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究竟什么力量推倒了柏林墙(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华 参加讨论

虽然,战后40年民主德国“创造了高于苏联东欧的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并跻身于世界十大发达工业国的行列”,(注:高德平:《柏林墙与民主德国》,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30页。)人民生活水平亦跃居世界第24位。(注:高德 平:《柏林墙与民主德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32页。)但是,它 与毗邻的联邦德国相比,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还存在很大差距。(注:马细谱主编:《 战后东欧--改革与危机》,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版,第653页。)这种差距 ,不仅表现在前述主要经济指标上,而且表现在日用消费品的供求矛盾上。长期以来, 民主德国居民购买力的增长一直大于消费品生产的增长。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甚至一 些生活必需品也不能按需供应。居民有钱买不到东西。在首都东柏林的商场,人们几乎 看不到录像机、录像带,更别提高级组合音响、激光唱机和唱片了。商店里虽有彩电供 应,但价格昂贵,品种极少。要买一辆轿车需要预订10至20年方可得到。许多人没有这 份耐心,只好花三倍以上的钱去黑市上买车。(注:高德平:《柏林墙与民主德国》,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84页。)想要安装一部住宅电话,可能成为一辈 子的事情。(注:[民主德国]埃贡·克伦茨著,沈隆光等译:《大墙倾倒之际--克伦 茨回忆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155页。)虽然医疗是免费的,但它 的物质基础不断老化。住房建设有成效,“但住房政策是错误的,年轻人的许多希望在 房管所变成了泡影。”(注:[民主德国]埃贡·克伦茨著,沈隆光等译:《大墙倾倒之 际--克伦茨回忆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155页。)然而,来自西 方发达国家的各种物质诱惑,却每天都在陪伴民主德国人民。“它们来自电视广告、包 裹、带来的小礼品和外汇商店的供货。”(注:[民主德国]埃贡·克伦茨著,沈隆光等 译:《大墙倾倒之际--克伦茨回忆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155 页。)通过收看电视并与联邦德国的情况对比,民主德国人经常问起这样的问题:“社 会主义为什么就不能解决极为明显的供应问题呢,高级消费品、水果蔬菜、零部件…… 这些在资本主义是不成问题的。社会主义有很大的理想,但是为什么今天的生活水平上 不去呢?”(注:[民主德国]埃贡·克伦茨著,沈隆光等译:《大墙倾倒之际--克伦茨 回忆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80页。)诚然,造成民主德国居民生 活水平落后于联邦德国居民的原因有许多方面:比如,民德曾多次进行经济改革,但未 能坚持下去。再比如,两国经济体制、领土大小、人口多少、资源贫富、原有工业基础 、所有制不同,等等。但是,笔者以为:民主德国长期推行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存在 的制度性缺陷是其中最主要原因。从本质上说,这种所有制只把劳动者看做是活劳动的 体现者,而未成为它的真正主人,名义上,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实际上人人都没有。在 高度集中管理国家财产的条件下,这种所有制的空洞性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财产的 分配以及财产的有效使用和增值,与生产者没有现实的利害关系。这样,就直接影响了 劳动者劳动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换言之,人的劳动潜能没有、也不可能实现最大化。长 此以往,民主德国的生产力发展受到了生产关系的束缚,并使其进步速度逐步放缓。于 是,两德发展水平相差越来越大。这种差距长期存在,缩小无望,必然引起生活在东部 的民主德国人的不满和对联邦德国同胞富裕生活的向往。(注:中国经济学家黄苇町认 为:1960年,民主德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974美元,联邦德国为1320美元,相差只 有1/3多一点。而到了30年后的1990年,民主德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144美元,而 联邦德国为23980美元,是民主德国的5.8倍。见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77~78页。)为“追求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 ”,(注:[民主德国]埃里希·昂纳克著,龚荷花等译:《我的经历》,北京:世界知 识出版社,1987年版,第162页。)他们纷纷要求移居联邦德国。从1988年初起,出现要 求出境者的示威游行。据不完全统计,到1988年9月初,“至少有25万民主德国公民以 书面方式向当局提出了迁居联邦德国的申请,而不断为这支申请大军补充新人员的预备 队甚至有500至600万人左右,约占民主德国总人口的1/3。”(注:高德平:《柏林墙与 民主德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109页。)可见,人们群众对生活状 况不满产生的“离心力”是冲垮柏林墙的重要动因之一。
