俄国的补给造成新的困难的话,那么,俄军总司令的参谋长阿列克谢耶夫将军将改变他的战略计划,拒绝发动战役进攻。这含蓄而有效的威胁使英国立即表示,同意向俄国提供它所索求的一亿五千万英镑的全部贷款,因只要战争打下去,英国就需要俄国进行配合以战胜德国。1916年8月,英国政府决定再次让步,俄国拿出的黄金由原来的四千万英镑改为二千万英镑,这批黄金一经英格兰银行索取,即应从俄国运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俄三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不得不绑在同一辆战车上与德国作战,其中经济利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国与德国争夺世界霸权而与法、俄结盟,在与法、俄结盟的过程中,英国又凭借着自己的经济优势勒索盟友,从而使英国的垄断资本增加利润。帝国主义垄断经济的本性制约了这些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它们几十年来的全部政治就是不断地进行经济竞争来统治世界,扼杀弱小民族,保证银行资本获得三倍至十倍的利润,把全世界囊括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以内。这就是英国和德国的真正政治。”⑨ 纵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协约国间的关系,不管其关系如何变化和如何复杂,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争夺仍处处可见。这就决定了英、法、俄三国之间的联盟是暂时的,而矛盾则是不可避免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旧的联盟和均势体系就要崩溃而建立新的均势体系。 注释: ①②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第810、797页。 ③樊亢、宋则行主编:《外国经济史》第二册第112页。 ④⑥⑦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第二卷第15、69页。 ⑤列宁:《社会主义与战争》,《列宁选集》第二卷第685页。 ⑧〔苏〕维戈兹基:《外交史》第三卷第15页。 ⑨列宁:《战争与革命》,《列宁选集》第三卷第73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