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公民权的扩展对罗马共和国兴起的影响(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齐鲁学刊》 田德全/王振霞 参加讨论

(三)在军事方面,公民权的扩展造就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公民兵是罗马军队的主力。首先,公民兵具有优良的素质。古代所有制下,强调公民权、占有土地的权力和服兵役的义务三位一体,公民权是获得土地的首要条件,而占有土地是对服兵役的一种物质保障。组成公民兵的是罗马国家的全权公民,公民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所以他们在为城邦进行的战斗中具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这是雇佣兵、奴隶和手工业者所无法比拟的。孟德斯鸠说:“奴隶和手工业者完全不适于作战……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祖国,而且他们到处可以凭自己的本领吃饭,因此他们就没有什么会丢失或是要保存的东西。”[16](P13)。其次,公民兵制的实施,把罗马民族纳入战争轨道,公民兵的利用在共和时期达到极限。杨共乐教授曾对公元前225-前33年全体男性公民中士兵所占的比例作过统计,结果表明,从公元前225年开始,罗马士兵在全部男性公民中所占比例一直很高,平均每年都达到14%[13](P208-209)。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公民兵制经受了最大的考验。罗马军队同时在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作战,后来当汉尼拔还在意大利,罗马的危险还没有解除时,元老院又派出了第四支军队到迦太基,在各条战线上作战的罗马军队达十万人以上。在意大利战场,罗马遭遇不止一次的败绩:在特拉西美诺湖之战(前217),罗马二万军队被歼;在坎尼之战(前216)罗马完全溃败,八万士兵有五万阵亡[4]。虽然如此,罗马却能在短期内恢复过来,并使汉尼拔陷在意大利不能自拔,这些都应归功于罗马的公民兵制度。
    (四)在文化上,公民权的扩展促进了古典文化的繁荣发展。
    公民权的广泛授予便利了罗马国家内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也充分保证了古典文化的传播。尤为重要的是,在这种相对平等的环境中,人们互相学习借鉴、互惠融通,使罗马文化的综合统一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罗马统治下的这种公民权的广泛授予和自治市的普遍建立,对于古典文化传统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古典文化首先是城市的文化,公民社会的文化。只有奠基于这种更大范围的公民权与自治市发展的基础上,古典文化的广延才不至于使其传统遭到削弱,反而有所加强”[18](P229)。正像朱龙华先生在《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中所指出的,公民权本身就是广义范围的罗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公民权的奠定,是罗马人民经过长期历史发展,特别是平民与贵族斗争而取得的成果,对于意大利和行省各地的居民来说,获得罗马公民权也就无异于获得了一张进入罗马文化大家庭的入场券[17](P228)。
    “罗马共和国正以自己的宽厚政策为荣,也常常得到她的养子的效忠和侍奉”[18](P33),希腊裔的罗马人对罗马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如在文学方面,共和时代堪称罗马第一位著名诗人的是李维·安德罗尼库(约前284-前204),是他首次把荷马史诗《奥德赛》译成拉丁文,这是罗马的第一部文学教材。另外,帝国时期的罗马史学在统一、综合的大趋势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表现这种统一、综合的优秀成果最为突出的,并不是罗马土生土长的拉丁作家,而是作为帝国公民并参加到罗马统治集团中来的希腊作家,如普鲁塔克、阿庇安和阿里安(Arrian),他们都在罗马史学的统一综合发展中有自己的重大贡献。意大利裔的罗马人对罗马文化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早期拉丁诗人绝大部分属意大利起源。涅维乌斯和卢齐里乌斯是康帕尼亚人;埃涅乌斯和帕库维乌斯来自半岛遥远的东南边;普劳图斯和阿齐乌斯属翁布里亚起源;剀齐利乌斯是山南高卢的土著”[8](P194)。罗马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共和时期的演说家、作家、哲学家和政治家西塞罗来自罗马东南两百里的阿尔彼隆小城;拉丁文学散文的奠基人加图是图斯库姆城人;帝国前期诗坛的三颗明星维吉尔、奥维德及贺拉斯并不是道地的罗马人,分别出生于意大利半岛的北、中、南部;在罗马史学上占突出地位的李维出生于意大利中的帕多瓦城。随着时光的流逝,出自行省的人士在文化方面也达到了出色的水准。如塞内加及其兄弟加里奥,以及卢坎,则来自科尔多瓦;科鲁美拉出自喀底兹;马提雅尔和昆体良出自西班牙;福隆图和阿普列乌斯来自阿非利加[19](P106-107)。正像爱德华·吉本所说:“如果她把罗马人的殊荣始终只限于罗马城内的古老家族享有,那这个不朽的名声势必会在许多方面失去了她的最耀眼的光辉。”[18](P33-34)
    总之,公民权的扩展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和文化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罗马共和国的兴起。
    收稿日期:2003-12-20
    【参考文献】
    [1]徐新。西方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A.N.Sherwin-White,The Roman Citizenship,2nd ed.Oxford 1973.
    [4][古罗马]阿庇安。罗马史:下卷[M].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5]转引自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古代世界城邦问题译文集:下卷[C].北京:时事出版社,1985.
    [6]Suetonius,The Twelve Caesars,Ham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79.
    [7]P.A.Brunt,Italian Manpower 225 B.C.-A.D.14,London 1971.
    [8]M.Cary and H.H.Scullard,A History of Rome-Down to the Reign of Constantine,New York,1979.
    [9]Tacitus,Annals of Imperial Rome,Ham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71.
    [10]Leon Homo,Roman Political Institutions,London,1929.
    [11]Livy,History of Rome,Cambridge,Loeb books,1984.
    [12]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Ⅶ,edited by S.A.Cook and M.P.Charleswort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28.
    [13]杨共乐。罗马社会经济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4]Pliny,Nature History,Cambridge,Loeb books,1938.
    [15]Columella,On Agriculture,Cambridge,Loeb books,1984.
    [16][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M].婉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17]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18][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上[M].黄宜思,黄雨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9]R.H.巴洛。罗马人[M].黄韬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