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武士道嬗递的历史轨迹(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娄贵书 参加讨论

四、近代武士道
    近代武士道是中世纪武士道的推陈出新,明治维新后,武士道并未随着封建制度和封 建武士退出历史舞台而划上句号,主要原因是:
    第一、道德的继承性与共通性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今天的道德 是前天、昨天的继承与发展,新道德总是从旧道德脱胎而来,既有创新、又有继承。各 时代的道德具有共同性,包含着许多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和价值取向,如奴隶社会的智 慧、公正、勇敢、节制,封建社会的忠孝节义、礼仪廉耻,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 、博爱,等等。
    第二、明治政府的核心由中下级武士组成。据统计,1876-1886年,在93名省“卿”与 “大辅”(部长、副部长)中,士族88人,平民1人。明治政府的33名陆军大将中,皇族4 人,士族28人,平民1人;15名海军大将中,皇族1人,士族14人,无一平民。[33]直到 20世纪30年代,上层人物中有一半是出身于武士阶级,甚至到60年代末,仍然占1/5左 右。[34]明治政府的核心领导人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和伊藤博文、山县有 朋等是旧武士出身;大正时代的首相原敬、加藤高明,昭和时代的军部法西斯头子东条 英机、宇垣一成、板垣征四郎等均出身于士族。
    第三、明治政府的强制推行。1871年和1878年,陆军部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守则《读 法》七章和《军人训诫》,在军人精神的外衣下复活武士道。1882年和1890年,以天皇 名义颁布的《军人敕谕》和《教育敕语》,“列举了忠节、礼仪、武勇、信义、素质五 项”[35]军人必须遵守的道德纲目;明确规定了日本国民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尔臣民 应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持己、博爱及众,……”“常重国宪、 遵国法,一旦有缓急,则应义勇奉公,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不仅为朕之忠良臣 民,亦足以显扬尔祖先之遗风。”“斯道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子孙臣民俱应遵守, 通于古今而不谬,施于内外而不悖也。”[36]一千多年的历史积淀,明治政府的强制推 行,武士道成了广泛认同的道德基础,成了近代日本全体国民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与行 为准则。
    第四、基本国策相同,信奉军国主义。武家政治以武兴、以武治,以军国主义为特征 。德川家康将弓马之事作为武家之关键和维持武家政治的绝对条件,山鹿素行以武勇作 为治平天下之要法。近代日本推行“失之欧洲、取之亚洲”的基本国策,明治维新后仅 仅数年,就踏上了侵略亚洲弱小民族的军国主义道路。对内体制和政策上,实行“全民 皆兵”制度,军队统帅权直属天皇而独立政府权限之外。在战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武士道,自形成以来就是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和战争工具,首要功能就是为穷兵黜武 、嗜杀成武的军国主义服务。武士道与军国主义之间的双向互动,犹如鱼水关系,武士 道需要军国主义,军国主义离不开武士道。近代日本以军国主义为基本国策,自然离不 开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与战争工具,自然要信奉和强制推行武士道。
    第五、“和魂洋才、东西结合”的现代化道路。日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走 的是日本特色的发展道路,即森岛通夫所说的“日本精神、西方技术”的道路。并未像 西方国家那样伴随着核心价值的转移,用以人为中心的自由、平等、博爱取代传统社会 以神为中心的核心价值。对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忠诚”,不是讨伐的扬弃,而是 改造与更新,继承与强化,使之转变为近、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在现代化企业中,机 器设备、生产技术是西方的,但经营方式却是日本的。日本式企业经营方式的三大法宝 --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即“劳资命运共同体”,就是直接渊源于 武家社会“君臣一体”家族观念的传统模式。
    近代武士道典型地体现了道德的继承性、共通性和时代性、变异性。继承性和共通性 主要是:(1)思想渊源、社会地位、伦理纲常相同。儒、佛、神三教合一,以儒学为道 德教义和立身处世的思想渊源,尊崇儒家五伦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和仁、义、礼、智、信。《德川成宪百条》第40条,将“不乱君臣、父子、夫妇、兄弟 、朋友五物作为人之大伦。”[37]《教育敕语》强调:“尔臣民应孝父母、友兄弟,夫 妇相和、朋友相信”。以禅宗佛教“生不可喜、死不可悲”的思想作为忠诚献身的精神 慰藉,不计生死、惟命是从;以神道教的感情纽带强化忠诚道德,死心踏地地追随上司 。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社会伦理的基本支柱,并以国家权力大肆宣扬和强制推行。(2) 核心内容相同。以忠诚、武勇、义、服从、礼仪、名誉、勤学为基本德目,强调忠诚献 身意识,忠孝一体,忍辱负重、杀身成仁。武士将为主君而死作为人生的理想归宿;近 代日本,国民愿为天皇肝脑涂地,不能为天皇而死被视为奇耻大辱。“忠于天皇”成为 最具号召力的金字招牌,“明治时代以后,通过义务教育把‘忠于天皇,孝敬父母确定 为最高的美德’。倘若因为自己成为不忠者,将会使父母受苦,从而成为不孝之人。” [38](3)崇尚武勇、信奉军国主义。武士以尚武为特征,《武家诸法度》第一条明确规 定:“弓马之事,乃武家之要项”。山鹿素行的“士道论”强调:“武家之政道以武为 先,乃当然之法则。”“我朝以武兴,以武治,忘武则弃本失基。”《读法》、《军人 训诫》和《军人敕谕》,规定军人“必须尚武勇”;《军人敕谕》甚至宣称:“武勇乃 日本自古以来最尊贵的特色,身为日本人若无武勇,则愧对日本臣民”。近代日本继承 武士道军国主义衣钵,信奉和依赖军国主义,以军国主义作为摆脱民族危机和富兵强兵 的济世秘诀。日本学者也承认:“日本近代史是一部不断向外扩张领土的历史”[39], 迄今为止日本一直是具有侵略性的军国主义国家。[3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