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南亚各国启蒙运动概述 (一)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近代东南亚各国启蒙运动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可从以下 两方面加以分析: 1.东南亚各国社会的发展及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光荣传统 任何一个事件的产生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 东南亚各国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各国社会的发展及各国人民反殖斗争的精神便 是内因。从16世纪初叶葡萄牙人攻占马六甲王国时起,东南亚就开始了殖民地化的历史 进程。在此后几百年中,东南亚各国纷纷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到18世纪中叶,由于 殖民地宗主国国内政治上的变化以及各股殖民势力的明争暗斗,殖民当局不得不逐步采 取鼓励殖民地商品经济发展,在对外关系方面走向开放的政策,使得这些殖民地国家旧 的自然经济瓦解,新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所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如在菲律宾, 1834年9月6日,西班牙王室颁布诏令,宣布马尼拉港正式向国际贸易开放。在政治上, 殖民当局也不得不适当扩大了殖民地居民的权利;在教育上,殖民当局则着手普及初等 教育和发展中高等教育。这些变化为东南亚各国启蒙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由 于东南亚各国深受殖民统治的迫害,他们不断起来进行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具有反殖 斗争精神和光荣传统。比如在印尼,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初,反抗荷兰殖民者的斗争此 伏彼起,连绵不断。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斗争,驱逐荷兰侵略者,建立自由和平的国家。 这种反殖斗争精神也为东南亚各国的启蒙运动准备了思想基础。 2.世界范围启蒙运动的发展 进入19世纪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生了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在亚洲,则称为“亚洲 觉醒”。其中包括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伊朗、 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等。这些运动不仅对本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 也对东南亚各国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这些国家启蒙运动的产生,使这些国家的启蒙 运动成为“亚洲觉醒”的一部分。 (二)启蒙运动的具体表现 启蒙运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叶以前。这一阶段的启蒙运动以封 建领主、贵族和部落酋长为领导,内容是封建复国和恢复君主制,主要形式是农民起义 、爱国勤王运动。 第二阶段是19世纪中叶以后至20世纪初。这一阶段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资 本主义民主政治思潮的传播,促进了东南亚的民族觉醒,从而使运动有了新的内容和发 展方向,以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作为奋斗目标。 主要的运动有菲律宾的“宣传运动”和菲律宾革命;越南的“勤王运动”和潘佩珠等 领导的“维新运动”;印尼的“萨敏运动”和“至善社”、“伊斯兰联盟”、“东印度 党”的建立等。 菲律宾的“宣传运动”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是:洛佩斯·哈埃纳 、马赛洛·德尔·比萨尔和何塞·黎萨尔。“宣传运动”提出:菲律宾与西班牙同化; 教区菲律宾化;教育世俗化等主张,具有时代性和进步性,但由于菲律宾资产阶级的软 弱性、妥协性及运动领导人内部的分歧和不团结,运动以失败告终。运动领导人之一黎 萨尔在宣传运动失败后,继续从事改良主义运动,于1892年在马尼拉成立了资产阶级改 良主义性质的菲律宾联盟,但不久即解散。“宣传运动”和“菲律宾联盟”的建立,为 菲律宾独立运动开辟了道路。在菲律宾联盟的废墟上出现了一个秘密革命组织--“最 崇高的、最受尊敬的菲律宾儿女协会”,他加禄语简称“卡蒂普南”。该组织发展迅速 ,成为群众性的革命组织,后进一步成为菲律宾民族民主革命的核心和领导力量。1896 年,菲律宾民族民主革命爆发,成立了破石洞共和国,但由于阿奎纳多集团的软弱性和 妥协性,该共和国不久即消亡。1898年,菲律宾革命再次爆发,成立了马洛洛斯共和国 ,进行了一些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活动,但地主资产阶级性质的领导集团最终走上了 背叛革命的道路,从而导致菲律宾民族民主革命失败。 19世纪末,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后,以封建文绅为代表的“勤王运动”兴起,随即在 越南中圻和北圻迅速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越南民主运动进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阶段,潘佩珠等爱国知识分子领导了越南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他们于1904年建立“维新 会”,并于1905年开展赴日学习的“东游运动”,组织大批越南青年到日本留学。1907 年,梁文轩、阮权等进步人士创办了“东京义塾”,以进行社会教育改革为宗旨,组织 了很多宣传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越南中部也掀起了群众 性改革运动,并逐渐从城市深入到农村,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农民抗税运动。整个维新 运动宣传爱国精神,激励民主主义,鼓吹破旧学、立新学,在解放思想方面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但由于法国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及法日勾结,以上运动均以失败告终。 印尼的“萨敏运动”是爪哇农民为保卫自己的土地权而进行的大规模斗争,该运动主 张保留村社土地制,号召农民拒绝向荷兰政府纳税,得到广大农民的响应。但由于缺乏 严密的组织,最终被荷兰殖民政府镇压下去。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印尼开始出现 一些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组织,如“至善社”、“伊斯兰联盟”、“东印度党”等。“至 善社”最初纯粹是民族文化团体,后来发展为改良主义政治组织。1908年5月20日成立 于雅加达。它的最初纲领是:致力于全体土著民族的和睦团结,建立爪哇民族联盟,促 进荷属东印度国家和人民的进步。“伊斯兰联盟”是印尼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组 织。其前身是伊斯兰商业联盟(1909~1912)。1912年9月10日,改组为伊斯兰联盟。其 最初宗旨是:“唤起商业精神;救济一切遭遇困难的盟员;促进印度尼西亚民族的智慧 和支持旨在提高其地位的各种事业;消除关于伊斯兰教的一切错误见解;竭力促进不违 犯国家法律和旧风俗习惯的伊斯兰教生活方式。”伊斯兰联盟最初带有极浓厚的资产阶 级改良色彩。但1913年以后,成千上万小资产阶级分子、农民和工人涌入伊斯兰联盟, 使它迅速发展成为真正的群众性政治组织。“东印度党”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民族独立和 东印度(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政党。它成立于1912年12月25日。该党的宗旨是:“唤 起全体东印度人热爱祖国,促进他们在政治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合作,争取实现东印 度祖国的繁荣和准备走向独立的人民生活。”东印度党的领导是由革命民主主义知识分 子组成的。该党大力宣传东印度民族主义,提出一系列民主主义要求,但它反对通过暴 力夺取政权。这些组织大多性质温和,没有提出推翻荷兰殖民统治的主张,但在唤醒印 尼人的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