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那种在死亡面前执着顽强,不肯让步的“生”的态度和事业理想,将司马迁触目伤心的人生感怀,锤炼成了能承担起全都生存负荷--包括屈辱、扭曲、痛苦--的情操和智慧,他要把这份精神财富传诸后世,以“思来者”。 如前所述,司马迁专门论载管、晏成功地驾驭现实生活的轶事是基于对自己生活悲剧的反思。他撇开管、晏的论著不谈,似乎认识到了知识份子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通晓人情事故,具备正确处理具体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因此,借管仲和晏子的种种行事,把在有缺陷的现实社会生活中,未能实现的合理的行为方式与价值标准,在历史画卷上,通过实有历史人物的现实生活经历,令人信服地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司马迁想以管仲和晏子作为成功地驾驭现实生活,不羞小节,甚至忍死为理想奋斗不息,充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典型,向后世昭示出一条既明且哲,足以谋国、济民、立身的人生道路,启发未来的仁人智士要象管、晏那样“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以免那些博物洽闻之士,不能以智自全,而重演生活的悲剧,造成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损失。《管晏列传》就是这样实现了它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主体意识。 注释: ①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②⑦(12)(14)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③《大事记解题》卷一二 ④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四 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⑥司马迁《悲王不遇赋》 ⑧李氏运《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⑨晋葛洪《西京杂记》 ⑩茅坤《刻史记评林序》 (11)李贽《藏书、司马迁传》 (13)《史记、没祖本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