    民主德国人民要求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力量推倒了柏林墙
    由于效法苏联,民主德国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出现了苏化倾向。它的宪法载 明:民主德国是由工人阶级及其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领导的国家。“一切权力为人民的 福利服务,一切权力保障人民的和平生活,保卫社会主义社会,保证公民的社会主义生 活方式和人的自由发展,维护人的尊严。”(注:马细谱主编:《战后东欧--改革与 危机》,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版,第424页。)但是,在这个国家里,长期实 行的是民德统一社会党一党专政,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成为定式。党长期代表人民管理 国家,这就存在着一个专门从事管理的干部阶层。由于生产资料的国有化,由于党对社 会的一切领域都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和领导,这个干部阶层变得越来越大。如何防止这个 管理层打着“代表人民”、“为公”的旗号谋取特权与私利呢?这就需要构建一套具体 的制度。这种制度只能是法律化的民主制,即民主的选举、任期、罢免和监督制度。然 而,在民主德国,选举制度却长期流于形式。不管是党内选举,还是人民议院代表、社 会团体的选举,均“不是真正的自由选举”。(注:[民主德国]埃贡·克伦茨著,沈隆 光等译:《大墙倾倒之际--克伦茨回忆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 115页。)对于广大选民来说,让他们参加选举,“只不过是把选票叠好投入票箱,在这 种气氛下,选民失去了对选举内容和趋势的关心,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很明显,这“ 是阉割了社会主义民主实质的选举。”(注:[民主德国]埃贡·克伦茨著,沈隆光等译 :《大墙倾倒之际--克伦茨回忆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
    如果说上述选举做法已属于强奸民意,那么,“越来越多”的县、专区党政干部为取 得“选举中完全一致同意”的结果,而篡改地方选票的舞弊事件频频发生,这令广大群众感到“格外痛心”。(注:[俄]米·谢·戈尔巴乔夫著,述弢等译:《真相与 自白--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95页。)这 种完全“歪曲”了社会主义民主真谛的“假选举”,进一步使人民的民主思想“受到无 法忍受的侵犯”。同时也使民主德国“在世人面前名誉扫地。”(注:[民主德国]埃贡 ·克伦茨著,沈隆光等译:《大墙倾倒之际--克伦茨回忆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 社,1991年版,第112~113页。)对于选举工作中存在的违规舞弊问题,前民德领导人 埃贡·克伦茨分析认为:问题“不在于个别人的错误态度,更不在地方一级,而在于40 年来形成的选举制度不允许做出真正的民主抉择。”(注:[民主德国]埃贡·克伦茨著 ,沈隆光等译:《大墙倾倒之际--克伦茨回忆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 版,第113页。)惟其如此,民主选举变得有名无实,领导干部任命制与终身制大行其道 。加之监督制度和机制十分薄弱,这就难以保证人民代表、党政干部真正对人民利益负 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他们真正关心的是顶头上司对自己的态度、看法。因此 ,奉承拍马,漠视群众,便成为这种体制下的官场常态,而老百姓对于以权谋私、仗势 欺人的官僚则往往无可奈何,敢怒而不敢言。一批庸才、奸人、恶人便心安理得地活跃 于政治舞台上。至于党政领导,特别是有权威的最高领导人,他们身处于权力金字塔的 顶端,几乎不受任何监督与制约,这是民主德国党群、干群关系长期不正常的体制上的 原因。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缺失,必然导致各级领导干部,“经济上错误决策,严重脱 离群众;脱离实际;滥用权力;贪污腐败。”(注:《原民德外交官谈剧变原因与后果 》,刘洪潮主编:《东欧剧变后:事实与评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 版,第226页。)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长期存在,所以“使一部分人失去了把民德作为自 己祖国的觉悟。”(注:《前民德领导人昂纳克谈他下台经过和背景》,载[德国]《每 周邮报》,1990年11月21日;刘洪潮主编:《东欧剧变后:事实与评价》,北京:中共 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16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