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体系决定论也存在一些分析上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尽管体系决定论明确提供了历史和社会变革理论,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是社会 的阶级斗争,但在其细节中基本上看不到工人阶级成功的希望。在体系决定论者看来, 历史上和当代社会两个主要社会阶级以及社会团体之间的斗争,似乎只能以占支配地位 的社会阶级或得到国家支持的团体的胜利而告终。争取公民权的斗争是资本主义国家旨 在使英国所有人口遵奉资本主义逻辑和价值观的反应,并且这种反应基本上是成功的。 [3]争取国家福利供应的斗争也造成相似的后果。体系决定论者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提 供健康、教育、收入维持和其他服务,其功能是满足资本主义需求而不是普通人的需求 。国家干预福利是对资本主义企业变化了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 为了重建资本主义社会的模式和价值观。基线收入维持服务以及现金和物质服务的供应 ,是一种防止社会不宁的缓冲器。这种解释在理论与经验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从理论 上来看,它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因为它提供的国家、社会和福利模式是一种僵硬的 模式:资本主义木偶(国家)按其雇主(统治阶级)指令行事,决定每一场社会剧的结果。 在有意识的国家机制的帮助下,统治阶级能够控制工人阶级运动,甚至当这些行动似乎 旨在推翻占支配地位的社会习惯时也是如此。从经验上来看,体系决定论者的方法同样 不能令人满意。在他们看来,国家福利的历史是以工业资本主义有选择地反对国家在福 利方面的开支,以及粗腔横调地抱怨福利政策未能服务于资本主义的需要为特征的。但 战后英国的经验现实未能揭示这一点。 第二,体系决定论者在理论层次上未能令人满意地解释资本主义的国家总是服务于统 治阶级利益这一主张。在经验层次上,他们似乎忽略了这样的证据,即国家可能以不促 进或不保护整个统治阶级利益的方式干预市民社会。大量研究表明,国家对经济和福利 的干预有时反映比统治阶级更广泛的选民的利益。 第三,体系决定论在逻辑上存在某种缺陷。在体系决定论者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 国家是协调资本主义利益的政治董事会,其主要功能是使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和政治 组织体系持久化,而资本主义体系的持久化又是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功能得以发挥的 前提条件,因此,所有国家活动在内容和结果上必然被视为都是由国家的存在理由即保 证资本主义体系的持久化决定的。但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多元性解释,未揭示 这一点。 相对自治论则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在长期内倾向于满足资本主义的利益,但也 对统治阶级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在阶级内部和阶级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时,特别易于变 革。在这种理论看来,对立势力之间形成的紧张是战后有限但相对独立的国家干预发展 的条件。战后,随着英国经济的扩张,劳动后备力量日益枯竭,劳工运动日益增强,导 致国家干预的范围和功能有了进一步扩展。这一时期干预主义政策被置于政治议程是国 家对劳工运动的反应,这证实了国家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对独立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E.Mandel.Marxist Economic Theory[M].London,1968. [3]P.A.Baran,P.M.Sweezy,Monopoly Capital[M].Harmondsworth,1968. [4]J.Saville.The Welfare State:An Historical Approach[J].New Reasoner,1957. 3. [5]J.O'Connor.The Fiscal Crisis of the State[M].New York,1973. [6]M.Barratt-Brown.From Labourism to Socialism[M].Leeds,1972. [7]R.Scase.The State in Western Europe[M].London,1980. [8]R.Miliband.The State in Capitalist Society[M].London,1969. [9]C.Offe,V.Ronge.Theses on the Theory of the State[J].New German Critique, 1975,6:139-147. [10]B.George,P.Wilding.Ideology and Social Welfare[M].London,1985. [11]N.Poulantzaz.Political Power and Social Classes[M].London,1973. [12]N.Poulantzaz.Clas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M].London,1975. [13]N.Ginsbury,Class,Capital and Social Policy[M].London,1979. [14]I.Gough.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elfare State[M].London,1979. [15]P.Bellaby.The Sociology of Comprehensive Schooling[M].London,1977.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59. [17]R.H.S.Crossman.New Fabian Essays[C].London,1952. [18]I.Gough.State Expenditure in Advanced Capitalism[J].New Left Review,197 5,(92):72-76. [19]G.Offe.Some Contraditions of the Modern Welfare State[J].Critical Socia l Policy,1982,2(2)。 [20]P.Bean and S.Macpherson.Approaches to Welfare[M].London,1972. [21]P.Taylor-Gooby.Public Opinion,Ideology and Welfare[M].London,1985. [22]T.H.Marshall.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M].Cambridge,195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