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中世纪西欧的教权与王权(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求索》 徐鹤森 参加讨论

二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格局
    中世纪西欧的历史,是在已灭亡的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开始的。那些蛮族的征服者, 那些粗野的日耳曼贵族,还处于相当原始的状态,他们虽然有国王,但这些国王是选举 产生的,也可以因为犯错误而被废黜。此外,他们还受誓言的制约,要按众人的意志行 事,仅在战争中享有临时的权力。这种原始的政体视君主为一种偶然的插曲,坚持全体 自由人、全体选民的集体权威高于一切制度化的权威,它是议会制政府的最初萌芽。( 注:[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侯健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57~58、61、 61、61页。)
    日耳曼人的这一传统,使许多人建立强有力的专制统治的愿望难以梦想成真。少数杰 出的军事领袖,如查理大帝,虽然凭借其赫赫成功成就了一代霸业,建立了一个幅员辽 阔的大帝国。但这个帝国通常是没有根基的,仅凭查理的个人威望而维系。一旦强人逝 去,庞大的帝国立即土崩瓦解了。到10世纪前后,西欧各地纷纷出现了封君封臣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国王仅是一个地区的最高领主,不掌握实际权力,仅靠直属领地上的微 薄收益勉强维持生计,只有地方上的大封建主才是当地的实际统治者。
    虽然自那以后,英、法、西等国的国王都千方百计地扩大自己的权力,力图成为一个 真正意义上的君主,但他不时受到两个社会集团的有力抵抗。一个是以贵族为代表的自 由人集团,由于贵族们掌握着各地的实际统治权,所以君权的每一步扩张都是以剥夺贵 族的权力为代价的。因此,他们拼命强调日耳曼人的自由传统,以各种方法抵抗国王扩 张其权力的种种企图,他们特别强调国王由贵族推选产生的惯例。14世纪,当英格兰与 苏格兰发生争执时,苏格兰议会向罗马教皇写信,表明他们对苏格兰王罗伯特·布鲁斯 的态度。这封信表明,在当时,民意原则是如何地深入人心。他们指出:是上帝的旨意 ,是我们誓死捍卫的本国法律与习惯,是人民的选择,使他成为我们的王。倘若他违背 自己的原则,同意让我们变成英王的臣民,我们就将视他为敌人,视为我们权利和他本 人的权利的破坏者,而另选一个人代替他。我们这样做,既不是为了荣耀,也不是为了 财富,而是为了凡是真正的人都愿意与之共存亡的自由。(注:[英]阿克顿:《自由与 权力》,侯健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57~58、61、61、61页。)1327年,当英 格兰贵族罢黜爱德华二世,并将其子爱德华三世推上王位时,也引用了“人民的声音就 是上帝的声音”这句格言。(注:[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侯健等译,商务印书 馆2001年版,第57~58、61、61、61页。)两个世纪以后,意大利一位著名的教皇党人 曾表达了如下观点:“不信守义务的国王,即丧失让人服从的权力。废黜此人并非叛乱 ,因为他本人即是一个人民有权推翻的叛乱者。”(注:[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侯健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57~58、61、61、61页。)可见,有限君主的观 念,最高统治者也要遵守法律的观念,在西欧各地都是一个深入人心,普遍获得认同的 观念。
    11世纪,西欧各国的城市再度兴起,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级的影响逐步扩大 。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他们支持国王,或利用国王与贵族的矛盾来赢得城市的自 治权。随着西欧各地的城市普遍获得自治权,西欧出现了一个“中产阶级”,他们由商 人、作坊主、小店主等城市中上层居民组成,以后连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员和城市行政 官员也成为中产阶级的成员。市民阶层的出现使西欧的阶级斗争形势更加多样化,但西 欧的这类阶级斗争并没有成为社会停滞的原因,反而成了进步的源泉。各主要阶级相互 斗争和让步交替进行的必要性,相异的利益与追求,有征服之心而无独霸之力等因素交 织在一起,产生了欧洲文明发展中最强劲和丰富的动力。(注:[法]基佐:《欧洲文明 史》,程洪逵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27、107、25页。)
    对抗王权不断扩张的权力的另一支强大的力量就是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教会是一 支有组织的力量。他们在罗马教皇的领导下,建立了完善的机构,并把他们的触角深入 到每一个乡村,使几乎每一个西欧居民的思想和行为都处在僧侣们的严密监视之下。
