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论中国史籍的发展脉络(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荆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马春时 参加讨论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中国史籍的发展阶段
    有人将本期称作中国史籍的确立期,是颇有道理的。因为,只有到了这个时期,史籍才真正摆脱了对于“经”的附属地位而得以正式确立。这时期史籍发展的主要标志,是规模宏富的通史和断代史——《史记》和《汉书》的出现,还有《后汉书》《三国志》的产生。这就是著名的“前四史”。这些伟大史籍的产生,当然不是偶然的。就汉代而言,国家的统一,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休养生息”政策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的初步形成,学术文化的恢复与繁荣,都有利于搜集资料、著书立说。而且,由于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的需要,官府提倡修史,私人修史亦随之而兴盛。再加上造纸术的发明,又为史籍的编写与利用提供了很大方便。据统计,仅修汉史者有18家,20种,1049卷。当时史籍发展的盛况是可以想见的。较之于前期,本期史籍编纂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史官己有专职,二是修史已成制度,三是史籍规模空前。这是整个史学的一大进步。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它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内容博洽,体制宏伟,是一部贯通三千余年,堪称一家之言的通史。在公元前二世纪,全世界还没有第二部象《史记》这样规模巨大的史书。《史记》创制了纪、传、表、志等纂史体裁,这些体载之间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种系统的有机的历史编纂方法。它所开创的纪传体,此后不仅成为中国史学的主要体制,而且东亚各国的史籍,为《大日本史》《高丽史》《大越史记》等,无不受其影响。因此,郑樵说:“自《春秋》之后,惟《史记》擅制作之规模。”⑥而且, 《史记》对史料所采取的“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稽其成败兴坏之理”⑦的编史目的, “其文直,其事核,不珠美,不隐恶”⑧,正视现实、关心人民的历史态度和进步立场,“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的文风,都被后世史家奉为圭臬。
    世以《史记》为通史的开山,《汉书》为断代的初祖。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此后,断代为史,成为通例。《汉书》在史学上的贡献,不仅在体例上有所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较之《史记》更为详细、全面,为政治制度史、法律史、经济史、水利工程史、艺术史、目录学以及地理学提供了一些珍贵资料。而且,《汉书》的文字生动,读来饶有趣味,所以“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⑨。其影响之大,不难想见。
    《史记》《汉书》都是体系严密,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式的史书。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史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时,有较大影响的还有荀悦的《汉纪》,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断代史;而刘向父子的《别录》《七略》则是中国目录学的开端。
    到魏晋南北朝,史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激烈变动时期。困惑的统治阶级,想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失意的文人学者,想从纂史中抒发愤懑,作史以致成为热门。而且,纸张广泛应用,字体较前简易,为史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于是私家修史盛极一时,史籍数量空前繁富,较前增加了40多倍⑩。其中,佼佼者当推《后汉书》和《三国志》。
    范哗的《后汉书》堪称正史中的佳作。其史学观点较《汉书》大有进步,体例上也有所发展,如创立《列女传》《文苑传》,还为“宦者”“党锢”等立传,使纪传体史书更加完备。因此,刘知几称赞说:“观其所取,颇有奇工”(11)。
    陈寿的《三国志》以总揽三国全局的观点和简炼笔法,记述了黄巾起义至晋灭吴的一百余年的历史,“明乎得失”,叙事井然,成为我国纪传体史籍的又一杰作。但《三国志》“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实在美中不足。后,裴松之征引百数十种著述为之作注和补,使之得与《史记》《汉书》媲美。
    此外,沈约的《宋书》,萧子显的《南齐书》,魏收的《魏书》等正史也有可取之处。如《宋书》所创“带叙法”,为后世所称道仿效。《南齐书》《魏书》对原始资料的搜集,特别是《魏书》所新创的《官氏志》《释老志》记述少数民族和佛道西教的发展情况,对史学确为一大贡献。
    在史籍发展史上,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重要的史籍类型已基本创立,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史学”一词即出现于本期),史籍发展取得了名方面的成就,为后世史籍的繁荣开辟了广阔道路。
    三、隋唐两宋——中国史籍的繁荣阶段
    这是中国史籍发展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二十四史中有十二部成于本期。这个时期,由于从三百多年的大分裂走向大统一,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迅速发展。封建君主重视思想统治,倡行修史;而隋文帝禁止民间私撰国史,私人修史为朝庭组织修史所取代使史料搜集有了保证。而且,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更为史籍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隋朝仅历三十七年,未及产生较大史籍,却为唐宋的史籍发展作了较为充分的组织准备和史料准备。
    唐代开国之君充分认识到史籍“考论得失,穷尽变通”,“多识前古,贻鉴将来”(12)的重大作用,设馆修史,正式形成官修正史的制度。这可以说是本期史籍发展的一大特点。设馆修史,是一个划时代的改制,影响所及,直至清代。史馆所选史官多为一时名手,李世民甚至还亲自领修《晋书》,这对史学和史籍的发展起了巨大促进作用。
    总结性著作的出现,是本期史籍发展的又一特点。其代表是刘知几的《史通》与郑樵的《通志》。《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论著作。它对隋以前的史籍,“辨别是非,洞悉利弊”(13),实是一部史学发展史、史籍发展史。《通志》长达300卷,其“发凡起例”,多为后世开山。这两部史籍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史籍由纪实向理论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