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朝鲜战争时期的印度对华政策(4)
四 综上所述,印度对华政策的双重性主要是由其民族主义的利己主义本质所决定。从其 反对美、英西方殖民主义和反对美、英支持巴基斯坦的目的出发,它需要亚洲大国中国 的积极支持。特别是中国抗美援朝的胜利,更使它认识到发展与中国友好关系的重要性 。因而,它执行了对华友好政策,积极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席 位。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印度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它制定了中立的外交政策,积极地 发展与主张平等互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外交关系,积极地为实行朝鲜停战 谈判而努力。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些对华友好政策发展到“中印人民是兄弟”的程 度。然而,印度民族主义政策消极的一面又使它忘记了英帝国主义留给它的沉痛教训。 为了维护英帝国主义留给它的不合理的、没得到中国政府同意的不平等条约,印度采取 了干涉中国西藏内政和“前进”的领土扩张政策。对于中国抗美援朝的胜利和中国社会 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印度政府十分矛盾,一方面,中国的强大有利于打击 美帝国主义强盗,有利于印度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印度政府认为中国强 大后会“向外扩张”,会对印度边境构成威胁。因而,他们主张先下手为强,通过渐进 的“前进”扩张政策占领对其有利的战略要地达旺和其他重要战略地区。虽然从总的来 说,朝鲜战争时期的印度对华政策的积极方面多于消极方面,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 高,特别是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印度许多人认为:印度必须 加紧占据“麦克马洪线”所规定的、印度称为“东北边境特区”的广大地方。这种政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演越烈,后来甚至发展到抢夺不平等条约规定以外的、对其有利的、 位于西藏边境的战略要地。到1959年,印度共侵占了中国西藏9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对 于中印之间的边界问题,虽然中国政府多次要求印度政府通过谈判来解决,但印度政府 却始终坚持边界问题不容谈判,并不顾中国的抗议,继续向中国西藏扩张。印度继承英 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政策,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最终演变为地区扩张主义,这成 为中印边界战的导火线。两国的边界战又使印度对华友好政策、“和平中立”政策和不 结盟政策寿终正寝,并导致其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未能实现 。 【参考文献】 [1](印)卡·古普塔。中印边境秘史[M].王宏纬,等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 [2]谢益显。中国外交史(1949-1979)[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3](苏)真理报,1951-06-16.转引自:(苏)巴拉布舍维奇·季雅科夫。印度现代史[M]. 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三联书店,1972. [4](苏)巴拉布舍维奇·季雅科夫。印度现代史[M].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三联书店,19 72. [5](英)彼得·卡尔沃科雷西。国际事务概览(1952年)[M].吴世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1989. [6]卫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大事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7]A/C.1/734.联合国大会第七届会议附件:议程第16项[A].转引自:(英)彼得·卡尔 沃科雷西。国际事务概览(1952年)[M].吴世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8]纽约先驱论坛报,1952-11-24.转引自:(苏)巴拉布舍维奇·季雅科夫。印度现代史 [M].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三联书店,1972. [9](英)曼彻斯特卫报,1953-10-06.转引自:(苏)巴拉布舍维奇·季雅科夫。印度现代 史[M].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三联书店,1972. [10]印度时报,1951-08-28.转引自:(苏)巴拉布舍维奇·季雅科夫。印度现代史[M]. 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三联书店,1972. [11]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演说集(1949-1953年)[M].新德里,1954. [12]梅伟强。外国历史名人传:现代部分(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 [13]顾维钧回忆录:第五分册[M].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北京:中华书局, 1987. [14](英)彼得·卡尔沃科雷西。国际事务概览(1953年)[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 89. [15]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M].北京:三联书店,1971.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17]L·K·罗津格尔。印度合众国[M].纽约,1950. [18](印)斗争报,1951-04-07.转引自:(苏)巴拉布舍维奇·季雅科夫。印度现代史[M] .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三联书店,1972. [19]印度斯坦时报,1952-09-15.转引自:(苏)巴拉布舍维奇·季雅科夫。印度现代史[ M].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三联书店,1972. [20](印)国民先驱报,1950-09-03.转引自:(苏)巴拉布舍维奇·季雅科夫。印度现代 史[M].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三联书店,1972. [21](法)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外交史(1919-1978):下册[M].李仓人,等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22]贡纳尔·米达尔。亚洲的戏剧[M].纽约Pantheon出版,1968. [23]王宏纬。喜马拉雅山情结:中印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 [24]一位英国外交部官员所提供的关于其同美国大使馆官员会谈的备忘录(1951-01-10 )[Z].英国外交部档案:371/93002.梅·戈尔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M].杜永彬译。北京 :时事出版社,1994. [25]会谈报告[Z].美国国家档案:793B.00/12-2550.转引自:梅·戈尔斯坦。喇嘛王国 的覆灭[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