    教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还常常与世俗统治者发生冲突。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11世纪 前后,教会还作了一系列努力,企图把它的道德上的权威扩展到每一位世俗人士身上, 而不管他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当时,教会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开除教籍,即把一个人逐出 教会,剥夺他作为基督徒的一切权利,他的遗体不准埋葬在纯洁的土地上,他的灵魂要 暂时放在地狱里,禁止所有基督徒同他交往,否则要遭受同样的处罚。当受到处分的是 国王或贵族时,教会还对他们领地内的教徒实施“停圣礼”的处分;这种处分使他们治 下的臣民丧失大部分的宗教利益,目的是要激起臣民们对国王或贵族的仇恨,迫使他们 屈服于教会的权威。开除教籍在13世纪末以前一直是一个强大的武器,以后它的作用慢 慢消失。此外,为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教会还经常以人民的权利的名义来反对君主的 恶劣统治,为此,甚至不惜赞成和煽动政治暴动。(注:[法]基佐:《欧洲文明史》, 程洪逵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27、107、25页。)当然,在更多的情况下,当 教会和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一致时,双方又理所当然地相互勾结,共同维护西欧的封建秩 序、封建统治。
    但总体而言,教权与政权之间的长期纷争,仍是王权肆意扩张的一种制约力量。为了 对付教权的压力,为了协调内部的不同利益,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形式不一的议会制度 ,它们是近代代议制制度的一种雏形。1137年,卡斯提国王在托莱多召开议事会,奠定 了日后西班牙议会制度的框架,这是西欧中世纪最古老的议会制度。13世纪,英格兰经 过多次反复,终于建立了国会制度,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享有巨大的权力。14世纪初, 法国的腓力四世在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斗争中,为增强内部的团结,召开首次三级会 议,成为中世纪法国议会制度的开端。虽然它从未享有英国国会那么大的权力,但无可 否认,它仍是一种代议制度。各阶层的代表均可在会议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维护自己的 权利,从而对国王的权力构成一种制约。
    可见,在中世纪的西欧,由于存在教会、贵族、市民这三支相对独立的势力,世俗统 治者要建立专制统治是极为困难的。事实上,在16世纪以前,各国的王权仍带有最高封 建领主色彩,不能任意征税,没有常备军或常备军规模很小,没有严密的统治体系或官 僚机构,世俗政权的力量是相当薄弱的。因此,从某种角度说,中世纪的西欧社会是相 当自由的。当然,那是一种特殊的自由,它隐藏在特权这个外壳之下。在中世纪,自由 得以存在的唯一方法,是国家力量削减到仅仅成为一种外在的形式。当缺乏高层次的防 务力量时,个人就不得不试图以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不得不遵循至为密切的亲属关系 彼此联合起来,以便提供最低限度的安全。每一个人都属于一个特权团体,在每一个团 体的内部,个人都是自由的。当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奴或依附农民不在此例。(注 :[意]马吉罗:《欧洲自由主义史》,扬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西欧的专制统治是在以后才出现的,它的历史相当短暂,它的根基不深,当它能满足 社会对和平与秩序的要求时,人们还能暂时容忍它,一旦它滥用权力,对它的指责和反 抗马上就出现了,因为西欧各国人民从未在思想上真正接纳和容忍专制制度。当代西班 牙作家马达里亚加(1886-1957)曾这样概括欧洲精神,他指出:“欧洲珍惜自由,珍惜 自由的品质,它懂得看上去无用的自由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对我们欧洲人来说,由 于每一个人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的组合方式都有决定选择的自由,因此,生活就是一个 随着每个人的每次选择冲动而不断进行创造的过程……个人通过自由的决定而塑造自己 的生活,或者如柏拉图所说,选择自己的灵魂。”(注:[法]克洛德·德尔马:《欧洲 文明》,郑鹿年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6页。)
    由此可见,中世纪的西欧有着与中国完全不同的传统。在那里,由于教会、贵族和一 个相对独立的市民阶级的存在,绝对王权的概念是没有生存余地的,人们更加接受自由 和王权有限的观念,更加接受法律和传统的不可侵犯性,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完全凌 驾于法律和传统之上。正如基佐先生所说,欧洲文明包含了无与伦比的丰富内涵。在这 个文明中,构成社会各阶层的力量,有机会共存,并且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任何一 个原则,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思想和任何一个特殊势力,从来都不许可独占世界, 一劳永逸地塑造世界,消灭一切其他势力而在那里称王称霸。”(注:[法]基佐:《欧 洲文明史》,程洪逵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27、107、25页。)西欧文明的这 一特点与近代西欧的迅速崛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