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美国民众对苏联态度的转变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都学坛》 刘疆 参加讨论

长期以来,在研究二战后美国对苏联政策由合作转向对抗的问题上,我国学者主要关 注的是美国官方政策,而忽视了对美国普通民众态度的考察。实际上,随着西方国家民 主政治制度在20世纪的完善和成熟,普通群众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强。在美国,从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经过工业化的推动和群众的长期斗争,包括工人阶层和妇女 在内的广大美国民众普遍获得了普选权。任何政党要想上台并长久执政,都不敢轻视选 票的作用,在制定纲领和政策时都必须考虑选民的意愿。同样,在处理与社会主义国家 关系的问题上,民众的态度成为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考察二战后美 国对苏政策的转变时,有必要了解美国民众的态度变化及其产生的根源,这样才有助于 更全面地了解冷战的形成过程。
    一、美国人眼中的苏联--从二战后期到“铁幕演说”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内对苏联表现出非常友好的态度,电影、新闻和书籍都称赞苏 联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抗希特勒德国的英勇斗争和美、苏两国的共同利益。美国的 主流民意对苏联基本上持尊敬态度。1943年6月盖洛普组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迄 今为止,你认为下列那个国家为赢得战争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在美国,55%的人认为 是美国,32%认为是苏联,9%选择了英国,4%选择的是中国[1](P90)。德黑兰会议后, 大部分美国人认为苏联和美国应该在战后继续保持合作。
    民众对苏联的友好态度与传媒对苏联的正面报道密不可分。美国的媒体,特别是新闻 影片大幅报道“我们英勇的苏联盟国”,并且高度赞扬苏联人民的勇气和智慧。连资深 的反共主义者亨利·卢斯所创办的《生活》杂志也刊登了生动的照片,来显示苏联红军 和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美国政府授权好莱坞拍摄的纪录片描述了苏联红军和人民的英 雄事迹……并且以一种同情的眼光看待苏联[2](P43)。
    虽然战争后期媒体表现出对苏联控制东欧的担心,但对战后美苏合作持乐观态度,甚 至普遍接受苏联在一定程度上对东欧的控制,认为这对保持战后与苏联的关系具有重要 性。例如,早在1944年1月,国务院察看的300多份报纸,大多数报道认为苏联将“不可 避免地”在东欧“确立主导地位”。雅尔塔会议后,舆论明显认为,东欧未来的政治和 解是仅仅能够从苏联“得到的最好的东西”,有关波兰的协议就是一个例子。大部分评 论不是将它描述为对苏联的投降,就是把它看作是美国原则和苏联利益间的妥协。在有 关的新闻报道,仅仅9%的评论将雅尔塔有关波兰的协议看作是《大西洋宪章》的履行, 43%的报道认为是对苏联要求的一个妥协,40%认为是对苏联的一个投降。由于协议的履 行悬而未决,9%的报刊没有做出评论[3](P946)。
    不过,由于确信共产主义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官方人员,就连记者和学者们也都不 再把苏联对东欧的支配等同于共产主义化。大部分对苏联主导战后东欧秩序的预测都与 1944年《时代》杂志的报道类似,该报称“东欧将会出现建立在工会基础上的、强大的 人民阵线政府,而不是革命的、国际主义的政府”。公众倾向于接受那些夸大战争对苏 联影响的思想,以及夸大战后苏联需要美国援助的思想。美国作家昆廷·雷诺兹在他最 畅销的《屏幕升起》中写到:“一旦和平到来,苏联就会发现自己处于一种极度虚弱的 状况之中……发现自己是一个靠拐杖才能行走的巨人。”单就这一原因,在战后同斯大 林“打交道将会十分容易”[3](P947)。
    美国社会中人数较少、但影响较大的自由主义者也普遍对苏联持友好态度。例如,雅 尔塔会议后,作为自由主义者最主要的代表刊物《新共和》与《民族》都对雅尔塔协定 感到满意。《新共和》认为,虽然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获得了实质性的胜利,但是由 于波兰政府的基础扩大了,而且举行自由选举,因此雅尔塔会议上所犯的明显错误可以 通过在被占领国家的公民投票得以纠正。雷恩霍德·尼布尔认为自由主义应该支持雅尔 塔协定,尽管苏联似乎想控制东欧。他认为苏联不同于德国,苏联没有征服世界的企图 。只要建立一个相互保障的安全体系就可以消除对苏联的恐惧,避免另一场战争。这也 是《民族》的看法。波茨坦会议后,《民族》认为关于波兰问题的决议保证了波兰会举 行一个“自由民主的选举”以及出版和新闻自由。东欧其他国家也得到了类似的保证。 苏联同中国达成和平条约后,《民族》认为,所有的担心都结束了,美苏不会在远东地 区发生利益冲突[4](P111-112)。
    到二战结束时,美苏之间的合作热情及友谊仍居于主导地位。很少有对苏联社会及其 政治的批评性分析。战时愉快的合作部分,形成了对两个社会的关系和相似性过分乐观 的估计[5](P345)。苏联抗击德国入侵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打动了美国人民,美国人民希 望将战时的美苏合作延长为和平时期的同盟。在1945年2月,55%的被调查者认为,苏联 是可以信赖的,美国能够在战后保持同苏联的合作[6](P234)。从战争结束到1946年, 美国民众始终保持着这种乐观态度。当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后,美国 对此的反应,就像马丁·吉尔伯特所描写的是“几乎普遍的敌对”[2](P67-68)。美国 报刊纷纷发表评论,《纽约先驱论坛报》称丘吉尔的演说是“向市民居住的……街头掷 去一束炸弹”。《芝加哥太阳报》认为丘击尔是想美国为英国火中取栗,并指出丘吉尔 想将美苏引入一场“恐怖战争”之中。鉴于舆论的强烈反应,杜鲁门在3月8日的记者招 待会上,不得不否认事先不知道丘吉尔演说的内容[7]。
    1943年到1946年初,从美国人对苏联的友好态度上看,很难想象会在1947年美苏便由 合作转向了对抗。然而从1946年中期开始,普通美国人对苏联的看法却发生了迅速的转 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